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本文首次对国产耳蕨属后生耳蕨组进行了较系统的分类研究,对组的概念进行子修订,首次将耳蕨属小鳞片根据长度分为长型和短型两类。本文共记载后生耳蕨组植物22种,包括中国新分布1种: P.longipinnulum Nair, 新异名2种:P. glingense Ching et Y. X. Ling, P. shennongense Ching, Boufford et Shing.本组共分五系,即线鳞系、水囊系、缺耳系、长小鳞系和黑鳞系。本文编制了后生耳蕨组的分种检索表,对一些种的分类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中国甚至喜马拉雅地区并无P. mucronifolium (BI.) Presl 和P. setiferum (Forsk.) Moore ex Woynar的分布。  相似文献   
22.
中国耳蕨属后生耳蕨组四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疏果耳蕨 新种 图1:A—D Polystichum oligocarpum Ching ex H. S. Kung et L. B. Zhang, sp. nov. Species affinis P. yunnanensi Christ, differt lamina oblongo-lanceolata, paleis rhacheosminus tectis, pinnis evidenter incurvis, apice caudatis, pinnulis oligosoris, indusiis integrisvel subintegris.  相似文献   
23.
24.
《西藏植物志》一个新增补的科—车前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5.
观赏蕨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国外在观赏蕨纽培快速繁殖方面的研究结果,并讨论观赏蕨组培的影响因子、遇到的问题和工广化生产途径。  相似文献   
26.
27.
为开展鳗鲡病毒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生物学研究, 进行鳗鲡病毒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研究采用组织块培养法, 以欧洲鳗鲡肾脏组织为材料, 建立了欧洲鳗鲡肾脏细胞系(European eel kidney cell line, EEK), EEK形态呈类纤维状, 经过约12个月的培养, 已成功传至38代。通过对其培养液、血清浓度和培养温度等条件进行优化, 发现DMEM/F12、L15培养液均适合其正常生长和增殖, 而在MEM培养液中无法正常生长; 在5%—15%FBS(Fetal Bovine Serum)浓度范围内, 其生长速度随FBS浓度的升高而增快, 当FBS浓度高于20%或过低于5%时, 其生长速率有所减慢; 在22—27℃时生长良好, 但当温度低于17℃和高于32℃时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对EEK细胞进行鳗鲡疱疹病毒(Anguillid herpesvirus, AnHV)敏感性实验, 结果表明该细胞系对鳗鲡疱疹病毒敏感, 可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EEK的建立丰富了鱼类细胞系的种类, 为鳗鲡病毒性疾病诊断、病毒性病原学研究和病毒疫苗研制提供了重要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28.
报道了秦岭蕨类植物新记录科——肠蕨科,其新记录种为川黔肠蕨,该科也是陕西省新记录。文中提供了形态描述和野外照片及植株局部照片,并对其生境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凭证标本藏于陕西理工大学植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29.
EMBOSS和EMBnet     
罗静初 《生物信息学》2021,19(4):223-231
笔者撰写的“EMBOSS软件包序列分析程序实例”一文,已经在《生物信息学》期刊2021年第19卷第1期发表。此文介绍欧洲分子生物学开放软件包(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pen Software Suite, EMBOSS)。EMBOSS是欧洲分子生物学网络组织(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Network, EMBnet)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启动的以欧洲国家为主的国际合作项目,是生物信息学领域中较早投入使用的大型开源软件包。本文基于笔者亲身经历,回顾EMBOSS项目的来龙去脉,讲述EMBnet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生物信息开发、服务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贡献,从某个侧面为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展示生物信息学发展早期的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30.
利用光镜对叉蕨科7属30种植物叶表皮形态特征进行详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1)叉蕨科30种植物的叶上表皮和下表皮细胞形状均为不规则型,垂周壁式样为深波状或浅波状,具单晶或针晶;上表皮细胞的长宽比为1.62~4.0,下表皮细胞的长宽比为1.63~3.06。(2)在30种植物中共观察到7种气孔器类型,分别为: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聚合极细胞型、聚腋下细胞型、不等细胞型、无规则四细胞型和不规则型,每种植物分别具有4~7种气孔器类型,均为下生型气孔;气孔长宽比为1.22~1.91,气孔密度为8~76个/mm2,气孔指数为3.9%~25.7%。(3)基于气孔器类型组成进行聚类分析,可将30种植物分成3个类群。(4)对叶表皮形态特征分析认为,轴脉蕨属应介于叉蕨属和肋毛蕨属之间,且与叉蕨属关系更近;叉蕨属的范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支持将肋毛蕨属从叉蕨科中分离出来置于鳞毛蕨科,但不支持黄腺羽蕨属归入鳞毛蕨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