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张晓龙  邓童  刘学森  郑玲娜  于超  罗乐 《生态学报》2022,42(15):6137-6149
地下水是影响西北地区植被分布、生长和群落演替的重要因子,通过人工装置模拟30 cm(D30)、40 cm(D40)、50 cm(D50)、60 cm(D60)、70 cm(D70)5个潜水梯度,从生长发育、根系形态、拓扑结构与分形维数以及表型可塑性四个方面来分析不同潜水埋深对单叶蔷薇幼苗的影响,力求揭示单叶蔷薇幼苗对不同水分环境的适应性策略,这将对今后开展单叶蔷薇植被恢复和保育工作具有重要价值。研究结果表明:(1)单叶蔷薇幼苗可通过增加扎根深度、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量、分支数量、地上干物质和根系干物质来应对不同潜水埋深带来的干旱胁迫,D50、D60、D70和CK处理下的幼苗还可以通过提高根冠比来适应更长久的干旱环境。(2)不同潜水埋深处理下,单叶蔷薇幼苗根系的拓扑指数基本保持在0.8-0.9之间,说明该根系属于典型的人字形分支模式,受环境影响较小。其中,短而细的密集细根(0-2 mm)构成了单叶蔷薇幼苗根系的主体。从资源分配的角度来看,该种拓扑结构相对简单、内部竞争较小、碳消耗少,有利于根系扩大土壤资源获取效率,从而保障植株生长发育的物质供需平衡,这是单叶蔷薇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策略。(3)适度的干旱,如50-70 cm的潜水埋深,可以促进单叶蔷薇幼苗扎根深度;而在较浅的潜水埋深(30-40 cm)环境中,单叶蔷薇幼苗能快速解除干旱,转向地上器官的生长发育,同时它通过降低垂直根系长度、增加分支和根尖数量来获取更多氧气和适应水分充足的新环境,到第75天时生长旺盛,在株高、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量、分支数量、地上干物质、根系干物质、根组织密度和分形维数10个指标上与CK组具有显著差异,说明单叶蔷薇幼苗对水分充足和严重干旱的极端环境均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表型可塑性强。  相似文献   
32.
以‘光叶蔷薇’(Rosa wichuriana‘Basye's thornless’)无菌苗的顶生幼嫩小叶为外植体,探讨了其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方法。结果表明,高浓度的生长素NAA能诱导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由NAA诱导的愈伤组织在附加TDZ的MS培养基上,先暗培养再进行光照培养可直接分化出不定芽。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NAA浓度是7.0 mg/L、暗培养时间为10 d,而最佳分化培养基是MS+5.0 mg/L TDZ+30 g/L葡萄糖+2.5 g/L GEL,分化率达18.34%。以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为侵染受体,初步建立了‘光叶蔷薇’GUS基因转化体系。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值为0.5、侵染30 min、共培养2 d、乙酰丁香酮的浓度为50μmol/L是‘光叶蔷薇’愈伤组织转基因的最优条件。  相似文献   
33.
研究了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雄色保护区内不同海拔环境中峨嵋蔷薇节瘤结构、发生的情况、发生规律及其功能的生态学效应。结果显示:(1)峨嵋蔷薇节瘤是由木质部增生致密组织形成不规则的无髓的轮纹结构,节瘤膨大由于分生组织形成植物肿瘤,由大量大小宽10~15 μm×长25 μm×高30 μm的细胞组成。(2)节瘤的发生与植物自身的生长状况显著相关,节瘤发生的密度与海拔梯度的关系不大.而与盖度和植株的高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81<0.01)。(3)研究区域尺度范围内,峨嵋蔷薇是区域内离散分布的重要种群,可见的节瘤枝干年龄大于9年,通过节瘤实现灌丛中个体的自疏作用,保持灌丛和整个种群的竞争优势。结论:峨嵋蔷薇的节瘤是与植物自身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节瘤实现灌丛中个体相对快速增长和死亡,实现灌丛内个体在疏减,该文丰富了自疏现象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4.
瘿椒树(Tapiscia sinensis)属于中国特有科、特有属, 也是第三纪孑遗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对研究瘿椒树科(Tapisciaceae)的系统发育及其区系地理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湖南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瘿椒树优势群落进行样地调查, 并对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等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1)该群落共有维管植物134 种, 隶属于64 科90属, 其中蕨类植物6 科10 属16 种, 种子植物58 科80 属118 种; 种子植物组成其地理成分以热带分布属占优势, 为52.00%,温带分布属亦较丰富, 占48.00%, 表现出明显的亚热带山地性质。(2)群落垂直结构明显, 乔木层可分为三个亚层, 以中华槭(Acer sinense)、瘿椒树、薄叶润楠(Machilus leptophylla)和灯台树(Cornus controversa)为主要优势种, 其重要值依次为: 67.85、37.86、18.54 和16.93; 灌木层以蜡莲绣球(Hydrangea strigosa)、格药柃(Eurya muricata)和尖叶连蕊茶(Camellia cuspidata)为优势种, 重要值分别为79.98、32.23 和31.87。(3)群落各频度级分布规律为A>B>C=DB>C≥D相似文献   
35.
悬钩子属和蔷薇属的新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志雄 《植物研究》1991,11(1):53-54
本文发表了山莓两个新变型和小果蔷薇一新变型,即粉红山莓Rubus corchorifolius L.f.f.roseolus Z.X.Yu、重瓣山莓R.cor-chorifolius L.f.f.Hemi semiplenus Z.X.Yu,还有重瓣小果蔷薇Rosa cymosa Tratt.f.plena Z.X.Yu et G.Z.Liu。  相似文献   
36.
37.
湖南桃源洞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湖南桃源洞自然保护区地处湘东边陲,罗霄山脉中段,与江西井冈山毗邻。通过植物区系调查研究表明,全区有种子植物153科、620属、1270种(包括变种),占湖南省全部种子植物种的31.9%,其中木本植物93科、285属、748种,为湖南木本植物种的33.9%,新分布记录12种、3变种。地理成分中,热带成分306属、温带成分269属、分别为本区种子植物总属的53.2%和46.8%,表明本区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区系性质。植物区系基本属华东区系,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华中和华南区系的影响也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38.
万煜  黄增任   《广西植物》1990,(2):97-98
<正> 1.南宁蔷薇 新变种 图1 Rosa multiflora Thunb. var, nanningensis Y. Wan et Z. R. Huang, vat. nov. (Sect. Synstylae DC.) A typo differt pedicellis dense villosis, sepalis extus dense pubescentibus et sparse stipitato-glandulosis, stylis hispidis staminibus brevioribus. Guangxi:Nanning,14.May 1988,Y.Wan et Z.R.Huang 88050(Ho-  相似文献   
39.
描述和图解了浙江蔷薇属的一新变种——大盘山蔷薇,与原变种小果蔷薇的区别在于托叶革质,宿存,具1脉,边缘有腺毛状齿,叶轴密被短柔毛,小叶柄被短柔毛。  相似文献   
40.
蔷薇亚科4属4种植物幼苗形态结构及其系统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洁  汪矛  王丽  梁彦  周树敏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8):1562-1568
通过对蔷薇亚科蛇莓属的蛇莓[Duchesnea indica(Andrews)Focke]、委陵菜属的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Bunge)、水杨梅属的水杨梅(Geum aleppicumJacq.)和地榆属的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L.)4种植物幼苗形态特征以及初生维管系统的结构研究表明:蛇莓、翻白草子叶脉序中主脉与两侧二级脉呈原始的二叉分支状,蛇莓脉序中无二级间脉,翻白草中为简单型的二级间脉;水杨梅、地榆的主脉与两侧二级脉呈进化的对生分支状,二者的二级间脉为复合型.蛇莓属幼苗子叶节区下部的中柱为原始的中始式二原型圆形单中柱,委陵菜属为较进化的外始式二原型圆形单中柱,水杨梅属为外始式二原型双钩型的单中柱,而地榆属的外始式二原型双扇型的单中柱则最为进化,并且地榆的后生木质部发达,也是进化的表现.综合叶脉数量和级数以及子叶节区下部的中柱类型分析,认为4属的演化趋势为:蛇莓属最原始,其次为委陵菜属和水杨梅属,地榆属最为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