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42.
43.
以桂花品种'金玉台阁'(Osmanthus fragrans'Jinyu Taige')盆栽苗为供试材料,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设计方案,研究了不同单株施用量CO(NH2)2(0.0、1.0、2.0和3.0 g)、NH4H2PO4(0.0、1.5、3.0和4.5 g)和KCl(0.0、0.5、1.0、1.5 g)对秋冬生长期(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金玉台阁'开花性状及叶片中叶绿素和营养元素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筛选出适宜的氮、磷、钾肥施用量.结果表明:与CK〔CO(NH2)2、NH4H2PO4和KCl的单株施用量均为0.0 g〕组相比,各氮、磷、钾肥配施处理组'金玉台阁'的单株产花量、花瓣相对含水量、花径以及叶片中叶绿素、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总体上显著升高.CO(NH2)2单株施用量对'金玉台阁'单株产花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全氮含量的影响最大,NH4H2PO4单株施用量对这3个指标的影响次之;NH4H2PO4单株施用量对'金玉台阁'叶片中全磷含量的影响最大;KCl单株施用量对'金玉台阁'花瓣相对含水量、花径及叶片中全钾含量的影响最大.在秋冬生长期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均在12月份降至最低值.通过建立'金玉台阁'单株产花量(y)与CO(NH2)2、NH4 H2 PO4和KCl的单株施用量(分别为xN、xP和xK)间的肥料效应模型,得到的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为y=1.2027+0.7561×xN+0.2632×xP+0.4590×xK-0.2761×xN2-0.1201×xP2-0.5007×xK2+0.1901×xN×xP-0.0960×xN×xK+0.1185×xP×xK.以单株产花量为目标,'金玉台阁'的CO(NH2)2、NH4 H2 PO4和KCl的最佳单株施用量分别为2.58、3.56和0.86 g.  相似文献   
44.
人工释放苜蓿切叶蜂的营巢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切叶蜂Megachile rotundata Fabricius是紫花苜蓿的理想授粉昆虫,国内外已广泛利用切叶蜂为紫花苜蓿授粉,因此,对切叶蜂的田间活动行为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对苜蓿切叶蜂的田间营巢行为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整个花期切叶蜂均十分活跃,放蜂的第4天开始适应环境,正常活动,7月8~22日,切叶蜂最为活跃,进入蜂巢的切叶蜂数最高时达426头/蜂巢,每日10:00~16:00为活动高峰。每日每块蜂巢的封孔数最多为14个,平均每个蜂室封闭巢孔的数量最多为185个。  相似文献   
45.
记述中国新记录属大膜叶蜂属1新种:紫蓝大膜叶蜂Bornea purpurata,sp.nov.。该属分布于亚洲东南部,仅知模式种1种。新种与模式种的主要区别是:头胸部蓝紫色,腹部2-5节黄色,触角全部黑色,足大部黑色,爪齿很长大。编制了分种检索表,绘制了新种形态特征图。文中还简要讨论了大膜叶蜂属与近缘属的鉴别特征。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46.
纹瓣真片叶蜂Eutomostethus reticulatusWei是毛竹(Phyllostachys pubercens Mazelex H.de Lehaie)的食叶害虫。该虫适应毛竹2年萌发1次新叶的特性,多数个体也是历经2年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茧中越夏越冬,于第2年或第3年春天羽化出土。幼虫为害期为4月上旬~6月上旬,5月上旬起老熟幼虫陆续入土预蛹。1年1代的预蛹历期近11个月,2年1代的预蛹历期近23个月。报道该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47.
桂花SRAP—PCR体系的确立及验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 Lour. ]品种'早银桂'的总DNA为模板,对SRAP-PCR扩增体系中的模板DNA用量,Mg2+、 dNTPs和引物浓度以及Taq DNA聚合酶用量进行单因子实验, 确立了适合桂花总DNA的 SRAP-PCR反应体系:反应体系总体积10 μL,包括30 ng模板DNA、 2.5 mmol·L-1 Mg2+ 、 0.20 mmol·L-1dNTPs、 0.4 μmol·L-1上下游引物和0.75 U Taq DNA聚合酶及1×PCR buffer.采用SRAP引物组合pm21-em8,以78个桂花品种的总DNA为样品,对优化的SRAP-PCR反应体系进行初步验证,共扩增出632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75.32%;扩增位点15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6.67%.运用优化的SRAP-PCR体系,使用筛选出的18对SRAP引物组合对88个桂花品种、1个桂花野生种以及2个外类群[柊树O. heterophyllus (G. Don) P. S. Green和华东木犀O. cooperi Hemsl. ]的总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296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48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3.78%.实验结果显示,运用优化的SRAP-PCR反应体系获得的DNA条带清晰、扩增结果稳定、多态性较丰富;SRAP分子标记可用于桂花遗传多样性、品种资源鉴定、亲缘关系以及系统进化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8.
部分桂花品种亲缘关系及特有标记的I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ISSR分子标记,以柊树[Osmanthus heterophyllus (G.Don.) P.S.Green]和华东木犀(Osmanthus cooperi Hemsl.)为对照种,研究了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81个品种、1个野生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1)28个引物共获得28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63个,多态性比率达93.93%,在4个品种群中,银桂品种群的Shannon信息指数(0.370 7)和遗传多样性指数(0.241 7)最高.(2)遗传变异估算结果显示:桂花遗传分化系数为57.39 %,大部分变异存在于品种群之间.(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以遗传相似系数0.71为截值,可将84份种质分成 4类,各品种群的品种往往先聚在一起.其中四季桂品种群与秋季开花的3个品种群遗传距离较远,色质较深的金桂品种往往与丹桂品种聚在一起.研究表明,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与基于形态的传统分类学的结果基本相符;引物ISSR12和ISSR27结合可以将84份种质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49.
记述中国叶蜂科盔叶蜂属1新种:光额盔叶蜂Corymbas glabrifrons sp.nov..该种与日本分布的C.aperta Takeuchi,1919相似,但上唇和后足转节白色,单眼后区宽长比为3:2,雌虫腹部第3、4节黑色,两侧具白斑,触角第3节短于第4节2倍长(40:27),腹部第1节背板大部光滑,其余各节背板均具显著细横刻纹,雄虫各足股节浅褐色,雌虫锯腹片具29个锯刃,锯刃稍倾斜.  相似文献   
50.
记述采自记述中国三节叶蜂科三节叶蜂属1新种:白尾晴腹三节叶蜂Arge albocaudalica Wei,Yan et He.sp.nov..本种与Arge xanthogaster (Cameron,1876)很相似,但腹部黑褐色,端部2节背板和锯鞘黄白色;后翅臀窒柄短于后翅M室长,锯鞘背面观内侧切口很小,深度明显短于锯鞘侧叶端部宽;锯腹片14刃,第2节缝最长粗刺毛约等长于锯节宽度的3/4,节缝粗毛每节约9个,第8节缝最长粗刺毛等宽于该处锯节宽.定义了Arge xanthogaster种团,编制了该种团东亚地区已知种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