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41.
142.
目的:视网膜脱离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旨在研究机械应力牵拉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上清中IL-8分泌量的变化以及人其对RPE细胞PI3K/AKT通路变化影响。方法:培养人RPE细胞,应用Flex-cell细胞应力加载系统牵拉人RPE细胞不同时间(0h、1 h、3 h、6 h、9 h)建立不同牵拉时间的模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牵拉1 h组、牵拉3 h组、牵拉6 h组、牵拉9 h组。随后用ELISA方法检测人RPE细胞不同实验组上清中IL-8分泌量的变化。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PI3K、PPI3K、T-AKT、P-AKT的表达。结果:随着牵拉时间的延长,ELISA方法检测人RPE细胞不同实验组上清中IL-8分泌量逐渐增加[924.79±5.92 pg/m L、947.73±5.34 pg/m L、974.53±5.74 pg/m L、979.57±1.12 pg/m L、1019.22±4.25 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p0.01),各牵拉组与对照组分别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中P-AKT蛋白表达增加[0.61±0.02、0.97±0.05、0.99±0.04、1.21±0.11、1.2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24,p0.01),各牵拉组与对照组分别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T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机械应力牵拉人RPE细胞时,细胞上清中IL-8分泌量逐渐增加同时RPE细胞内PI3K/AKT通路明显激活,并与牵拉时间有关,为探究EMT原因和对防治PVR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3.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来观察并比较3种不同弹性模量钛合金股骨假体在羊股骨置换模型中von-Mises应力分布的情况。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对一健康成年羊的下肢股骨进行全长的CT扫描,扫描层厚为0.5 mm,扫描所得的数据存储为DICOM文件。将得到的DICOM文件导入到CT图像分析软件Mimics 10.0,然后利用Mimics 10.0软件来生成股骨的骨质点云数据,再将生成的骨质点云数据导入到Simpleware分析软件,通过机械加工反求中的复杂曲面造型技术建立起精确的三维实体模型。对三维实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确定了髓腔的形状,并根据羊下肢股骨髓腔的形状设计了作者实验用的羊股骨假体模型,然后在ANSYS 12.1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给予加载缓慢行走载荷以及扭转载荷,分析并比较羊股骨以及3种不同弹性模量钛合金股骨假体在股骨置换模型中von-Mises应力分布的情况。结果:在缓慢行走载荷以及扭转载荷条件下,3种不同弹性模量钛合金股骨假体von-Mises应力分布变化趋势一致,假体的柄颈结合部以及假体柄上1/3为应力集中区域。3种不同弹性模量的最大应力集中点均位于柄颈结合部,60 GPa弹性模量的股骨假体植入后假体的最大应力最小(37.8 MPa、29.1 MPa),股骨的最大应力最大(12.6 MPa、24.5 MPa);80 GPa的次之,假体的最大应力(38.4 MPa、33.4 MPa),股骨的最大应力(12.5 MPa、24.5 MPa);110 GPa的股骨假体植入后假体的最大应力最大(38.9 MPa、38.1 MPa),股骨的最大应力最小(12.3 MPa、24.5 MPa)。60 GPa弹性模量的股骨假体植入后的假体最大位移和相对位移均最小(缓慢行走载荷下假体最大位移为0.551 mm、相对位移为0.008 mm,扭转载荷下假体最大位移为0.730 mm、相对位移为0.011 mm)。结论:较低弹性模量的钛合金股骨假体(60 GPa)由于其弹性模量更接近于骨组织的弹性模量,股骨假体与股骨间的"应力遮挡"效应较小,更有利于应力在股骨假体及股骨间的传递,增加了股骨假体的早期稳定性,延长了其临床寿命。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探讨应力叩击仪促进胫骨骨折外固定架术后骨折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32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干预方案,研究组予以术后应力叩击仪叩击治疗方案。比对两组患者的骨不愈合率、骨延迟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6个月时Lane-Sandhu X线评分及Johner-wruh评估情况。结果:1研究组骨不愈合率及骨延迟愈合率分别为4.5%和7.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7%和22.7%(P0.05);2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82.6±9.2)d和(101.5±10.5)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5.9±10.3)d和(122.4±10.3)d,(P0.05);对照组骨折6个月时Lane-Sandhu X线评分为(2.2±0.5)分,显著低于研究组的(3.0±0.5)分,(P0.05);3研究组骨折6个月时Johner-wruh优良率为90.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8%(P0.05)。结论:应力叩击仪应用于胫骨骨折患者外固定架手术后的康复治疗中,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愈合率,对加快骨痂生长速度、促进病情转归有利。  相似文献   
145.
恐龙幼雏出壳时并不象鸟类那样用喙向蛋壳施加集中载荷,而是施加分布载荷。根据已建立的微分方程,恐龙蛋壳的环向应力σθ始终大于沿母线方向的应力σφ而成为壳内的最大应力。蛋壳破裂的力学判据是:σθ≥σ破坏。本文研究了四种恐龙蛋在幼雏出壳时幼雏的挤压力所造成的蛋壳应力。结果表明四种恐龙幼雏出壳时首先出现沿母线方向的裂纹以造成蛋壳的断裂,其最大环向应力和沿母线方向的应力均出现在蛋壳的最大直径附近。以Ovaloolithus为代表的A型蛋的应力最小,最不容易破碎,幼雏出壳时,可能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46.
本文研究恐龙蛋在外压力作用下蛋壳内部的内力和应力变化规律,计算出蛋壳内部不同方位和不同方向上内力和应力的变化值。对四种不同类型恐龙蛋的蛋壳应力值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影响应力大上小的因素和蛋壳在外压力作用下的破坏规律。  相似文献   
147.
随着水稻育种方法的不断改善和栽培技术的持续创新,再生稻的种植面积及比重在中国水稻生产系统中逐渐增大,已发展成为生产成效显著的水稻种植模式之一。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的研究与实践,从作物生理生态学的视角,紧紧围绕再生稻适宜品种筛选及类型划分、机收再生稻的适宜留桩高度与水肥调控、再生稻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再生稻根系和再生活力及其与根际微生态特性的关系4个方面,综述了再生稻高产形成及其生理生态机制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在推广低留桩再生稻栽培技术时,应重视根际系统的合理调控,促进根际营养供给和腋芽适时萌发及分蘖再生协调发展,实现高再生系数、高再生穗数、高收获指数、高产优质、低碳安全可持续的“四高一低”目标,促进再生稻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建立用于研究应力对大段骨缺损修复作用的实验兔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20只健康成年大耳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在右侧肱骨中下段制造13 mm的大段骨缺损后植入泡沫碳化硅人工骨,实验组选用具有固定和持续轴向加压双重作用的镍钛记忆合金接骨器,对照组选用同种材料和规格的仅有固定作用的接骨器,术后常规护理,待取材观察.结果 20只实验兔中,7只在苏醒后当天,10只术后1~3 d,3只术后4~7 d,出现植入体从植入部位脱出游离至皮下现象.结论 用于研究应力对大段骨缺损修复作用的实验兔动物模型未成功建立,镍钛记忆合金接骨器对兔肱骨大段骨缺损处人工骨的固定和持续加载,在实验兔肱骨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9.
摘要 目的:对比不同治疗方法对中青年残根残冠患者咀嚼功能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2018年8月到2020年7月选择在本院进行前牙美容修复的中青年残根残冠患者82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牙冠延长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纤维桩加全瓷冠修复治疗,记录与随访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两组修复后3个月的舌向集中??侧向??与前伸??最大应力值小于解剖??(P<0.05),解剖??的正中??少于侧向??与前伸??(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后3个月的咬合接触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左右侧??力百分比、??力中心距离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修复后3个月的成功率为97.5 %,高于对照组的85.7吧%(P<0.05)。观察组修复后3个月的外观效果与舒适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的牙龈萎缩、感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5 %,低于对照组的19.0 %(P<0.05)。结论:相对于牙冠延长术,纤维桩加全瓷冠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与舒适度,并不会影响光弹性状况,从而提高修复效果,减少随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比较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和金属铸造桩核修复上颌前牙残根残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200例上颌前牙残根残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对照组采用金属铸造桩核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患齿修复成功率、修复后1、2年咀嚼效能有效率、修复前后患齿健康指数。结果:1观察组患者因牙龈炎、牙龈着色、冠折/根折、全冠松动/脱落、桩核松动/脱落而失败的发生率为2.0%、2.0%、1.0%、2.0%、1.0%,均低于对照组的6.0%、7.0%、5.0%、7.0%、5.0%,观察组总成功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的74.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观察组修复后1、2年咀嚼功能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4.0%、86.0%,对照组分别为89.0%、7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两组患者修复后抗折裂强度、GI、SBI均较修复前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修复后抗折裂强度、GI、SBI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修复上颌前牙残根残冠具有较高成功率,咀嚼功能改善明显,临床效果优于金属铸造桩核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