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北美冬青‘奥斯特’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美冬青‘奥斯特’(‘Oosterwijk’)成年雌性优良单株半木质化茎段为材料,建立了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WPM+6-BA 0.50 mg·L-1+NAA 0.05 mg·L-1可作为启动培养基,最佳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WPM+6-BA 1.00 mg·L-1+NAA0.10 mg·L-1+蔗糖20 g·L-1,25 d的增殖系数为6.1;生根培养基为1/2WPM+IBA 0.20 mg·L-1+NAA 0.40 mg·L-1,生根率达95.2%,每株平均生根5.7条。经生根培养30 d和日光温室炼苗10 d后,试管苗移入泥炭和珍珠岩(1:1,V/V)混合基质中,移栽后的成活率达98%。该体系的建立为北美冬青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32.
从广东冬青(Ilex kwangtungensis)的叶中分离得到四个三萜皂甙和三个三萜成分,通过光谱解析及化学方法,三个三萜成分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熊果酸(2)和常春藤皂甙元(3);四个三萜皂甙成分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甙(4)、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甙(5)、齐墩果酸3-O-β-D-  相似文献   
33.
旱生植物沙冬青和油蒿光合膜结构的超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比分析了沙冬青、油蒿的光合膜系统在人工补水条件与自然水分条件下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自然生长状态下的沙冬育与油蒿的光合膜系统均比人工补水条件下植株的简单,表现在基粒片层的叠垛程度降低,基粒片层与基质片层比率下降,其中自然水分条件下的沙冬育最明显。同时沙冬青叶绿体中能量型贮藏物质多于的油蒿。分析认为自然水分条件下植株光合膜的简单化可能是光系统Ⅰ、Ⅱ适应环境的表现;充足的水分保障了人工养护株发育出更为完善的光合膜系统。而沙冬育中多量的能量型贮藏物质与植株保持四季常绿有关。  相似文献   
34.
为了解低温对北美冬青(Ilex verticillata)生长的影响,对2年生扦插苗经低温处理(-6℃)后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北美冬青叶片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和叶绿素b含量增加,而其他色素含量都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REC)和H_2O_2含量(72 h除外)显著增加。低温处理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影响不大,却显著降低CAT的活性。低温处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提高,48 h活性达到最高;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在处理12 h达最高,然后下降。还原型抗坏血酸(As 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均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因此,北美冬青在短时间内(≤24 h)能够忍受低温(-6℃),抗氧化防御系统在低温初期起关键的作用,但随时间延长(72 h)其抗氧化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35.
1985—1986年,从福建漳州,浙江杭州,上海,江苏南京,苏州,扬州,常州等地采集100多种植物进行分离,在雪松(Cedrus deodara),倒挂仙人鞭(Cereus flagelliformis),冬青卫茅(Euonymus japonieus),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蓖麻(Ricinus communis),柑桔(Citrus reticulata),带叶兜兰(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m),芋(Colocasia esculenta),鳄梨(Persea americana),山茶(Camellia sp.),珊瑚樱(Solanum pseudo-capsicum),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蔓常春花(Vinca major),西瓜(Citrullus lanatus)等14种寄主植物上分离到51个疫霉菌株,鉴定为9个种:烟草疫霉(=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de Haan(=P.parasitica Dast.),掘氏疫霉P.drechsleri Tucker,樟疫霉 P.ciunamomi Rands,棕榈疫霉P.palmivora(Butl.)Butl.,柑桔褐腐疫霉P.citrophthora(R.et E.Smith) Leon.,苎麻疫霉P.bochmeriae Saw.,蜜色疫霉P.meadii McRae,簇囊疫霉P.botryosa Chee,隐地疫霉P.cryptogea Pethyb.et Laff.。其中,烟草疫霉,掘氏疫霉,樟疫霉出现频率较高,分布较广,初步认为是上述地区植物疫病的主要病原菌。簇囊疫霉、蜜色疫霉是国内新记录。  相似文献   
36.
报道生于豆科植物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上的链格孢属真菌一新种,沙冬青链格孢Alternaria ammopiptanthi。此种不同于已从豆科植物上报道的5个长喙链格孢种(复喙链格孢A.multirostrata、决明链格孢A.cassiae、猪屎豆生链格孢A.crotalariicola、瓜尔豆链格孢A.cyamopsidis和长喙链格孢A.longirostrata),主要是其分生孢子的长喙不分枝和孢身细瘦。研究过的模式标本(PSNXAAFS267852)保存在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病害标本室。  相似文献   
37.
以新疆乌恰县4个样地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根围3个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Nested-PCR-DGGE技术,结合DGGE图谱分析、DNA克隆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研究新疆沙冬青AM真菌菌群结构与遗传多样性特征,为新疆沙冬青根围功能菌群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样地和土层,AM真菌具有不同DGGE指纹图谱特征,AM真菌丰度、优势度及其多样性指数均有差异,其中上阿图什30–40cm土层AM真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别为20和3.48。DGGE条带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全部序列归为2属14种,球囊霉属Glomus是其优势属,其中Uncultured Glomus(AB698612)和Uncultured Glomus(AB698616)普遍存在于4样地3个土层,Glomus sp.(FN429104)和Uncultured Glomus(KC797120)是上阿图什30–40cm土层特有种,Glomus sp.(EU332717),Rhizophagus intraradices(FR750206)和Uncultured Glomus(AB698616)是新疆沙冬青根围优势种。G.indicum和Rh.intraradices在形态学鉴定中未出现,说明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真菌多样性研究起着补充和完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高海波  张淑静  沈应柏 《生态学报》2012,32(20):6520-6526
植物对昆虫取食活动进行成功防御的关键,取决于对昆虫口腔反吐物的激发子的快速识别。实验利用无损伤微测系统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了沙冬青细胞经灰斑古毒蛾口腔反吐物诱导后Ca2+流及H2O2的变化。结果发现:灰斑古毒蛾口腔反吐物诱导沙冬青细胞Ca2+内流及H2O2的积累,表明Ca2+内流及H2O2的积累是沙冬青细胞对口腔反吐物产生应答的早期响应事件;Ca2+钙通道阻断剂仅部分抑制Ca2+内流,说明Ca2+内流除经过质膜上的Ca2+通道进入细胞外,尚存在其他的内流途径;灰斑古毒蛾口腔反吐物中的某些成分与沙冬青细胞的质膜结合后,诱导质膜上形成允许Ca2+通过的孔道,而GdCl3不能抑制这类孔道的活性。胞外Ca2+螯合剂EGTA完全抑制H2O2的积累,GdCl3预处理仅部分抑制了H2O2的积累,说明灰斑古毒蛾诱导的沙冬青细胞内H2O2的积累依赖于Ca2+内流;抑制剂实验表明,H2O2的积累主要来源于质膜上NADPH氧化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王蕾  廖文波 《西北植物学报》2012,32(6):1261-1266
通过对标本和文献的研究,指出《中国植物志》中黑叶冬青的果枝图版和检索表存在的问题,澄清了《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中将黑叶冬青(Ilex melanophylla H.T.Chang)被描述为粗枝冬青(Ilex robusta C.J.Tseng)的错误,并对黑叶冬青进行了分类学修订,在仅有的新种原文和模式产地植物志2种文献的基础上,补充和完善雄花枝、果序、果实、分核、分布等内容,将1~2果聚伞果序订正为1~3果聚伞果序,并重新编制了包括黑叶冬青在内的8个近缘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40.
苦丁茶冬青不同种质材料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了苦丁茶冬青共50份种质材料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差异,计算了供试种质材料间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并运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50份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共显示出其13条谱带,材料间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差异显著,其具体表现在迁移率、酶带数目和酶带强弱的显著不同,呈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基于酯酶酶谱的50份供试种质材料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3000~1.0000之间,UPGMA法聚类结果与不同种质材料的地理起源有显著的相关性。聚类结果可以把不同地域起源的材料分开,而同一地域来源的材料则归聚在一起。酯酶同工酶的分析结果可以作为评价苦丁茶冬青种内遗传多样性以及种下类群划分的重要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