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1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毛喉萜对大鼠成骨样细胞内Ca^2+释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喉萜是一种二萜类化合物,为细胞中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剂,用毛喉萜处理大发习成骨样细胞,发现它可即时激发细胞内Ca^2+水平的增高,当细胞经毛喉萜长期处理(1-2天)后,其对PTH激发细胞内Ca^2+释出的交应也呈增高反应,但毛喉萜的即刻反应与其长期效应的作用机理可能并不相同,鉴于毛喉萜具有抑制增殖的作用,其对细胞内Ca^2+ 水平的调节作用或与其对细胞的抑增殖促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22.
放射性标记受体分析表明毛喉萜(FSK)可以降低小鼠骨央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表面的胰岛素(INS)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受体数目,而且对GM-CSF的作用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经FSK处理的巨噬细胞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加,微丝更加舒展。  相似文献   
23.
新疆小圆孔壳属,锥毛壳属及座坚壳属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自清  赵震宇 《真菌学报》1993,12(3):180-186
  相似文献   
24.
棒毛荠属名模式的考证与订正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25.
26.
符国瑷   《广西植物》1993,(2):108-109
<正> 植株密丛生,秆直立,先端稍下垂,高3.5—6.5米,径0.5—2.5厘米,第四节间秆材厚通常0.7—0.9厘米,节间圆柱形,极伸长,长达33.5厘米,基部数节的节内与节下环生一圈灰白色绢毛,箨环下部初时密被褐色刺毛,最后变无毛或近无毛;节明显,箨环甚隆起,节环微隆起。秆箨脱落性,背部贴生近宿存的黑色刺毛,有时具紫红色斑块。顶端略呈斜截形或“山”字形,箨耳矩圆形,近相等,边缘具小刚毛,箨舌中部高约2.0毫米,中央凸起,两端渐窄至1毫米,边缘具不规则锯齿或稍成小裂片,箨片直立,脱落,窄三角形,两面无  相似文献   
27.
寡毛实蝇属三新种:(双翅目:实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的3新种,即广西实蝇Dacus(Zeugodacus)guangxianus、近黑颜实蝇D.(Zeugodacus)parater和那大实蝇D.(Asiadacus)nadanus,是1982-1985年在南方各地果园中用诱蝇酮(cue-lure)诱获的,寄主不明。所有模式标本均存放于北京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在此谨向提供标本的同志致谢。  相似文献   
28.
研究玉米秸秆及其生物质炭输入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化学组分和碳降解功能基因(cbhI)丰度与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可为亚热带毛竹林土壤增汇减排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亚热带毛竹林为对象,设置对照(0 t C·hm-2)、玉米秸秆(5 t C·hm-2)和玉米秸秆生物质炭(5 t C·hm-2)3个处理,开展为期1年的野外控制试验,在试验处理后的第3和12个月分别采集土壤样品,利用13C-固态核磁共振、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有机碳化学组分和cbhI功能微生物的数量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玉米秸秆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中烷氧碳含量,降低了芳香碳含量,而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处理则产生了相反的效果;玉米秸秆处理增加了cbhI功能基因丰度和青霉属、顶囊壳属、小皮伞属等优势菌种的相对丰度,而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处理则降低了这些基因的丰度。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cbhI优势菌种的相对丰度与烷氧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芳香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表明,玉米秸秆处理通过改变土壤烷氧碳含量,而...  相似文献   
29.
一年多以前,我们报道了一种引致人类原发性皮肤毛霉病的病原真菌Rm6并定名为多变根毛霉((Rhizomucor variabilis Zheng & G.-q. Chen)。最近我们又发现了它的另外一个变种Rm7。它是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王端礼教授分离的,原编菌号4873。Rm7的病人和Rm6的情况很相近。她也是一个女病人,来自农村,患的同样是原发性皮肤病而没有患有其他的毛霉病或其他疾病,她的病也没有传染给她的家人。不同的是,她来自我国北部的河北省而不是南部的江苏省;她的病史更长,达16年之久;她的病部在脸上而不是在手上,并造成进食困难。Rm7和Rm6的培养物相似,也是亮黄色,但比较低矮。它与Rm6一样是非高温真菌,最适、最高、最低温度同样分别是24-30, 38,和9℃形态上的亲缘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两者都有匍匐菌丝和较发达的假根;孢子枝也是假轴分枝;孢子囊壁也是缓慢消解;有很不规则形状的囊轴;有明显的囊领;都有大量厚垣孢子。Rm7与Rm6的主要区别在于:(1)假根只从匍匐菌丝和气生菌丝上长出而不从孢子枝、孢子囊或囊轴等各处长出;(2)孢子枝可连续分枝达7次之多;(3)孢子枝在分枝处往往有一个隔膜;(4)往往在10天以上的培养物中才出现不规则形状的囊轴;(5)从未见有囊托;(6)孢囊孢子形状较规则,较短而不超过11 μm;(7)孢子囊和囊轴均较小,直径相应不超过70及30 μm.因此,我们将Rm7鉴定为Rm6的一个变种,并定名为较规则多变根毛霉新变种(Rhizomucor variabilis var. regularior Zheng & G.-q. Chen var.nov.)。这样,在根毛霉属内可以承认的共计5种6分类群。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