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1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1402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鱼类产卵场的研究与保护对维持鱼类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合遥感数据与水动力模型,旨在识别2000—2020年鄱阳湖草洲产卵型鱼类潜在产卵场,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探究现有保护区对产卵场的保护效率。结果表明,近20年来鄱阳湖鱼类潜在产卵场面积呈增加趋势,空间上呈现从湖岸向中心扩张趋势。2005年前后潜在产卵场平均面积分别为519.97和694.42 km2,产卵场面积与空间分布均发生显著变化。2005年前潜在产卵场主要分布于鄱阳湖西部的永修、新建,以及东部的鄱阳和南部的余干等地近岸区域。2005年之后产卵场向湖中心扩张,都昌水域出现大片连续的潜在产卵场。鄱阳湖鲤鲫产卵场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平均包含了17.75%的潜在产卵场,鄱阳湖的蝶形湖平均分布有34.73%的潜在产卵场。潜在产卵场分布可以进一步指导鄱阳湖保护区的优化和鱼类产卵场调查,研究使用的方法也适用于其他区域草洲产卵型鱼类潜在产卵场的识别研究。  相似文献   
82.
该文报道了发现于北京市密云区的1种被子植物新记录——荨麻叶龙头草[Meehania urticifolia(Miq.)Makino],其所隶属的龙头草属(Meehania Britton)为北京分布新记录。描述了荨麻叶龙头草的形态特征与生境,凭证标本藏于浙江大学标本馆(HZU)。荨麻叶龙头草于1899年首次发现于日本,是东北亚分布植物,此前在中国仅分布于东北。北京云蒙山发现的分布点,显然是该种目前在中国分布最西的分布点,可能于冰川期从东北亚迁移而来。  相似文献   
83.
为探究滇水金凤(Impatiens uliginosa L.)TT8(TRANSPARENT TESTA 8)基因的功能和表达特性,并解析其对滇水金凤花色的影响,研究以滇水金凤花器官为材料,通过RT-PCR等技术克隆IuTT8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分析该基因在不同花色和不同花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得到滇水金凤IuTT8基因,其编码区全长为2 136 bp,编码711 aa,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gDNA全长为3 938 bp,共有6个内含子;结构域分析发现该蛋白属于bHLH超家族成员,与喜马拉雅凤仙花、山茶等物种的TT8蛋白同源且Motif基序相似。(2)IuTT8与同属植物喜马拉雅凤仙花的聚在一支,相似性约86.34%;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TT8蛋白的结构域高度保守。(3)IuTT8基因在4种不同花色滇水金凤及其4个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除白色外,其表达量均随花发育的进行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IuTT8基因的表达量与花色呈正相关,其中以深红色表达量最高,白色表达量最低,深红色S3的表达量约为白色S2时期的48倍。研究表明滇水金凤I...  相似文献   
84.
以汉麻茎叶为原料,分别采用水蒸馏提取法、亚临界萃取法以及超临界萃取法来获得汉麻精油,比较不同提取方法下获得的精油全组分的差异性、特征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精油全组分进行鉴定分析,并通过NIST质谱库和人工解析对所提取成分进行鉴别分析和相似度的检索,最后根据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这三种提取方式下汉麻精油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三种提取方法下所得精油组分差异性明显,共计鉴定出154个成分,且含有13个共有成分,相似度均在80%以上。其中水蒸馏提取法共鉴定出89种,含量最高组分是大麻二酚(19.69%);亚临界萃取法鉴定出62种,含量最高组分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17.56%);超临界萃取法鉴定出59种,含量最高组分是油酸(22.50%)。三种方法所得精油组分种类和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水蒸馏法获得的精油组分种类最多,多为烷烃、烯烃、醇类、醛类、倍半萜类等小分子化合物,而亚临界法和超临界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二者共有40个共有成分,多为酸类,醇类,酯类,酚类等高沸点化合物或大分子化合物,但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5.
为了解暴雨时期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在植物体内运移转换过程中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特征以及对环境的响应机制,基于2020年7月梅汛期新安江源区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典型植物氢氧稳定同位素测试,结合黄山水文站涡动通量塔环境要素监测数据,分析了代表性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不同部位(根、皮、枝、叶)和样地多种优势植物叶片水同位素组成(δ18O和δ2H)的日间变化特征及δ18O-δ2H相关关系,并讨论了不同植物叶片水δ18O和δ2H的环境控制因子。结果表明:杉木根、皮及枝水分同位素组成较为接近且日间变化平缓,叶片水同位素最为富集且日间变幅较大。受随机性强降雨影响,7月2—4日各来源δ18O和δ2H昼间变化无显著一致性规律,三日分别大致呈单峰型、单谷型和波动型变化。5种典型植物叶片水δ18O-δ2H线性回归得出的蒸腾线斜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狗脊(Woodwa...  相似文献   
86.
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及其保护和修复工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正逐渐开展,需要系统的学科理论支撑,景观生态学作为地理学和生态学的交叉科学,能够以其宏观空间理论和技术体系满足这一需求。本文将景观生态学作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支撑学科,首先,明确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是镶嵌的异质景观、具有景观的所有特征并遵循景观生态学原理;其次,阐述了景观生态建设理论如何应用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规划和评价;最后,总结景观生态建设研究的新趋势,提出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论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如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广阔的研究空间。景观生态学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践相结合,将为实现我国乃至全球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极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7.
探究木犀草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模型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机制。6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木犀草素组、木犀草素+3-TYP组,每组12只。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建立UC模型,观察并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大便稠度和大便潜血情况,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h17、Treg细胞比例,计算Th17/Treg比值;ELISA检测结肠组织中IL-6、IL-10、IL-17和IL-23含量;RT-qPCR检测结肠组织RORγt和Foxp3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SIRT3、AMPK、p-AMPK、mTOR、p-mTOR蛋白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DAI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脾脏Th17/Treg比值、结肠组织IL-6、IL-17、IL-23、RORγt mRNA水平和p-mTOR/mTOR比值升高,IL-10、Foxp3 mRNA和SIRT3蛋白水平以及p-AMPK/AMPK比值降低(P<0.05)。经药物干预后,小鼠DAI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脾脏Th17/Treg比值、结肠组织IL-6、IL-17、IL-23、RORγt mRNA水平和p-mTOR/mTOR比值降低,IL-10、Foxp3 mRNA和SIRT3蛋白水平以及p-AMPK/AMPK比值升高(P<0.05);3-TYP可减弱木犀草素对UC小鼠Th17/Treg细胞分化平衡的影响(P<0.05)。木犀草素可改善DSS诱导的UC小鼠模型中Th17/Treg失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3/AMPK/mTOR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8.
为研究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HPLC色谱等方法,从白花蛇舌草全草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或光谱数据,结构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β-谷甾醇(2)、rubiadin(3)、2,6-二羟基-1-甲氧基蒽醌(4)、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5)、对香豆酸(6)、山奈酚(7)、槲皮素(8)和2-羟基-3-甲氧基-7-甲基蒽醌(9)。化合物4为新化合物;氯仿提取部位的Fr.4、Fr.4-2及Fr.4-4流分具有较强体外抗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52.8、78.1和27.5μg/mL。  相似文献   
89.
本文报导金发草属Pogonatherum Beauv.中1新种,即二芒金发草P.biaristatum S.L.Chen et G.Y.Sheng及Xi茅属Dimeria R.B.k 2新种,即异花Xi茅D.heterantha S.L.Chen et G.Y.Sheng 及广西Xi茅D.guangxiensis S.L.Chen et G.Y.Sheng。  相似文献   
90.
TAI系列Ⅱ天兰冰草染色体上的酯酶同工酶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明君  郝水等 《遗传学报》1993,20(2):174-179
本文分析了小冰麦异附加系列Ⅱ,八倍体小冰麦,普通小麦和天兰冰草的叶片酯酶(ESTL),胚乳酯酶(ESTE),根酯酶(ESTR)和胚芽鞘酯酶(ESTG)的酶谱表型。把冰草同工酶基因Estl-Ag1,Este-Agi1,Estr-Agij,Estc-Agi1,Estl-Agi2和Este-Agi2定位到异附加系TAI-23,把基因Estr-Agi4和Estc-Agi4定位到TAI-24中的冰草染色体上,根据这些基因定位,结合某些植株形态学特征,推测TAI-23和TAI-24中的冰草染色体分别与小麦第3和6同祖群有一定的部分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