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应用一组(10种)抗恒河猴气管分泌物单克隆抗体,在超微结构水平上揭示了气管粘膜上皮中不同杯状细胞之间的异质性。其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同一杯状细胞对不同抗体表现出不同反应;不同杯状细胞对同一抗体呈现出不同反应强度;同一杯状细胞中的不同分泌颗粒对同一抗体的亲和力不同。观察结果表明,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所显示的杯状细胞间的异质性由以下因素造成:(1)不同杯状细胞的分泌颗粒中存在不同抗原物质;(2)不同杯状细胞的分泌颗粒中含不等量同种抗原物质;(3)同一杯状细胞的不同分泌颗粒中存在不等量同种抗原物质。  相似文献   
92.
白鱀豚气管和肺的解剖和组织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鱀豚的肺分左右2叶,不分小叶,肺门位置高。气管分叉成左右主支气管和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分叉点的位置较高,情形与拉河豚相近。3条主支气管进入肺以后便成为肺内支气管树的主干,其分支的分布区可暗示假定肺叶的存在(共5叶,左2右3)。从气管起一直到呼吸性支气管都存在软骨组织。气管的粘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夹有杯状细胞。主支气管为单层柱状上皮,无杯状细胞。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又变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少。细支气管以下逐步改变为单层柱状上皮和立方上皮。各级支气管均未见腺体存在。从呼吸性细支气管到肺泡管的通道口,有括约肌存在。各级支气管一直到肺泡壁均有平滑肌存在,从断续出现到连续的环层。弹性纤维在整个气管均很丰富。  相似文献   
93.
正常人的气管呼吸音起源于上气道和中央气道的湍流,气管管道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气道的湍流特性,气管的长度和直径与身体高度密切相关。故此我们利用传感器和微机等现代技术设备,在气流流速相同的情况下,对不同身高的正常儿童和成年人气管呼吸音进行了以下研究。1材料与...  相似文献   
94.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改良微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技术对极早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Th1/Th2细胞因子含量及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以自2018年1月-2020年3月于本院院收治的104例极早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2例,给予改良微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技术治疗)和对照组(52例,给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7 d后的Th1/Th2细胞因子含量及心肌损伤指标,统计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干预前,两组患儿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及IFN-γ/IL-4含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IFN-γ及IFN-γ/IL-4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而IL-4含量明显上升;其中研究组IFN-γ及IFN-γ/IL-4含量均低于对照组,IL-4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干预前,两组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酐蛋白(cTnI)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CK-MB、cTnI及LDH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研究组CK-MB、cTnI及LDH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在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中心动过缓、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72 h内机械通气率及再次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4)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并发症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气胸、脑室内出血及死亡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应用改良微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技术可有效调节极早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免疫功能,保护心肌细胞,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提高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根治切除率和临床治愈率,预防吻合口瘘。方法:设计了Ⅰ、Ⅱ、Ⅲ三种术式:上、中段食管癌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经第3或4肋间开胸,左腹直肌旁或左肋弓下斜切口开腹和右颈部切口,保留2~3cm颈段食管,食管次全切除,贲门部或部分胃切除,在颈部食管胃端侧分层吻合(Ⅰ式)。中段食管癌采用左胸前外侧切口,经第4或第5肋间开胸,腹部切口同前,左颈部切口,保留3~4cm颈段食管,食管次全切除,部分胃切除,在左颈部食管胃端侧分层吻合(Ⅱ式)。贲门癌采用左胸前外侧切口,经第5或4肋间开胸,腹部切口同前,中段食管和近半胃或纵半胃切除,在主动脉弓下食管胃端侧分层吻合(Ⅲ式)。尽可能清除区域淋巴结,吻合口均用大网膜包盖加固。结果:食管癌和贲门癌总切除率92.1%(174/189),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75.1%(142/189),探查率(未切除)为7.9%(15/189),三种术式的总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0%(7/174),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三种术式可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大网膜包盖加固吻合口可减少瘘的发生率,食管胃分层吻合法可降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临床治愈率高,围手术期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96.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组织整合素αv(integrinαv ITGA V)的表达,分析ITGA V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探讨ITGA V在ESCC的进展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72例ESCC组织ITGA V的表达,并同时检测33例食管炎性组织为对照。分析ITGA V表达与ESCC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SCC癌组织中ITGA V的m 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炎症组织(P<0.05),且表达水平与T、N和临床分期(P均<0.05)呈显著相关,而与患者年龄及性别无相关性。结论:ITGA V的过度表达与ESCC的转移、进展有关,ITGA V可能会成为ESCC患者个体化治疗有效的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97.
目的:比较清醒气管插管中不同浓度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舒芬太尼应用于清醒气管插管中的最适靶控浓度。方法:择期困难气道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A组为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B、C、D组分别接受舒芬太尼0.1 ng/m L、0.3 ng/m L、0.5 ng/m L效应室靶控输注,记录入室后(T0),达到设定血药浓度时(T1)、气管插管时(T2)和气管插管后(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分别于入室后、插管后3 min、5 min采血测皮质醇浓度。结果:1SBP:T1时,B、C、D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T3时A、B组明显升高(P0.05);2DBP:T2时A、B组升高显著(P0.05),C、D组无较大变化(P0.05);3HR:T1时B、C、D均下降,D组下降最明显,与A、B、C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A、B组HR升高(P0.05),C、D组插管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4Sp O2: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皮质醇:插管后三分钟C、D组较A组降低(P0.05),C、D组内五分钟、三分钟同入室后比较皮质醇降低(P0.05)。结论:0.3 ng/m L效应室浓度(ce)的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可以有效的减弱清醒气管插管所致的应激反应,0.3ng/ml以上效应室浓度的舒芬太尼能将心血管反应抑制得更加完全。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弹性橡胶管芯技术应用于困难气道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胸科手术并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患者4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Mc Coy喉镜组(M组)和弹性橡胶管芯组(B组)。M组患者使用Mc Coy喉镜行双腔气管插管,B组患者以弹性橡胶管芯行双腔气管插管。观察和比较插管前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插管次数、所用时间以及由插管造成的损伤发生率。结果:1插管后即刻以及插管后1 min、5min,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呈不同程度升高,B组升高程度明显小于M组(P<0.01)。2B组插管时遇到的阻力明显小于M组(P<0.05),插管尝试次数以及完成插管所用的时间均少于或短于M组(P<0.05)。3术后3小时以及24小时,B组由插管导致的声嘶与咽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4术后48小时,B组患者气道粘膜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结论:弹性橡胶管芯技术应用于困难气道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途径包括直接经食管与间接经鼻饲、胃造瘘进食的食管癌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和方法对患者的临床效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一年来放射治疗的6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患者直接经食管进食,其余17例治疗前行鼻饲或胃造瘘进食,在治疗过程中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及放疗并发症护理。结果:放疗前行鼻饲或食管造瘘患者在放疗过程中依从性好,放射性食管炎能更好的控制,未发生食管穿孔及食管气管瘘等重大放疗并发症。结论:放疗前行鼻饲或胃造瘘的食管癌患者,周密的观察与细致的护理,主动的护患沟通,会导致积极的临床效应,可减轻放射损伤,降低食管穿孔及食管气管瘘的几率,延长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0.
应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中华白海豚气管和肺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中华白海豚的气管和肺的组织结构表现出了对海洋生活的适应,包括气道加强、丰富的弹性纤维组织、括约肌系统及肺泡隔两侧的双毛细血管床等,探讨了中华白海豚肺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对海洋环境的适应机制,同时与鲸目其他物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