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云南粗叶木属一新亚种及其生物地理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92.
田鼠婚配制度的神经内分泌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业忠  王祖望 《兽类学报》2000,20(2):135-141
作为繁殖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婚配制度是通过长期进化而形成的,具有种属特异性及可遗传性。因此,不同的婚配制度具有不同的生理基础。这种生理基础由3级结构组成:神经直接启动并维持繁殖行为;激素或通过诱导特异神经通路的发育或直接激活神经传导影响繁殖行为;基因则可能是通过调节激素的代谢和作用方式来控制与繁殖行为相关的神经系统。田鼠脑中涉及婚配制度的区域集中在视前区中部(MPOA),腹被盖区(VTA),膈部及纹状体端部。起作用的激素主要是催产素(OT)和后叶加压素(AVP)。导致田鼠形成不同婚配制度的最终原因可能是这两种激素受体基因上的差异。受体基因调控区的启动子序列存在变异,导致脑中受体基因在表达区域上的差异,进而使激素激活不同的神经通路,产生不同的繁殖行为及婚配制度。  相似文献   
993.
布氏田鼠嗅觉通讯的行为发育─幼体对群体气味的辨别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对15~30日龄的布氏田鼠幼体对不同本气味的行为反应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幼体的嗅觉通讯行为发育及其对群体气味的识别能力。幼体对自身群体气味的探究行为明显多于对陌生群体的探究,但这种关仅在24日龄以后才表现出显性;幼体通常避开陌生幼体的巢垫物而更多地从自身群体巢垫物上跨过;对陌生群体气味的闻频次上雄性群体明显高于雌体,而雌体的挖掘行地雄体。随着日龄的增加,幼体对群体气味的嗅闻行为无明显变化,而对巢垫  相似文献   
994.
布氏田鼠越冬集群贮草面积的两种估算方法比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布氏田鼠 (Microtusbrandti)为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的主要害鼠 ,具贮草越冬习性[2 ,5~ 7] 。因此 ,研究其越冬集群的贮草面积 ,对于分析该鼠的越冬生态特征以及定量衡量其危害程度 ,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两种估算布氏田鼠越冬集群贮草面积的方法 ,即黄蒿根计数法和跑道测量法 ,并对两种估算方法进行了比较。1 材料与方法本项研究是于 1 995年度在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阿其乌拉苏木 ( 1 1 6°2 5′N ,37°5 1′E)以及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 43°37′N ,1 1 6°4 1′E)进行的。1 0月中旬 ,在阿其…  相似文献   
995.
记述凤蝶科 6新种、1新亚种、1新型及 1新记录亚种 ,2个《中国蝶类志》中未记载的已知亚种。所有模式标本均保藏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996.
中国蝴蝶新种,新亚种及新记录种(I)(鳞翅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中国蝴蝶1新种、3新亚种、2中国新记录种和2中国新记录亚种,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要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了不同环境下籼粳杂交稻穗部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除了主穗粒数的加性与环境互作和二次枝梗数的显性与环境互作不显著外,其他性状均存在显著和极显著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其中均以显性效应为主,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对枝梗性状的影响较为明显.遗传率分析表明,各性状的普通广义遗传率最大,互作遗传率也有一定作用.杂种优势预测表明,除了一次、二次枝梗数外,其他性状均表现正向的杂种优势,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只影响杂种优势表达的程度,而不改变其方向.遗传效应预测值结果表明,IR66158-37、IR65600-85、明恢63和R6694个亲本可以明显改良杂交后代多数穗部性状,且环境影响程度较小,可作为优良亲本列于育种计划中.  相似文献   
998.
籼粳分类的形态指数及其相关鉴定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通过典型籼粳交F1代加倍所构建的一个DH群体为材料,考察了121个DH株系的程氏指数及其相关的6个鉴定性状,并进行了数量性状座位(QTLs)分析.分别检测到叶毛的2个主效基因、谷粒长宽比的3个QTLs、稃色的1个QTL、稃毛的1个QTL、穗轴1~2节长的2个QTLs及酚反应的1个主效基因和2个QTLs.另外检测到与形态指数有关的4个QTLs,分别在第1,3,4和6染色体上.其中第1,3和6染色体上控制形态指数的3个QTLs分别与鉴定性状的部分QTLs位于同一区间.  相似文献   
999.
1000.
东方田鼠两亚种幼体生长特征参数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相同驯养条件下同步测定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指名亚种和长江亚种幼体的生长特征参数。两亚种初生幼体表型特征无明显差异。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对两亚种幼体的体重、体长和尾长,以Logistic生长方程对后足长生长过程进行拟合与描述。指名亚种雄体渐近体重、体长和尾长均大于或显著大于长江亚种,雌体前者小于后者;两亚种在17~20 d体重均已产生性二型分化,长江亚种两性个体渐近体重、体长和尾长差值大于指名亚种。两亚种雌体体重、体长、尾长和后足生长速率均相应地大于雄体,体重生长曲线拐点出现时间、瞬时生长率曲线拐点出现时间较体长、尾长和后足长明显迟缓。两亚种两性个体的后足长生长速率要大于其体重、体长和尾长。结果表明,(1)雌体较雄体早熟;(2)雄性体重指名亚种大于长江亚种,雌体相反,指名亚种性二型现象较长江亚种明显;(3)后足长较体重、体长和尾长较早地达到成熟时的大小;(4)两亚种幼体性二型分化时间早于其性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