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7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2381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340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406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禾本科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邵宏波   《广西植物》1992,12(1):41-58
禾本科植物是粮食作物的主要来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人类对粮食的产量、种类和质量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根据国外在1982年对90个发展中国家的统计和预测的结果说明到1990年末,这些国家共缺少72百万吨谷物而到2000年将缺少144百万吨谷物。近十余年以来,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和作为植物生物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日臻完善,被公认为非常困难从事的禾本科植物(Gramina-ceae)的组织培养也取得了异常迅速的发展,并且已经在作物改良的生产中取得了成效,显示了越来越大的潜能和威力,为人类从根本上解决食物问题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本文拟在评述近年来禾本利植物组织培养(主要指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的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进展,并重点描述和讨沦在应用上较为成熟和有发展前景的几个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利用禾本科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而进行的基因转移技术的概况。希望能为我国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的工作者们提供某些参考资料并对于一些问题进行共同的商榷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果蝇前后图式基因调控的层次性(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果蝇胚胎的前后极性和幼虫精细的体节图式是由一系列基因控制。这些基因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显示不同的作用层次。首先,母性效应基因通过卵中编码的形态发生原,将胚胎分为前后极和两末端区。继而由体节缺口基因决定胚胎的第二次分区。在这基础上,体节成对基因和极性基因相继转录表达,分别决定重复体节的存在和每个体节的前后极性。最后,在体节基因活性影响下,由同源异型基因决定每个体节的特性。在果蝇早期发育中,正是由于上述不同层次的前后图式基因通过相互调节,按顺序在特定的空间相继表达,从而决定了幼虫规则体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果蝇前后图式基因调控的层次性(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引言由于分子遗传学的进步,对于基因如何代代相传以及个别基因的表达调控,我们已有相当的了解。然而对发育过程中,基因如何按一定的时空秩序,依次表达,并导致性状的发育,则所知甚少。这方面的研究还刚开始深入。已有人提出不同的理论模型,以解释在发  相似文献   
14.
红曲霉AS 3.3491葡萄糖淀粉酶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曲霉AS3.3491供给易利用碳源,葡萄糖淀粉酶的形成受咀遏,cAMP可使之解阻遏。易利用碳源的迅速利用使培养液pH显著下降,实验发现各种提高培养液pH值的方法都能促进葡萄糖淀粉酶的形成。同时发现该菌株的五种类型的葡萄糖淀粉酶是随培养液pH的逐渐回升陆续形成的,且各型酶的出现都与培养液的一定pH值相关联。文中讨论了该菌株中葡萄糖淀粉酶形成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5.
水分胁迫对植物线粒体结构和脯氨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分胁迫期间,小麦幼苗芽鞘和棉花幼苗胚轴细胞内游离脯氨酸浓度增加;但复水后又恢复正常。电镜观察发现线粒体肿大,嵴消失。胞质中出现脂肪滴。气相层析技术分析,发现水分胁迫使线粒体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有明显变化;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脯氨酸氧化酶活性也明显下降。设想水分胁迫使线粒体结构和组分发生了不利于脯氨酸氧化酶活性表达的变化,因而抑制了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柱孢鱼腥藻生长在缺氮情况下,发现其固氮活性增加的同时也减少了对氧的敏感性。缺氮生长细胞的乙炔还原活性给氧抑制一半时的氧分压(pO2)是0.5atm.,而有氮生长细胞的半抑制浓度为0.35atm.。这表明蓝藻有可能通过增加呼吸耗氧而提高了它的固氮酶活性。呼吸作用与固氮酶活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无论在有氮、缺氮还是光诱导固氮酶形成的情况下,其固氮活性均随着呼吸速率的变化而变化。本研究结果,支持了柱孢鱼腥藻固氮酶的主要防氧手段是呼吸保护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白暨豚某些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关于海豚和几种淡水豚类的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国外有过研究。白暨豚(Lipotes vexillifer)血液有形成份已有过报道。本实验对白暨豚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以期建立白暨豚血液正常生理生化指标,为白暨豚的临床诊断,健康监测和保健措施提供血液学参数,并且为完善淡水豚类血液学比较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CAM植物按其对环境的反应可分为两种类型:即专一CAM植物和兼性CAM植物。前者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其CAM性质;后者的光合型可随季节和水分胁迫等而发生变化,也可因人工诱导作用而使其由C_3型转变为CAM型。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