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介绍了细胞内分子马达的能量转化途径,几种纳米分子马达如驱动蛋白、动力蛋白、肌球蛋白和旋转马达的结构和功能,并展望了分子马达对人类的贡献。  相似文献   
42.
基于农户访问,结合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指标,分析了大洪河水库邻水库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现在淹没征占和移民安置征用.前者发生了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而后者主要是打破了原有土地权属状况,并使地块更加零碎;库区人均耕地0.041 hm2,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警戒线.人均粮食和人均收入均较少,有30.25%的农户一年中有3个月缺粮,且35.27%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库区生态环境状况较差,健康的和较健康的生态系统所占比重较少,分别由环库区缓冲带及水田和经济林果用地生态系统组成;人口快速增长是导致库区人地关系变革的关键因素,乡村经济低下决定库区移民的生产决策,而移民信仰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库区土地利用格局,是库区土地利用格局保持稳定的诱导性力量.  相似文献   
43.
驱动结合蛋白(Kinectin)是真核细胞内生物进化上的保守蛋白质,已发现的功能有(1)与驱动蛋白(Kinesin)相连参与细胞胞吐、胞质运输和有丝分裂等活动;(2)是RhoG蛋白依赖微管的细胞内活动的效应物;(3)是整合素依赖的黏附分子复合体的重要组分;(4)转录延长因子-I通过与驱动结合蛋白结合锚着于内质网,发挥相应的生物学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人类驱动结合蛋白与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癌、白塞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细胞癌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4.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作为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标准制定的重要前提,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以乐山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当量法、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定量分析乐山市2000—2015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规律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15年乐山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仅在2005—2010年有所回升,总量共减少了23.22亿元,主要与林地大量减少和建设用地大量增加有关;(2)空间上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态势,且各区域变化不同,西南方向山地以下降为主,东部平原丘陵以上升为主,河流两侧上升明显;(3)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布的主导因素为土地利用、NPP、降水量和坡度,除此之外气温、高程、土壤类型也有较大决定力;(4)自然因子决定力大于社会经济因子,但社会经济因子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研究揭示了乐山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规律及驱动因子,为该地区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建立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5.
运用空间热点分析定量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分异特征,基于四象限模型对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探讨影响其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分布格局呈现空间自相关性,冷热点分布具有明显尺度效应。(2)示范区人类活动强度与ESV耦合程度基本协调一致,生态质量总体状况较好。人类活动强度与ESV耦合程度因研究尺度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3)各探测因子的解释力在县域和乡镇尺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在县域尺度上解释力大于乡镇尺度。各驱动因子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增强效应,双因子交互作用增强了对ESV空间分异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46.
王凯平  冯悦  邱陈澜  王欣言  马嘉  张云路 《生态学报》2022,42(19):7871-7883
城市群已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新空间单元,在促进城镇化建设,实现资源优质配置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但剧烈的社会经济活动必然会对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造成破坏,因此开展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研究,进而探索不同驱动因子对其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已有的研究中缺少对城市群尺度和长时间跨度下的生态系统服务水平演变与驱动因素探究。为此,选取京津及环京津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总结区域生态问题,构建起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体系,并对2000-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计算,分析时空演变特征。然后,通过最小二乘法模型(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筛选出潜在的驱动因子,并导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进行地理加权回归计算。最后,通过对结果分析,探讨自然和社会因子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8年,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在2015年达到最高值的发展特征。2)在空间上,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内总体上呈现燕山山脉及太行山山脉北部区域为生态系统服务的高值区域,坝上区域为低值区的空间分异特征。同时,生态系统服务演变在空间上呈现以燕山和太行山为界,燕山和太行山区域呈现先减弱后提升的趋势,西北区域整体呈现减弱趋势,东南区域从2015年起逐渐降低的空间演化特征。3)在驱动因素方面,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驱动作用从强到弱排列依次是:降雨量 > 土壤含沙 > 人口密度 > 温度 > 基础设施密度。4)其中,人口密度、土壤含沙量、基础设施呈较为明显的负相关驱动特征,降雨量呈较为明显的正相关驱动特征,温度则呈南部负相关,北部正相关,由东南向西北影响增强的趋势。本研究通过评估环京津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分析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分析演变特征,并探索区域自然、社会因子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驱动作用,为环京津城市群未来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规划策略制定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7.
董苏君  马松梅  张丹  何大俊  张林  闫涵 《生态学报》2022,42(21):8809-8817
研究国内仅分布于新疆的3种短命植物阿尔泰独尾草(Eremurus altaicus)、粗柄独尾草(Eremurus inderiensis)和异翅独尾草(Eremurus anisopterus)的适宜分布及其对未来气候的可能响应,对新疆短命植物资源的分布、利用与科学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共收集了64个自然分布点,筛选了6个气候因子和2个地形因子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软件模拟了当前气候情景下3种独尾草的生态适宜性,探讨影响3种植物分布的主导因子及其数值范围,预测3种独尾草的适宜分布对未来气候变化(2001-2040年、2041-2080年,基于温室气体中等排放情景:SSP2-4.5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的可能响应。结果表明:(1)基准气候下,3种独尾草在新疆的适宜分布存在较大差异:阿尔泰独尾草主要分布于伊犁河谷、天山北麓、阿尔泰山中段和准噶尔西部山地;两种沙生独尾草均分布于天山中段的绿洲-荒漠区过渡带,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南部沙地;(2)最干月降水量(1-25mm)主要限制了阿尔泰独尾草的适宜分布;温度季节性变动指数(1150-1672)主要限制了两种沙生独尾草的适宜分布;(3)2001-2040年和2041-2080年,3种独尾草的适宜分布整体均呈缩减趋势:阿尔泰独尾草向天山北麓和准噶尔西部山地略微缩减;粗柄独尾草和异翅独尾草向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略微缩减。  相似文献   
48.
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节为例,从课例的实践研究出发,努力寻求概念教学的适宜路径,旨在引导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厘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准确定位概念教学的目标,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增强概念教学意识。通过适切的探究活动和高质量驱动性问题,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构建概念,并实现对概念的准确认识、深层理解和灵活运用,真正实现生物学概念传递和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49.
北京城市生态占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柏樱岚  王如松  姚亮 《生态学报》2011,31(15):4415-4426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占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构建了生态占水驱动因素分析模型,计算各因素对生态占水变动的贡献率,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生态占水-水生态因子进行关联分析。以北京市为例计算1999-2009年的生态占水量,结果显示水量型占水和水质型占水均呈现波动式逐年下降趋势,分别由1999年的25.56亿m3和12.55亿m3减少到2009年的15.65亿m3和4.58亿m3;2003-2005年北京市生态占水率明显高于其它时期,达到80%以上,2006年以后逐步下降,但仍然高于50%;水量型占水是过去10 a中最主要的占水类型。生态占水驱动因素分析结果得出,1999-2009年的总体变动中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是促使北京市生态占水增加的关键驱动因素,其次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水-水生态因子关联分析显示,地表取水和污水处理率两个因素与水生境因子的变化有着较强的关联性;退水和地下取水与水环境因子有较强的关联性,地下水埋深和人口两大因素与水安全有着较强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