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分析PKP(即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PVP(即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并抽取我院骨科诊治的164例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式分为PKP组和PVP组各82例,对比分析不同手术前各组VAS评分(即视觉模拟评分法)、ODI(即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变化,同时对2种手术的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结果:手术后,两组VAS评分、ODI、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度均出现明显恢复(P0.05),在术后相同时间点,PKP组VAS分数、ODI分数、椎体高度、Cobb角度均显著优于PVP组(P0.05);PKP组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17.07%)显著低于PVP组(36.59%),P0.05,组间差异明显。结论:PVP、PKP虽然均能够对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达到修复椎体高度、止痛的治疗效果,但是PKP治疗后椎体恢复情况、手术安全性显著优于PVP。  相似文献   
72.
万玉清 《蛇志》2017,(3):339-340
目的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上实施疼痛控制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肢体疼痛和肿胀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和肿胀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3.
散射介质成像是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生物医学临床的诊断有着重大的意义。结合散斑相关法和压缩感知技术,提出了一种散射介质成像方法。该方法与传统散射介质成像方法相比,将减少图像采集、图像重建所记录的数据量,提高图像处理的效率,并且降低了系统的搭建成本。试验结果表明,结合TVAL3信号重构算法和双谱分析法的散射图像重建算法,随着采样率的增大,峰值信噪比平稳上升,为散射介质成像方法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运用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不同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黏度组42例和低黏度组48例,分别采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低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Oswestry功能(ODI)评分、椎体中间高度和Cobb角变化。结果:高黏度组单个椎体手术时间少于低黏度组(P0.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体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黏度组骨水泥总渗漏率低于低黏度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NRS评分、ODI评分、椎体中间高度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NRS评分、ODI评分和Cobb角较术前降低,椎体中间高度较术前升高,且高黏度组NRS评分、ODI评分和Cobb角低于低黏度组,椎体中间高度高于低黏度组(P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较低黏度骨水泥更佳,术后总渗漏率更低,脊柱畸形矫正、脊柱功能恢复更佳,同时疼痛也明显降低,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脊柱多发性骨髓瘤行唑来膦酸注射液与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8月至2017年3月,16例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治疗,评定疗效、疼痛缓解及治疗前后血碱性磷酸酶、血清钙、生活质量,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疗效: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2例,微小缓解1例,疾病进展1例,无变化1例,总有效率为87.5%(14/16)。(2)疼痛缓解: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75%(15/16)。(3)血碱性磷酸酶、血清钙、生活质量: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4)研究期间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脊柱多发性骨髓瘤行唑来膦酸注射液与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治疗有助于缓解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采用椎体成形术和椎弓根螺丝钉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照组行椎弓根螺丝钉固定,术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不良反应主要有伤口感染,症状复发,脊髓损伤,肺栓塞,恶心、呕吐等,观察组症状复发率,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等特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单侧外固定架对不同部位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关节恢复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共收治胫腓骨严重开放骨折行单侧外固定术治疗患者,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将所有病例分为三组,A组12例,为胫腓骨近端骨折或波及膝关节,固定时需要跨膝关节固定,B组30例,为胫腓骨中段骨折,固定时不跨关节,C组18例,为胫腓骨远端骨折或波及踝关节,固定时需跨踝关节固定。分别对其进行单侧外固定架手术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膝、踝关节活动度统计,对比观察各组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不良事件发生,A组下肢功能优良率为83.3%;B组为96.7%;C组为83.3%。下肢功能恢复情况B组与A、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膝、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膝66.7%,踝91.7%;B组为膝93.3%,踝96.7%;C组为膝94.4%,踝72.2%。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A组与B、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C组与A、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外固定架对不同部位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良好,关节恢复情况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密固达)治疗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120例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X片、CT、MRI证实存在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经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推测骨质疏松的程度。其中96例新鲜骨折均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双侧)手术。术后第三天给予密固达5 mg(100 m L)静滴。对96例患者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术前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94例患者得以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3月~36月,平均24月。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水泥渗漏,渗漏部位为椎体前缘或椎间隙。术后一周,末次随访的VAS、JOA评分和OD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0)。末次随访与术后一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8、0.49、0.50)。结论:PK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安全、有效、持久等优势。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保守疗法治疗,研究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并分析Cobb角度和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腰椎部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弯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经我院治疗的120份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治疗法进行治疗,比较手术前后、最后一次随访的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并记录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脊柱侧弯程度及后凸的Cobb's角。结果:通过治疗患者脊柱侧弯得到明显改善,半椎体节段侧弯Cobb's角术前平均44.2°,术后平均15.1°,平均矫正率为65.8%,末次随访平均14.3°,矫正率64.2%;全主弯Cobb's角术后平均矫正率60.7%,末次随访平均矫正率65.6%;半椎体节段后凸Cobb's角术前平均15.3°,术后为正常范围值;术后和末次随访的头侧、尾侧代偿弯改善明显,5项指标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弯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治疗可以达到显著矫正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