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产河豚毒素(TTX)菌株ZY-23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池珍  郑莺  毛宁 《微生物学通报》2010,37(2):0217-0221
从河豚卵巢中分离得到35株细菌,利用小鼠生物法检测获11株产河豚毒素(TTX)菌株,其中有6株菌产TTX含量达400ng/mL以上,对其中ZY-23菌株进行传统分类学方法鉴定,初步鉴定为液化沙雷氏菌(Serratia liquefaciens)。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ZY-23菌株与Serratiasp.Tp5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达99%。用荧光检测分析其发酵液,发现在423nm处与标准品具有相同的发射峰,初步证实发酵液含有TTX。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阐明血竭对背根神经节细胞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流的调制作用并探求其相应的药效物质,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急性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上观察血竭, 和其化学成分剑叶龙血素A, 剑叶龙血素B, 龙血素B以及它们的组合对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流的影响; 根据所建立的中药药效物质的操作型定义, 判别血竭调制背根神经节细胞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流的药效物质; 应用Greco等人建立的模型分析化学成分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血竭对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流峰值有浓度依赖的抑制作用, 并影响通道电流的激活过程; 剑叶龙血素A, 剑叶龙血素B和龙血素B的组合能产生类似于血竭的对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流的调制作用; 3种化学成分单独作用也能调制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流, 但在所产生的对电流峰值的抑制率相等时, 3种化学成分单独作用时各自所需的浓度高于组合作用时各自所需的浓度; 剑叶龙血素A, 剑叶龙血素B和龙血素B在调制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流时具有协同作用. 上述结果说明血竭调制背根神经节细胞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流, 干预痛觉信息传入, 也是血竭产生镇痛作用的原因, 其药效物质是剑叶龙血素A, 剑叶龙血素B和龙血素B这3种化学成分的分子有效组合.  相似文献   
13.
我国鲀鱼类资源丰富,鲀鱼肝脏、卵巢提取TTX后的废物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含量合计占干物质的71.5%,其中人和动物必需的8种氨基酸中Thr、Val、Ile、Leu、Phe和Lys6种含量较高,总量占干物质的27.6%以上。  相似文献   
14.
海洋天然产物与海洋生物技术管华诗(青岛海洋大学)世界海洋面积达三亿六千万平方公里,约占整个地球表面的71%。海水总体积约为13。7亿立方公里,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现已从海洋发现的化学元素达85种,所有这些就为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浩大的活动空间及丰富的营养物质。据统计,整个地球生物的生产力每年相当于1540亿吨有机碳,而海洋就占了87%。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达20余万种。  相似文献   
15.
从厦门同安海域的黄鳍东方豚(Fugu xanthopterus)卵巢组织中分离纯化出59株菌株,通过小鼠试验筛选出11株产毒菌株,并对其中产毒能力较强的EL10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初步认定发酵产物中含有河豚毒素。同时对EL10菌株进行16S rDNA鉴定,结果表明该菌属于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相似文献   
16.
河豚毒素生态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杰  于仁成  周名江 《生态学报》2009,29(9):5007-5014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TTX)取名于河豚鱼,最早从河豚鱼中分离纯化.自1964年河豚毒素化学结构被阐明以后,河豚毒素研究得到了生物学家、毒理学家、化学家、药理学家的广泛关注.河豚毒素具有许多天然同系物.河豚毒素及其同系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存在于一系列不同进化水平的海洋生物和少量的两栖动物体内.河豚毒素及其同系物可能具有防御、捕食及信息传递等生态作用,毒素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与其生态作用密切相关.含有河豚毒素的生物对河豚毒素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其机制可能与生物体内存在河豚毒素结合蛋白或生物自身具有独特的钠离子通道结构有关.重点针对河豚毒素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河豚毒素的耐受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河豚毒素生态学研究及河豚毒素中毒事件的防范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7.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左心室原癌基因c-fos和c-myc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用Lanyendorff心脏灌流装置,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对左心室原癌基因c-fos和c-myc表达的作用。观察到血管紧张素Ⅱ能诱导左心室c-fos和c-myc的表达,c-fos表达早于c-myc表达,并呈量-效关系。这种作用可被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saralasin所阻断。这些结果提示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c-fos和c-myc的表达是受体介导的。TTX完全阻断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c-fos表达。TTX对c-myc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急性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上观察血竭及其成分龙血素B对河豚毒素敏感型电压门控性钠通道电流的影响. 结果发现, 血竭和龙血素B对河豚毒素敏感型钠通道电流峰值均有浓度依赖的抑制作用, 高浓度的血竭(0.05%)和龙血素B(0.02 mmol/L)使河豚毒素敏感型钠通道电流峰值偏移, 并电压依赖性地影响通道的激活和失活过程. 以上结果表明, 血竭对河豚毒素敏感型钠通道电流的影响主要是其成分龙血素B作用的结果. 血竭的镇痛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其成分龙血素B直接干预初级感觉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钠通道, 阻碍痛觉信息传入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对分离筛选得到的产河豚毒素(TTX)的梭形芽孢杆菌(Bacillus fusiforms )N141菌株,在10 L发酵罐中进行发酵产TTX的试验.发酵产物经提取和精制后,用高效薄层色谱、小鼠生物试验,以及河豚毒素单抗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出发酵液中含有TTX.研究了菌体生长、pH、溶氧、以及产物TTX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TX是在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后才产生的,说明TTX是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10 L罐发酵产TTX的工艺技术,在500 L发酵罐进行了验证,重现性良好.这为微生物源河豚毒素的发酵中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低毒河豚鱼毒素的提取和检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以含毒量低的棕斑腹刺豚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甲醇、乙醇和乙酸、水等四种溶剂对低毒河豚毒素的提取技术和检测方法。通过动物中毒实验和薄层层析法快速检测技术相结合,从中进一步研究出了低毒河豚鱼毒素提取的技术和快速检测方法,将解决鱼类综合利用的问题,有利于推动我省人工养殖业的大发展。实验结果表明:四种溶剂提取的河豚毒素均能引起动物中毒死亡,死亡症状与文献报导的河豚毒素中毒症状一致;在薄层层析板上均呈现黄褐色斑点,且展距相同,经紫外扫描的结果分析,四种溶剂提取的河豚毒素在含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乙酸作为溶剂提取河豚毒素的效果最好。同时用薄层层析较快和很准确地检测出提取物中河豚毒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