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西北太平洋柔鱼栖息地环境因子分析及其对资源丰度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余为  陈新军 《生态学报》2015,35(15):5032-5039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经济头足类,短生命周期的生活史特征决定其资源丰度易受海洋环境变化影响。根据1998—2010年我国鱿钓船生产统计资料和环境资料,包括海表温度(SST)和叶绿素浓度(Chl-a)数据,结合Nio 3.4区海表温距平值(SSTA),分析了SST和Chl-a浓度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并分别探讨了SST和Chl-a浓度距平值与Nio 3.4区SSTA及柔鱼资源丰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卵场海域Chl-a浓度冬季高夏季低,SST则夏季高冬季低;育肥场Chl-a和SST均呈夏季高冬季低变化,但6—12月份Chl-a浓度波动明显。产卵场和育肥场SST及Chl-a浓度年际变化明显。同时研究发现,厄尔尼诺、拉尼娜和正常年份时Nio 3.4区SSTA对柔鱼产卵场和育肥场环境的调控机制不同:拉尼娜和正常年份产卵场和育肥场温度上升,叶绿素浓度变化幅度小,有利于资源量补充,产量较高;厄尔尼诺年份温度和叶绿素均降低,尤其育肥场叶绿素浓度,对资源量产生不利影响,产量锐减。研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别建立了基于温度和叶绿素的柔鱼资源丰度的预测模型,两者均能很好的预测柔鱼资源丰度(P0.05),但基于叶绿素的预测模型优于温度模型。  相似文献   
42.
中小尺度下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的空间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铭霞  陈新军  冯永玖  官文江 《生态学报》2013,33(20):6427-6435
西北太平洋柔鱼是我国最重要的远洋捕捞对象之一,掌握其资源分布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将可为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本文采用2011年8-10月我国在北太平洋150?-160?E、38?-48?N海域的柔鱼生产统计数据,以单船日产量(CPUE)为资源丰度指标,分经纬度10′?10′、20′?20′、30′?30′、40′?40′、50′?50′、60′?60′和70′?70′等7个尺度,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柔鱼资源丰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柔鱼资源丰度的空间变异特性。结果显示,8-10月柔鱼资源丰度均以指数模型拟合产生的空间自相关异质性程度最好;小尺度下(10′?10′、20′?20′、30′?30′)柔鱼资源丰度空间结构表现出中等水平及其以上的空间自相关变异程度,中尺度下(40′?40′、50′?50′、60′?60′和70′?70′)则相对比较低,基本上为弱空间自相关变异程度;柔鱼资源丰度空间结构显示有各向异性,8月和9月的方向角分别为西北-东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10月受柔鱼性成熟开始南向洄游以及海洋环境的影响,其方向角变化较大。此外,论文对柔鱼资源丰度的适宜尺度作了进一步探讨,综合分析认为CPUE空间变异的研究应以小尺度为适宜,其中30′?30′最为稳定。论文结合柔鱼的栖息环境等,分析了它们对资源丰度时空变异及其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多柔比星进行抗肿瘤治疗前先行跑台干预,对多柔比星抗肿瘤效果及其诱发的心毒性可能造成的影响。本研究采用50只12周龄的C57BL/6小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n=10)、SNTD组(不运动+无肿瘤+多柔比星组, n=10)、STS组(不运动+肿瘤+安慰剂, n=10)、STD组(不运动+肿瘤+多柔比星组, n=10)、ETD组(运动+肿瘤+多柔比星组, n=10),进行2周的不同方案干预后,在STS组、STD组、ETD组大鼠注射黑色素肿瘤细胞,C组、ETD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后3周,在SNTD组、STD组、ETD组小鼠的腹腔注射12 mg/kg的多柔比星,C组和ST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结束10 d后,进行心脏形态功能和肿瘤体积检查,利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认为多柔比星能够抑制肿瘤流体生长速度,但跑台运动不会对多柔比星抗肿瘤的效果产生影响。注射多柔比星会导致心壁变薄、心输出量、射血量等心脏功能衰退,但跑台运动能够缓解多柔比星的心毒性。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松果菊苷(ECH)能否减轻多柔比星(DOX)心脏毒性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单次腹腔注射大剂量多柔比星(15 mg/kg)建立急性心脏毒性小鼠模型,DOX处理后每日通过腹腔注射ECH(50 mg/kg/day)。实验分组如下:正常组(Control组);单纯松果菊苷处理组(ECH组);多柔比星处理组(DOX组);多柔比星+松果菊苷处理组(DOX+ECH组)。给药5天后检测左心室功能、心肌组织病理改变、氧化应激和心肌凋亡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DOX组小鼠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减弱,心肌细胞出现空泡变性,心肌MDA含量、凋亡率以及促凋亡蛋白Bax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而抑制凋亡蛋白Bcl-2表达量、SOD与GSH-Px活性明显下降。与DOX组相比,松果菊苷能明显改善心脏功能,缓解心肌空泡变性,降低MDA含量、凋亡率以及Bax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而提高Bcl-2表达量、SOD与GSH-Px活性(均P 0.05)。结论:松果菊苷可以通过抑制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和凋亡缓解多柔比星诱导的急性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究miR-21是否介导姜黄素(Cur)预处理抗多柔比星(DOX)心肌毒性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用DOX处理24 h建立心肌毒性离体模型。姜黄素于DOX处理前12 h加入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实验分组如下:Control组;Cur组;DOX组;Cur+DOX组;miR-21i(miR-21抑制剂)+Cur+DOX组;miR-21i+DOX组。DOX处理24 h后检测miR-21表达情况、细胞活力、凋亡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结果:与DOX组相比,姜黄素预处理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提高DOX处理后心肌细胞活力,且浓度为5μM时效果最佳。此外,姜黄素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Bcl-2和miR-21表达,降低心肌Bax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凋亡率以及心肌细胞活性氧(ROS)产量和丙二醛(MDA)含量。而用miR-21i下调miR-21表达可明显削弱姜黄素预处理对DOX心肌损伤的上述保护作用(均P0.05)。结论:姜黄素预处理可通过上调miR-21表达,缓解心肌凋亡和氧化应激损伤,进而缓解DOX心肌毒性。  相似文献   
46.
以西北太平洋(150°E—160°E、38°N—45°N)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为研究对象,以2007和2010年鱿钓渔业的原始点位数据为基础,利用常规统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中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空间分布及其变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呈现较强的聚集分布特征,但不同空间位置差异较大。利用GIS和ESDA的局部自相关方法进行了柔鱼资源热冷点空间分布的制图,结果显示2007年研究区存在3个显著的热点和1个冷点,2010年与之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1个热点和4个冷点。变化检测分析表明,两个年份间出现1个热点区域和1个冷点区域未发生变化,另有2个区域从2007年热点变成2010年冷点;此外,非热冷点之间的变动在研究区占据了主导地位。景观指数分析表明,研究区柔鱼资源热冷点格局的复杂性和自相似性并不高,但其异质性和聚集性非常强,且整体性和凝聚度均很高。分析认为,2007年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区的形成受温度和海流的影响,近一半作业渔区产量相对较高,但并未充分保证空间热点的大面积形成,空间热点和冷点分布面积大致相当;2010年整个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受亲潮势力影响,空间热点较为集中、空间冷点较多且分散。  相似文献   
47.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北太平洋柔鱼角质颚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2年7—10月中国鱿钓船在42°N—45°N、153°E—157°E海域采集的柔鱼样本,测定20对北太平洋柔鱼上、下角质颚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分析其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与柔鱼性别、个体大小和色素沉着等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角质颚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在雌雄个体间均未发现显著差异;角质颚的碳稳定同位素值与个体大小呈显著负相关,而氮稳定同位素值与其呈显著正相关;随着柔鱼个体的生长,其角质颚的色素沉着等级逐渐增大,角质颚的氮稳定同位素比值也随之升高,而色素沉着等级与儿茶酚类物质的含量有关,儿茶酚类物质含量的增大使柔鱼角质颚强度增大,从而更有利于柔鱼摄食高营养级生物。  相似文献   
48.
贡艺  陈新军  高春霞  李云凯   《生态学杂志》2014,25(11):3349-3356
稳定同位素技术可深层次地分析头足类的摄食习性和栖息地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稳定同位素分析多选取动物肌肉为研究组织,然而,肌肉中的脂类含量会影响对其稳定同位素信息的准确解析.北太平洋柔鱼是重要的大洋经济性头足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本研究选取了53尾北太平洋柔鱼,通过分析脂类抽提对胴体肌肉稳定同位素比值的影响,探讨脂类物质对稳定同位素比值的干扰机制,对比不同碳稳定同位素比值校正模型的适用性,并提出适用于北太平洋柔鱼胴体肌肉δ13-C校正模型.结果表明: 北太平洋柔鱼肌肉的脂类抽提会引起稳定同位素测定结果的显著变化,δ13-C和δ15-N分别平均升高0.71‰和0.47‰,在分析组织碳稳定同位素比值时,脂类抽提在样品预处理过程中十分必要,其能消除脂类对样品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干扰,从而更加准确地分析研究对象食性与栖息地的变化.在单独进行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分析时,则不需要进行脂类抽提.  相似文献   
49.
西北太平洋柔鱼耳石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石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之一,其微化学被用于头足类生活史的重建、群体划分等渔业生态学领域.本文根据我国鱿钓船2007年在西北太平洋海域生产期间采集的柔鱼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等离子质谱法(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分析了18枚柔鱼耳石的微量元素组成及其分布特性.结果表明: 柔鱼耳石主要由55种元素组成,含量最多的前10位元素分别为钙(Ca)、锶(Sr)、钠(Na)、磷(P)、钾(K)、硅(Si)、镁(Mg)、硼(B)、铁(Fe)和钡(Ba).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性别间柔鱼的Ca、Sr、Na、K、Mg、Fe、Ba的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P、Si和B含量差异性明显;不同孵化期的群体间Sr和Na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Ca、P、K、Si、Mg、B、Fe和Ba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耳石部位的Ca、Sr、Na、P、Mg和Ba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而K、Fe、B和Si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微量元素Sr和Na比较适合用于研究柔鱼的群体划分、洄游史推测等渔业生态学.
  相似文献   
50.
柔红霉素产生菌S.Coeruleorubidus经N^ 、Co^60理化诱变剂选育后,获得的高产菌株经发酵罐应用后,其发酵产率分别提高25.8%、17.6%,累计净增利润超亿元,经分离收集的活性生物精品制成表柔比星,纯度提高4%,杂质比例下降2倍以上,收率提高50%,符合最新国际权威药典标准,产品畅销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