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本文报道寄生在卷茎蓼Polygonum convolvulus L.植物上的一种霉霜,命名为中国霜霉Peronospora sinensis Tang,并作了描述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
自然界甘蓝茎点霉(Phoma lingam)的有性世代为斑点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maculans通常形成于甘蓝属植株的越冬残茎上。在实验室内其有性阶段不易培养或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形成假囊壳的百分率也很低。为了在实验室内能短期诱发大量L.maculans的假囊壳,本实验研究了该菌假囊壳生成的条件,创造了双层培养方法。自澳大利亚采集到有该菌假囊壳的芸苔(Brassica napus)残基,分离得到子囊孢子单孢后代数十株,同时用保存的已知交配型665(+)和666(-)为材料,研究了(+)(-)配对结合的环境条件。实验结果表明16℃的温度,近紫外光照射(黑光灯)和V_(?)麦杆琼脂培养基上可以产生少量的假囊壳。但是,若配合以双层培养,则在培养4周后可产生大量成熟的假囊壳。实验还确定了该菌在性细胞形成、交配、子囊形成和成熟等阶段对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双层培养对假囊壳的发育有重要作用。前期菌体营养生长与后期假囊壳的成熟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3.
柑桔属茎尖嫁接脱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4.
15.
描述了贵州水城大河边煤矿晚二叠世龙潭组的植物茎干化石Guizhouoxylon dahebianense gen. et sp. nov., 茎具清楚生长轮,髓部较大,初生木质部内始式,原生木质部由环纹管胞、稀螺纹管胞组成,后生木质部包括有密螺纹管胞和密螺纹至梯纹增厚的导管组成,导管近端部的穿孔板椭圆形,梯纹至网纹增厚。次生木质部密材型,射线单列,一般低矮,管胞自内向外由梯状纹孔变为不规则拥挤分布的具缘纹孔,偶而可见木薄壁细胞。根据后生木质部中导管的穿孔板类型与低等被子植物Platanus acerifolia Willd相似,也讨论了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52种微茎类吸虫的18项成虫形态学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卵巢位置、子宫延伸位置等7项性状对第一主成分贡献较大,提示描述器官位置的指标是重要的分类依据。52个虫种在前三个主成分上的排序图显示应将其划分成4个亚科。  相似文献   
17.
 E.coli RNA聚合酶ββ'亚单位编码的基因rpoBC与核糖核蛋白基因rplJL共同构成rpoBC操纵子。rpl-rpo间区转录终止信号~tL7的转录产物RNA有两组富含C-G的反向对称结构及一串寡聚U;反向对称区可形成1:2和3:4茎环或单一5:6茎环。 用M13mp11噬菌体插入~tL7的112bp片段重组M13mp11-490,在此基础上用定点突变技术建立~tL7的七核苷酸缺失突变体,从而破坏1:2茎环,建成M13mp11-85。 分别把原型~tL7及缺失型~tL7~v克隆到表达质粒pHR24中,构建成pHR37(P_ftsQ~tL7-galk)及pHR24-9(p_ftsQ-~tL7~v-galk)。测定galk基因产物半乳糖激酶活性,推算转录的终止效率。结果表明:~tL7终止效率为50%,~tL7~v为20%。说明仅有3:4茎环及寡聚U,即具终止作用; 1:2茎环通过某种方式加强3:4茎环从而提高终止效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天麻种子消化入侵的紫萁小菇菌丝及营养繁殖茎消化蜜环菌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表明:紫萁小菇侵入种胚后,染菌胚细胞的细胞器逐渐消失,其细胞质产生囊状体起消化菌丝的作用,存在于胚细胞中的紫萁小菇菌丝有脱壁或失去细胞质成为空腔等变化;种子萌发形成的原球茎消化紫萁小菇的方式同胚萌发阶段类同。蜜环菌侵入原球茎分化的营养繁殖茎后,皮层细胞产生消化酶类颗粒或囊状体包围并分解蜜环菌菌丝;被皮层细胞消化的菌丝残物或部分菌丝进入皮层内面的大型细胞,此时大型细胞的代谢功能显著增强,该细胞中的各种水解酶颗粒及液泡等完成对菌体物质的最终同化。紫萁小菇及蜜环菌先后在天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阶段侵染供给其营养,但菌丝被消化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变化、被消化方式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9.
龙眼茎尖离体培养及其脱毒效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ShootTipCultureandEliminationVirusofLonganCHENJing-Ying,CHENJing-Yao(FruitResearchInstitute,Fuji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Fuzhou350013)1植物名称龙眼(Dimocarpuslongan)。2材料类别6年生龙眼实生苗、嫁接苗和具典型龙眼鬼帚病(Longanwitches’broom)病株的顶、侧芽与带芽的茎段,以及从萌发芽切取的2mm茎尖。病株经热处理(温室,白天40℃、12h,夜间30℃、12h)90d后,切取培养萌发的芽茎尖1mm。3培养条件培养基:(1)MS+IAA0.3mg/L(单位下同);(2)MS+6-BA0.3+IAA0.1;(3)MS+…  相似文献   
20.
利用植物激素调控嫁接形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黄瓜(Cucum issativus)试管苗进行离体茎段自体嫁接,研究IBA 和6-BA 对嫁接形成的影响时发现:进行离体茎段嫁接时,用试管苗茎段可简化嫁接过程,减少污染。嫁接茎段的颜色变化、不定根发生和愈伤组织形成与激素浓度有关。植物激素通过影响砧木和接穗间维管束桥形成的时间和数目调控嫁接组合的发育。在作者的实验中,最佳的激素条件是:在接穗培养基中加IBA 1.2 m g/L,在接穗和砧木培养基中加6-BA 0.3 m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