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9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140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31.
为了查明秦岭国家植物园蝴蝶资源和多样性状况, 本研究选取了5种生境, 利用样线法进行了3年的蝴蝶多样性观测。结果表明: 秦岭国家植物园蝴蝶共有5科76属134种; 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分别为1.3295、3.4616、0.7068和0.7656; 其中蛱蝶科属数及物种数最多(33属65种), 凤蝶科最低(5属10种); 蛱蝶科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 分别为2.8525及1.3622; 凤蝶科多样性指数最低(1.4936); 粉蝶科物种丰富度指数最低(0.2790)。5种生境中, 随着植被丰富度的增加, 蝴蝶多样性指数上升。  相似文献   
932.
为了解鼎湖山锥栗(Castaneahenryi)木质部的年内生长动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利用微树芯采样技术对锥栗木质部进行连续监测,采用广义可加模型拟合生长过程,并利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木质部形成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鼎湖山锥栗木质部在2015年几乎保持全年生长,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在doy200 (200 days of year)之前木质部快速生长(生长季前期),doy300之后(生长季后期)生长速率出现下降趋势。生长季前期的木质部生长速率与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生长季后期木质部生长速率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这说明中国南亚热带阔叶树种锥栗木质部形成及其调节机制具有季节性差异,反映了木质部形成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33.
利用红外相机监测四川大相岭自然保护区鸟兽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相机调查技术已成为地栖兽类与鸟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 我们在四川大相岭自然保护区布设167台红外相机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红外相机累计工作6,738个工作日, 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3,317张, 其中野生兽类2,673张、野生鸟类644张。鉴定出野生兽类5目14科23种, 野生鸟类5目11科3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3种, 即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和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0种, 分别是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黑熊(Ursus thibetanus)、小熊猫(Ailurus fulgens)、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水鹿(Cervus equinus)、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其中, 属于《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极危的有1种, 即林麝, 易危的有9种, 近危的有10种; 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的有2种, 易危的有5种, 近危的有3种; 被CITES附录I收录的有4种, 附录II收录的有6种。新记录物种7种, 分别是灰鼯鼠(Petaurista xanthotis)、水鹿、黄颈啄木鸟(Dendrocopos darjellensis)、星鸦(Nucifraga caryocatactes)、白眉鸫(Turdus obscurus)、蓝短翅鸫(Brachypteryx montana)和红翅噪鹛(Trochalopteron formosum)。物种相对丰富度最高的3种动物分别是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 RAI = 125.26)、藏酋猴(RAI = 64.71)和红腹角雉(RAI = 43.34)。本次监测初步掌握了四川大相岭自然保护区内大中型兽类和林下活动鸟类的种类组成和相对多度, 为野生动物的研究与保护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34.
<正>1988年吴文裕描述了产自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铁尔斯哈巴合地点哈拉玛盖组下部层位的一枚圆齿鼠的P4,定名为Sinomylagaulus halamagaiensis。199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新疆考察队又在铁尔斯哈巴合的哈拉玛盖组下部层位中采集到两枚p4。1988年的研究工作仅依据一枚上前臼齿(P4),标本的稀缺决定了当时研究成果的局限性。新材料无疑为认识新疆的圆齿鼠类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935.
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相对较低的现状,论述基层卫生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并介绍糖尿病基层卫生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的经验以及取得的成效,为今后开展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36.
福建省马尾松叶面积指数对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握马尾松叶面积指数(LAI)的时空分布规律是实现马尾松毛虫害空间监测与预警的基础要求。以福建省38个气候台站测定的2010年平均气温、平均气温距平、降雨量、降雨量距平、日照时数及日照时数距平等6个气候要素及实地测定的90个马尾松LAI数据为基础,分别从省域、地市两个尺度分析了福建省马尾松LAI对气候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除日照时数距平外,其他5个气候要素对马尾松LAI均有显著影响,相关系数排序为:平均气温〉降雨量〉日照时数〉平均气温距平〉降雨量距平;(2)从省域尺度上看,马尾松LAI对平均气温的响应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对平均气温距平的响应可以用三次曲线较好地予以说明;LAI对降雨量的响应是负向的,降雨量距平对LAI的影响与平均温度相似;对日照时数的响应则呈开头向上的抛物线;(3)从地市尺度上看,马尾松主产区南平、三明、龙岩3市的LAI普遍低于沿海非主产区,尤以南平最低,一方面是由于马尾松LAI对气候要素的直接响应,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气候对松毛虫分布的影响,使LAI呈现沿海高、内陆低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937.
为探究景观温室评价因素与景观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华南植物园温室群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数学法对其景观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价.华南植物园温室群景区可分为10个景观分区,从中可筛选出13个景观评价因素;其中,通用因素包含竖向设计(A)、空间趣味性(B)、景观层次性(C)、水景(D)、植物配置方式(E)、置石(I)、视域开阔度(J)、温室工程设施(K)和堆山方式(M),特色因素包含植物奇异性(F)、生态奇特性(G)、人工构筑物(H)和路面铺装(L);根据不同景观分区的情况确认各评价因素的组成并制作网络调查问卷,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计算出各景观分区的隶属度,并利用徐罗曹李法获得不同评价因素的权重值.结果显示:10个景观分区的隶属度为0.816 ~0.685;其中,热带水生植物区、雨林奇观区和山地雨林区的隶属度较高,景观效果较好;沙漠植物温室和高山/极地室等分区的隶属度较低,景观效果有待改善.根据权重值可将13个评价因素对景观效果的影响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植物奇异性、人工构筑物、水景、竖向设计和路面铺装等评价因素对各景观分区景观效果影响较大,堆山方式和温室工程设施对景观效果影响微小.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采用模糊数学法进行景观评价时应制定具有参考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语赋值标准.  相似文献   
938.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肺外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T—SPOT.TB试剂盒对疑诊或待排结核患者外周血中特异性T淋巴细胞进行检测。结果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的对结核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7%、84.3%。肺外结核组与肺结核组阳性率分别为92.0%和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数据显著高于结核菌素试验的31.4%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是诊断肺外结核的快速敏感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39.
食源性蛋白质水解度常数htot值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植物性蛋白质、动物性蛋白质和海洋蛋白质这三类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并对这三类蛋白质的htot值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这三类蛋白质的htot值分别为:猪后肘肉7.62mmol.g-1、猪五花肉7.63mmol.g-1、鸡腿肉7.65mmol.g-1、大米7.44mmol.g-1、玉米7.57mmol.g-1、花生仁7.55mmol.g-1、鳗鱼肉7.64mmol.g-1、扇贝肉7.71mmol.g-1、牡蛎肉7.94mmol.g-1、章鱼肉7.79mmol.g-1。比较可知,这三类蛋白质中每克纯蛋白所含的肽键毫摩尔数为海洋蛋白质>动物性蛋白质>植物性蛋白质,为蛋白质水解度的测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0.
阿尔泰山小东沟林区乔木物种丰富度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井学辉  曹磊  臧润国 《生态学报》2013,33(9):2886-2895
对一定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合理保护往往需要在景观水平上了解生物多样性分布的总体规律.借助于典型抽样调查和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来预测物种丰富度是定量研究生物多样性宏观分布规律的重要途径.以阿尔泰山小东沟林区为对象,在外业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主要气象因子、地形因子和植被指数(NDVI)作为预测变量,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分别提取主要环境信息和构建物种丰富度预测模型,借助ArcGIS9.1的空间分析功能,得到了阿尔泰山小东沟林区乔木物种丰富度空间分布预测图,并利用残差图评价其精度.将小东沟乔木物种丰富度预测图分别与坡度、坡向和海拔图叠加,分析不同地形条件下乔木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占总研究区面积70.28%的区域,其乔木物种丰富度在3到4种之间.坡度0-5°的地形条件下乔木物种丰富度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是3,其余坡度条件下,乔木物种丰富度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是4;乔木物种丰富度在西坡和西北坡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是3,其余坡向乔木物种丰富度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均是4;海拔梯度上,乔木物种丰富度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残差类型面积统计表明,较强预测水平面积和中等预测水平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4.62%,表明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