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乳牙列的大小直接影响恒牙的排列及(牙合)关系的建立,为预防及矫治牙(牙合)畸形,研究分析乳牙列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虽有一些测量乳牙列的文献报导,但测量工具多为游标卡尺,这对于牙列长度、周长及对称性的测量有一定困难,作者以简易牙列测量器在石膏模型上测定牙列的宽度、长度、周长及对称性。操作快速而简便,便于临床推广。现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采自贵州沿河土地坳下奥陶统的牙形石,计有25属39种,根据牙形石组合特片分析,认为其与黔北其它地区下奥陶统牙形石组合面貌基本一致,属北大西洋牙形石动物地理区。  相似文献   
13.
川东獐芽菜的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东獐芽菜(Swertia devidi Frauch.)为龙胆科獐芽菜属植物,民间称河风草、青鱼胆草。为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群众用于清肺热,活黄疸、恶疮疥癣、急性肠炎、菌痢等症。临床应用川东獐芽菜制剂,治疗急性菌痢有较好疗效。为寻找其有效成分,我们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提取,获得两个晶体,经化学及光谱数据鉴定晶Ⅰ为乌苏酸(ursolic acid);晶Ⅱ为呫吨酮化合物1,5,8-三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bellidifolium)。  相似文献   
14.
轮叶獐牙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日移动距离是反映动物觅食努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相关研究有助于了解动物对生境的适应策略,对濒危物种的保护至关重要。东黑冠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是一种极度濒危的树栖小型类人猿,主要生活在一夫二妻制的群体中,平均群体大小6.3只,目前对于该物种的日移动距离仍然缺乏足够的科学研究。我们以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两群东黑冠长臂猿群作为研究对象,在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两个时期对其进行了157个全天跟踪,使用5 min间隔的瞬时扫描法记录长臂猿的取食行为和食物类型,每30 min记录长臂猿的位点,并使用轨迹法测算出日移动距离。结果发现东黑冠长臂猿在两个观察时期的不同食物类型取食比例有显著差异,全年的平均日移动距离为1 373 m (354~2 837 m),相比于低纬度地区营一夫一妻制(平均群体大小3.8只)生活的长臂猿类群没有明显增加。这一结果说明,虽然群体更大,但是东黑冠长臂猿并没有增加每天的觅食努力,不符合生态限制模型的预测。更大的食物斑块、更小的种间竞争和低群体密度可能是支持东黑冠长臂猿无需付出更多的觅食努力来维持更大群体的原因。另外,我们还发现东黑冠长臂猿在人类干扰强度低的研究时期果实类取食比例提高,日移动距离更长,且在果实丰富的雨季日移动距离显著高于果实匮乏的旱季,表明它们可能采取能量保守的策略来应对高质量食物匮乏的环境。总的来说,本研究在更大数据量的基础上更加准确和详细地描述了东黑冠长臂猿的日移动距离,并以此探究长臂猿对高质量食物匮乏环境的响应,为该极度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更多的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建立延期再植牙大鼠模型并观察牙根不同部位预后特点,比较不同组织学分析方法的合理性,为相关临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方法:6周龄雄性SD大鼠10只,右侧上颌切牙脱位后延期再植,术后30 d 处死,分离上颌骨;利用micro CT从不同截面分析上颌切牙及牙周组织生理结构。切片后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TRAP染色观察比较牙根不同部位愈合情况、破骨细胞分布情况。结果:大鼠切牙唇侧有釉质覆盖,腭侧牙骨质覆盖,且再植牙不同部位愈合情况、破骨细胞分布有差异,其牙根唇侧未见明显吸收,腭侧根中1/3相比根尖1/3和根颈1/3吸收范围更广、深度更深,破骨细胞分布数量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出了腭侧中1/3作为牙根吸收组织学分析区域的合理性。结论:本实验比较了再植牙大鼠模型牙根不同部位的愈合情况,提出了一种较为合理的组织学分析方法,能客观反映再植牙愈合方式,为进一步研究再植牙愈合机理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态学报》2021,44(11):1164
植物资源分配是目前植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主要集中在性分配和繁殖分配两个方面。该研究以分布在青藏高原的狮牙草状风毛菊(Saussurea leontodontoides)作为研究材料, 研究了6个海拔高度上果期植株的繁殖特征及资源分配的差异, 并用异速模型分析了繁殖性状及资源分配与个体大小的关系。结果显示: 1)狮牙草状风毛菊的个体大小、繁殖器官生物量、营养器官生物量、种子数和营养分配均与海拔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百粒质量和繁殖分配与海拔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2)在不同海拔高度下, 百粒质量、种子数、繁殖器官生物量及营养分配与植株个体大小呈正相关关系; 繁殖分配与植株个体大小呈负相关关系; 而营养器官生物量与植株个体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海拔和个体大小对狮牙草状风毛菊的繁殖对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狮牙草状风毛菊通过增加繁殖部分的生物量和百粒质量来适应高海拔的胁迫环境。  相似文献   
18.
程曼曼  汪永跃 《生物磁学》2013,(36):7197-7200
口腔生物力学是用生物力学的概念和方法,研究口腔医学中的有关基础性科学问题、解决口腔医学中的临床实际问题、发展口腔临床技术的一门学科。在口腔正畸学、修复学、种植学及口腔颌面外科学等领域存在着大量的生物力学问题,生物力学已成为口腔医学的基础科学之一。传统全口义齿修复常常会出现固位稳定差、咀嚼效率低、患者有疼痛感、适应时间长等情况,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患者的修复要求。种植覆盖义齿对于下颌牙槽嵴严重吸收的患者,效果尤为明显。种植覆盖义齿是义齿与种植体之间以不同的附着体作为连接,形成患者可以自行摘戴的种植体支持的覆盖义齿修复。下颌种植覆盖义齿因其能有效地提高下半口义齿的固位性和稳定性、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咀嚼效率,目前已成为修复下颌牙槽骨严重吸收的无牙颌患者的有效修复方法。本文针对下颌种植覆盖义齿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王道富  刘慧  胡彬  冷军  孙振宇 《生物磁学》2013,(26):5099-5101,5164
目的:探讨老年人活髓隐裂牙应用金属烤瓷全冠修复临床效果及适应症。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356例老年活髓隐裂牙合计621颗为研究对象,根据患牙疼痛程度随机将患者分为咬合疼痛组(A组)104例合计215颗患牙,咬合伴过敏性冷热刺激痛组(B组)122例合计232颗患牙,咬合伴延续性冷热刺激疼痛组(C组)130例合计174颗患牙,所有患者均接受金属烤瓷全冠修复,观察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治愈情况以及牙髓及根尖周病变及牙髓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A组、B组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治愈率以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属烤瓷全冠修复适合于轻微咬合疼痛以及咬合伴过敏性冷热刺激痛的患者,而对于咬舍伴延续性冷热刺激疼痛的患者则宜先行根管治疗术再进行全冠修复。  相似文献   
20.
王慧媛  张春光  刘玉红  艾林  姚东  王富 《生物磁学》2013,(34):6647-6649
目的:通过有限元法,探讨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的下颌第一磨牙后,牙体预备形式对牙体组织受力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力学理论依据。方法:模拟右侧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磨牙存在合面I类洞缺损,根管治疗后采用高嵌体修复,分别设计三种牙体预备形式,即覆盖全部牙尖、覆盖全部功能尖和覆盖部分功能尖的高嵌体修复,对模型进行加载,观察牙体组织的应力大小及分布。结果:覆盖全部牙尖高嵌体修复时牙釉质出现一个应力集中区,其他两种设计出现两个应力集中区。垂直载荷下,釉质的最大主应力在全部牙尖组分别低于其他两组92.29%和89.76%;舌颊向载荷下比其他两组分别降低80.91%和76.53%。三组牙本质的应力集中区趋于一致。垂直载荷下,牙本质的最大主应力在全部牙尖组分别高出其他两组12.92%和14.73%;舌颊向载荷下较其他两组高1.26%和5.08%。结论:从生物力学角度,覆盖全部牙尖的高嵌体更有利于牙体硬组织的受力,可以更好的对牙釉质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