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蒙古沙冬青是我国西北干旱区植物群落主要建群种之一,对维持西北干旱区脆弱的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样方法对蒙古沙冬青群落物种组成、盖度、多度等植被特征进行了调查与统计分析,并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冗余分析法(RDA)对其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蒙古沙冬青群落主要由藜科、禾本科、豆科、菊科和蒺藜科树种组成,分属21科50属70种,区系组成以温带、地中海及西亚至中亚分布为主;(2)通过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将17个蒙古沙冬青群落划分为6个群丛类型,分别是蒙古沙冬青-白刺-猪毛蒿群丛、蒙古沙冬青-柠条锦鸡儿-碱蓬群丛、蒙古沙冬青-蒙古扁桃-阿尔泰狗娃花群丛、蒙古沙冬青-酸枣-沙葱群丛、蒙古沙冬青-驼绒藜-黄花蒿及蒙古沙冬青-霸王-骆驼蓬群丛;(3)通过冗余分析法(RDA),排序得到环境因子与蒙古沙冬青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是影响蒙古沙冬青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2.
为了探明荒漠环境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 DSE)生态分布和定殖状况, 于2013年7月从宁夏银川、沙坡头和甘肃民勤地区采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及其伴生植物根围0-10、10-20、20-30、30-40、40-50 cm共5个土层土壤样品和根样, 研究了DSE空间定殖规律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沙冬青和伴生植物根系能被DSE侵染, DSE分布和定殖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并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沙冬青DSE微菌核结构紧凑, 呈团块状, 而伴生植物DSE微菌核零散分布。同一样地, 沙冬青DSE菌丝定殖率、定殖强度和总定殖率较伴生植物高, 而沙冬青和伴生植物微菌核定殖率无显著差异。不同样地, 沙冬青和伴生植物微菌核定殖率无显著差异, 沙冬青DSE菌丝定殖率、定殖强度和总定殖率为沙坡头>银川>民勤; 伴生植物DSE菌丝定殖率、定殖强度和总定殖率为银川>民勤>沙坡头。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 土壤有机质、总球囊霉素、磷酸酶和速效钾是西北荒漠环境中DSE定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3.
宋斌  李泰辉 《菌物研究》2003,1(1):44-45
武夷附丝壳寄生在冬青属植物的叶上 ,是我国西藏首次报道的附丝壳属种类。  相似文献   
64.
安徽冬青属一新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霍山冬青  (苦丁茶 ) 新种 图 1IlexhuoshanensisY .H .He (subgen .Ilex,sect.AquifoliumGray) ,sp .nov.Fig.1SpeciesaffinisI.centrosinensiS .Y .Hu ,sedplantaar  相似文献   
65.
干旱胁迫对沙冬青叶片防御光破坏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沙冬青 (Ammopiptanthusmongolicus (Maxim .)Chengf.)是生长在沙漠及干旱荒漠地区的常绿灌木。在夏季 ,其叶片经常遭受中午强光 (超过 15 0 0 μmol·m-2 ·s-1)胁迫 ,出现明显的光抑制现象。我们利用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 (CIRAS_1)和脉冲调制荧光仪 (MFMS_2 )测定了自然形成的干旱胁迫条件下沙冬青光合和荧光参数的日变化 ,主要探讨了干旱胁迫对沙冬青叶片防御强光破坏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 ,正常水分和干旱胁迫下 ,沙冬青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Pn)、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 (Fv/Fm)和PSⅡ非环式电子传递效率 (ΦPSⅡ)在中午都明显降低 ;相对正常水分条件而言 ,干旱胁迫下初始荧光 (Fo)先下降后上升 ,荧光的非光化学淬灭 (NPQ)上升较快并在一定水平上维持不变。由此推断晴天中午沙冬青叶片在正常水分条件下主要采取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机制 ;而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主要采取了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和PSⅡ反应中心可逆失活两种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66.
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花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方海涛  王黎元  张晓刚 《广西植物》2004,24(5):478-480,431
沙冬青蝶形花冠,柱头具指状突起,分长柱头和短柱头。群落花期约47 d,单花花期约7 d,分为露黄、微开、盛开、凋谢4个时期。TTC法测定4个时期花粉均具活力,可保持70 d左右,苯胺蓝测定柱头可受性3~4 d。沙冬青花一般在开花前一天就开始泌蜜,开花第2~3 d,分泌量达到高峰,花后4~5 d产蜜量减少直至停止,日泌蜜和散粉集中在10:00-14:00。沙冬青开花受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濒危植物矮沙冬青减数分裂期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涂片法和酶解法,观察了濒危植物矮沙冬青的减数分裂过程。在减数分裂双线期末或终变期初,可以观察到9个二价体,在中期Ⅰ末至后期Ⅰ初,同源染色体基本排列在赤道板上,然后在纺锤丝的牵引下二价体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每一极有9条染色体,从而确认该属植物的染色体基数为x=9。在矮沙冬青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现染色体有异常行为,认为其小孢子形成过程正常。因此认为矮沙冬青濒危不是染色体行为异常和小孢子发育不正常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68.
矮沙冬青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矮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花约具4个花粉囊,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2—3层)和绒毡层组成,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排列,成熟的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在矮沙冬青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没有发现异常现象,认为矮沙冬青濒危不存在雄性生殖结构与发育过程异常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69.
冬季沙冬青细胞质中一种高电子密度结构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冬季沙冬青的叶肉细胞。观察表明,其细胞质中有一种电子密度很高的结构,分布广,主要位于有一定解体现象并含有较多嗜锇小球叶绿体附近,有的甚至与叶绿体被膜贴在一起,很少存在于发育良好的叶绿体附近和液泡中。其大小不同,通常为椭圆形,有时也近似圆形。表面没有包围膜,泡状结构少,常有突起。这种结构的电子密度很高,染色较均匀,冬季大量出现可能与提高植物的抗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70.
沙冬青根瘤菌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透射电镜研究沙冬青根瘤中的根瘤菌。这种根瘤菌的精细结构不仅与生态环境有关,而且还随寄主细胞发育程度不同而异。在早期侵染细胞中,根瘤菌很少,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电子密度很高,位于细胞壁附近。在成熟侵染细胞中,根瘤菌很多,布满了整个细胞,形态出现多样化。在衰老侵染细胞中,根瘤菌形状不规则,细胞质收缩,电子密度增高,内部结构模糊不清,有的甚至变成一团膜泡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