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评价应用微型锁定钢板结合带线铆钉治疗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桡骨小头MasonⅢ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带线铆钉韧带修补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肘关节外观正常,采用Broberg等评估标准,其中优9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87.5%。结论:应用微型锁定钢板结合带线铆钉治疗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具有复位满意,坚强固定,疗效可靠等优点,对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的减轻,功能早期锻炼,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2.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进程,罹患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已经和肥胖、糖尿病一样,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最大危害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指轻微外伤导致髋部、椎体和挠骨远端骨折,其中髋部骨折是老年人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年内死亡率可高达20%。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密度下降、骨骼微细结构破坏,致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在体情况下,骨骼肌缺血后处理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坏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随机选取6只进行梗死范围的测定,另外6只进行凋亡测定):①假手术组(Sham组);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③远端后处理组(RPostC组)。在缺血前、后及再灌注60 min、120 min分别抽血测定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采用伊文思兰(evans blue)和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方法确定心肌缺血区范围以及心肌坏死区范围。用Tunel法检测兔心肌缺血区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缺血区蛋白caspase-3、Bcl-2及Bax的表达。结果:RPostC组心肌坏死程度、再灌注末CK活性较I/R组明显减低。RPostC组缺血区心肌Tunel阳性指数显著低于I/R组(21.79%±1.07%vs35.81%±1.10%,P<0.05)。而RPostC组缺血区心肌细胞caspase-3阳性指数显著低于I/R组(25.03%±1.16%vs39%±2.43%,P<0.05)。与Sham组比较,I/R组及RPostC组Bax蛋白表达指数、Bcl-2蛋白表达指数均升高;但RPostC组的Bax/Bcl-2比值降低,而I/R组的Bax/Bcl-2比值升高。与I/R组相比较,RPostC组Bax蛋白表达指数及Bax/Bcl-2比值显著降低,Bcl-2表达指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端后处理能够明显的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其减轻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抑制促凋亡基因caspase-3的活化及Bcl-2表达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比较对侧皮质锁定螺钉与锁定螺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5月至2016年8月诊治的52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对侧皮质锁定螺钉+NCB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6例(A组:对侧皮质锁定组),采用锁定螺钉+NCB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6例(B组:锁定螺钉组)。记录两组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内固定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治疗后完全负重时间、内固定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在每个随访节点对每位患者进行患肢的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末次随访时对患肢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患肢功能。骨折愈合的定义为活动时骨折处无痛且在骨折正侧位X线平片上可见到断端骨皮质骨痂连接。术后并发症包括:关节僵硬、内固定断裂、骨不连以及感染等。结果:本研究52例骨折均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两组在手术相关指标及切口愈合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在骨折愈合以及完全负重时间方面,A组均显著短于B组(P均0.05)。末次随访时52例患者患肢膝关节功能:A组:优18例,良5例,差4例,优良率88.5%;B组:优15例,良6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80.8%。两组对比A组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对比无明显差异:A组发生骨不连2例,骨折内固定断裂2例。B组发生骨不连3例,畸形愈合2例。结论:与传统锁定螺钉相比,对侧皮质锁定螺钉在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患肢功能优良率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对侧皮质锁定螺钉的治疗指征及自身强度还有待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接骨七厘片对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手法整复合夹板固定,术后两周研究组给予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接骨七厘片治疗,对照组给予恒古骨伤愈合剂和安慰剂治疗,疗程均为12周。评估两组治疗后腕关节功能及治疗第4、8、12周后X线骨折愈合评分,比较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周和12周时研究组X线骨折愈合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接骨七厘片有利于促进桡骨远端骨折愈合,且能明显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于我院骨科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内固定组(n=52)和外固定组(n=50)。内固定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外固定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进行治疗。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通过影像学测量两组患者的关节面台阶、掌倾角和尺偏角,同时测量患者腕部功能情况。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并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内固定组患者关节面台阶、掌倾角和尺偏角均低于外固定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固定组的旋前旋后活动度、屈伸活动度、桡尺偏活动度、捏力、握力均明显高于外固定组(P0.05),但两组的上述指标在术后1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固定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54%,外固定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外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相比,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患者关节面台阶、掌倾角和尺偏角的恢复效果较好,同时患者能及早进行腕部功能锻炼,近期疗效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7.
摘要 目的:探讨远端血管通路导管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清Adropin蛋白、载脂蛋白A1(ApoA1)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到2021年4月选择在本院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1:1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导管组与支架组,各42例。支架组给予支架溶栓治疗,导管组给予远端血管通路导管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mTICI分级情况、脑血液流变学变化以及血清Adropin、ApoA1含量等指标。结果:导管组的导引导管到位时间、血管获得再通时间均较支架组少(P<0.05);导管组治疗后1个月的血管灌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分级优于支架组(P<0.05);两组颅脑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颅脑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P<0.05),导管组较支架组高(P<0.05);两组血清Adropin、ApoA1含量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Adropin、ApoA1含量较治疗前高(P<0.05),导管组较支架组高(P<0.05)。结论:远端血管通路导管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加快手术操作改善患者的血管灌注分级情况,促进血清Adropin、ApoA1的释放,有利于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放置鼻胃管引流的短期效果。方法:选取我科从2010年9月1日到2013年3月1日间318例胃癌行远端胃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术后留置鼻胃管(NGT组)或不留置组(no NGT组),比较两组间围手术期的短期效果。结果:158例患者纳入NGT组,而160例患者纳入no NGT组。两组间在术后腹胀、持续呕吐、吻合口瘘、发热、肺部感染、伤口感染的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65例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NGT组34例vs no NGT组31例),NGT组腹胀发生率(5.88%vs 29.03%,P0.05)显著低于no NGT组。结论:对于胃癌患者行远端胃切除术后不推荐放置鼻胃管;而对于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术后放置胃管可以降低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锁定板MIPO技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运用锁定板MIPO技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骨折类型、骨折愈合时间、6个月时的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33例老年人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平均年龄72岁,其中2例随访失败。87%的股骨远端骨折是关节外骨折;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2.56(8~29)周;术后6个月时平均活动范围超过105°:伸0°~30°,屈90°~140°;术后6个月的平均膝功能评分89.5;治疗过程中无植入失败、骨折不愈合和感染发生;术后早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7例(22.6%),均在膝关节水平以下。结论:锁定板结合MIPO技术是一种治疗老年人股骨远端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要注意预防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加局部中药外敷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腕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患肢腕部功能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76.66%)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够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改善患者的腕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