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8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2659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486篇
  2013年   413篇
  2012年   551篇
  2011年   527篇
  2010年   425篇
  2009年   442篇
  2008年   482篇
  2007年   428篇
  2006年   404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408篇
  2003年   433篇
  2002年   431篇
  2001年   355篇
  2000年   319篇
  1999年   311篇
  1998年   241篇
  1997年   277篇
  1996年   264篇
  1995年   207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83篇
  1991年   143篇
  1990年   139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不久前,笔者曾前往新建立的砀山酥梨种质资源保护区考察,感想颇多,并由此对于建立农田保护区的意义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安徽省砀山县位于皖、鲁、豫、苏四省交界的淮北平原上,是砀山酥梨的发源地和主产区,栽培历史已有2500多年。砀山酥梨是我国梨中的一个优良品种。它的果大核小,黄亮透美,皮薄多汁,酥脆甘甜,品质极优,生食可清六腑之热,熟食可滋五脏之阴,历代中医名家称之为“果中甘露子,药中圣醍醐”,世人视之为珍果贡品。历史上由于黄河流经砀山687年(1168—1855),并多次泛滥改道,加上连年战乱,砀…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海拔地区种植的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的生产和分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1983—1985年“高原水稻高产栽培的生理生态规律研究”中低热的元江(海拔400米左右)、温凉的昆明(约1900米)和冷凉的丽江(约2400米)的资料,以六个处理、十八个小区、三年总平均值,比较了不同海拔地区种植的水稻中地上部干物质生产和分配的总趋势。主要结果如下: 1.全生育期总的干物质生产量以温凉地区最高,低热地区居中,冷凉地区最低。 2.抽穗前干物质生产速率和齐穗期干物重占黄熟期干物重的比例随海拔降低而增加;抽穗期至黄熟期干物质生产速率,以温凉地区最高,低热地区居中,冷凉地区最低,但低热地区低于前期,高海拔地区高于前期,不过冷凉的丽江增加的更多。 3.抽穗前(旗叶完全展开后)叶干重占当时植株总干重的比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4.抽穗期至黄熟期的次库(茎 叶鞘)干重的改变,不同海拔地区种植的水稻表现不同:低热地区减重,温凉地区稍增,冷凉地区明显增加。 5.与高海拔地区种植的水稻相比,在黄熟期低海拔地区的有较高的穗重/总重和穗增重/总增重的比例。另外低海拔地区的穗增重超过总增重。结实率和谷/草比例均随海拔增高而减低。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患者口腔脱落上皮细胞微核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核测试法已被广泛用于研究药物、辐射、 环境毒物等对机体的遗传损伤。以往多以外周 血淋巴细胞和骨髓为材料进行研究,由于操作 狡复杂,且取材过程中给受试对象带来痛苦,因 此进行人群普查常常有很多困难。同时,许多 致癌物的诱变性资料多是从细菌、淋巴细胞和 一些非_L皮细胞系中获得,而致癌物对上皮细 胞的诱变性资料相对较少。近几年来,Stich 等。一‘1对接触致癌物的个体进行了一系列脱落 细胞(包括口腔、膀眺等)微核检测,发现这些个 体的微核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已有资料报 道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明显 高于正常人(1,21,但上皮细胞的微核出现率是否 也高于TL常人,尚未见报道。经过对Stich的 方法稍加改进,我们对食管癌患者的口腔脱落 细胞进行了微核检测  相似文献   
14.
应用电子探针研究黄叶生理病的水稻根内硅和铁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5.
红豆草组织培养物的超低温保存及其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组织培养物在5%DMSO+10%甘油+8%蔗糖的冰冻保护剂及以1℃/分钟的速度降温到-35—-40℃,停留2小时后,投入液氮,40℃水浴快速化冻等条件下,存活率达60—70%,并保持了高的分化能力。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表明,快速冰冻和1℃/分钟慢速冰冻至-35℃—40℃不停留,对细胞结构造成严重的致死性破坏;-35℃停留30分钟对细胞结构的损伤是可逆性的;停留2小时的其超微结构基本上与对照材料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用稻瘟病菌菌丝和培养滤液中提取的诱导物(Elicitor)处理水稻幼苗和愈伤组织,发现能诱导提高苯丙烷类代谢途经PAL和4CL的活性,并诱导绿原酸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7.
水稻品种对褐稻虱抗生机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富  潘学贤 《昆虫知识》1990,27(4):242-245
  相似文献   
18.
19.
20.
从北京地区16个水稻品种的根际分离筛选出两株固氮酶活性较高的菌株D-12和D-25。对这两个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和固氮酶活性的测定。根据形态特征和理化特性的测定,菌株D-12属于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菌株D-25类似于克雷伯氏菌但又有区别,因此暂放在胁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两个菌株均在厌氧条件下固氮酶活性最高。在Hill's无氮蔗糖培养基中30℃条件下,其固氮酶活性的高峰出现在第16至第18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