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6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史军 《生命世界》2012,(6):56-61
情人节的晚上,平时很乖的儿子突发奇想,非要吃草莓,否则就不断表演大闹天宫的镜头。实在拗不过他,只好去了超市。还好,草莓并不难找,它总是会被摆在最显眼的那个货架上面。挑拣就免了,它们已经被规规矩矩地放在漂亮的盒子里,当然隔着保鲜膜,我还能看见它们诱人的色彩。除了保鲜膜后略显柔软的触感,我仿佛就是拿着一听贴好条码的水果罐头。而我需要做的只是以每颗5元的价格,把这些草莓请回家。  相似文献   
102.
黑莓果实色素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光照、温度、pH值、氧化剂(H2O2)和还原剂(Na2SO3)对黑莓(Rubus spp.)果实色素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莓果实色素为水溶性花色苷类化合物,对光和热有较好的耐受性,对pH、H2O2和Na2SO3较敏感,且耐还原性略强于耐氧化性。在小于pH4.0、温度低于50℃及避光条件下黑莓果实色素的稳定性较好,可作为食品色素添加剂使用。  相似文献   
103.
鸟类取食中国沙棘果实的方式及其对种子的传播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2003年9月~2004年3月,定期观察取食中国沙棘果实的鸟类及其取食方式。共记录取食中国沙棘果实的鸟类18种,其取食果实的方式主要有:1)直接在树冠上吞食果实,有时候在吞食后将种子呕出;2)将果实从树上衔走后,在栖息处吞食或啄食;3)将果实啄落至地面,然后取食果肉和种子,留下果皮;4)啄破果皮,吸食果肉,留下果皮及种子;5)从顶端将果皮啄破后,仅取食里面的种子。不同的取食方式决定了它们对沙棘种子的传播作用不同。收集鸟粪便中的种子与完整的干果实及人工剥离果肉和内果皮的种子做萌发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鸟类消化道过程对种子的萌发有一定影响,但萌发率仍较高。沙棘为多种鸟类提供食物,而鸟类则为沙棘传播种子,它们之间形成一种互利关系。  相似文献   
104.
果实(种子)化学防御与食果实动物的适应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长虎 《生态学杂志》2005,24(5):567-572
种子植物在果实(种子)成熟后需要防御食果实动物捕食种子,同时要传播种子至适宜萌发的生境。很多植物依赖食果实动物传播种子,称动物传播植物。果实(种子)化学防御是抵御种子捕食者的重要手段。果实(种子)中次生物质包括各种生物碱、生氰糖苷、萜类和酚类等,种类繁多;次生物质的含量随果实成熟过程而变化。次生物质可以抵御动物的捕食,其毒性对种子传播者和种子捕食者没有选择性,即具泛毒性。果肉中的次生物质也可以起到轻泻剂的作用,缩短种子在动物消化道的滞留时间,以影响传播效率。果实(种子)次生物质的产生不受植物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产生与果实质量有关。在温带地区,通常SS型果实次生物质含量低,而FL型果实含量高。食果实动物可通过调整捕食行为、摄取环境中特殊物质和获得丰富营养等3个方面适应次生物质。果实(种子)中次生物质的研究对动植物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5.
采用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的模型小鼠试验柴达木盆地唐古特白刺果实的免疫调节作用,并进行了抗疲劳和耐寒冷试验。结果显示:唐古特白刺果实3.6g/kg灌胃剂量能显著增强模型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迟发性超敏反应;1.8g/kg和3.6/kg灌胃剂量能显著提高模型小鼠血清溶血素生成能力;3.6g/kgg灌胃剂量可显著减轻环磷酰胺对小鼠胸腺DNA含量的抑制作用;3.6g/kg灌胃剂量能显著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和爬杆时间,并能提高小鼠在低温的存活时间。实验表明唐古特白刺果实具有调节免疫、抗疲劳和耐寒冷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珠芽蓼果实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珠芽蓼果实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珠芽蓼果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总糖、氨基酸和矿质元素,是一种值得有效开发的野生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07.
柿果实采后软化过程中细胞壁组分代谢和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柿果实采后果胶酯酶活性迅速上升,其活性与果实硬度的下降呈明显的负相关。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增加缓慢,但其活性与果实硬度的下降无明显相关性。β-半乳糖苷酶活性迅速增加,其活性与果实硬度的下降呈明显的负相关。纤维素酶活性呈逐渐上升趋势,与果实硬度的下降也呈明显的负相关。伴随着细胞壁水解酶活性的增加,果实原果胶和纤维素含量迅速下降,而水溶性果胶含量则迅速上升。柿果刚采收时细胞壁结构完整,3d后细胞壁中胶层基本被溶解,甚至初生壁也局部发生降解。  相似文献   
108.
纯氧对采后杨梅果实腐烂的抑制与抗病相关酶的诱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高氧对抑制果实腐烂的作用及其与抗病相关酶活性诱导的关系,将杨梅果实采后在5℃用纯氧或空气(对照)处理12 d.结果表明,纯氧处理可显著抑制果实腐烂发生,贮藏12 d后对照果实的腐烂指数达到54%,而处理果实仅为17%.纯氧处理在贮藏前期可诱导杨梅果实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升高,并在第6天时达到高峰.另外,纯氧处理增加了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总酚含量,并在整个贮藏期间一直高于对照水平.这些结果表明,高氧抑制杨梅果实腐烂的作用与诱导与抗病相关的酶的活性升高密切相关,抗病性诱导是高氧抑制杨梅果实腐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9.
胡杨、灰叶胡杨果实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杨、灰叶胡杨种间比较,果穗、种子在树冠上的垂直分布均表现为树冠上层最多,中层居中,下层最少,树冠南北侧相比较,南侧果穗量多于北侧.单果种子量在树冠各层次上差异不显著.胡杨单果重是灰叶胡杨的2.68倍,千粒重是灰叶胡杨的1.33倍,单果种子量是灰叶胡杨的2.14倍,单株种子量是灰叶胡杨的1.28倍,而单株果实量灰叶胡杨是胡杨的1.59倍.同一个种不同居群间比较,胡杨、灰叶胡杨均是单株果穗数和果穗果实数各居群间都存在差异,胡杨各居群间单果重、单果种子量差异不显著,而灰叶胡杨各居群间单果重及单果种子量差异极显著.表明胡杨在物质和能量上对后代的投资能力强于灰叶胡杨,生殖策略是通过较高的单果种子量来保证一定数量的单株种子量;而灰叶胡杨单果种子量较低,却是通过较高的单株果量来保证单株种子量,并且较小的种子占据空间生态位的潜能较胡杨占优势.  相似文献   
110.
南方红豆杉响应不同传粉式样的结实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开花前雌株短枝套袋隔离传粉、花期人工授粉、风媒传粉 对照 及其传粉障碍等几种传粉式样 ,比较不同传粉 授粉 方式对南方红豆杉 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 结实的影响 ;在风媒传粉条件下 ,研究了南方红豆杉不同种植行向、树冠不同方位、上下内外不同层面的结实表现 .结果表明 :南方红豆杉存在孤雌生殖现象 ,平均单枝结实率为 2 8.7% ,与风媒传粉相比较 ,存在极显著差异 P<0 .0 1 ;人工授粉能显著提高结实率 P<0 .0 5 2 0 .7% ;2~ 3月份开花期 ,江汉平原盛行东北风 ,在风媒传粉条件下 ,东西向种植的南方红豆杉有更多的授粉机会 ,其结实情况极显著优于南北向种植的 P<0 .0 1 ;东西向种植的南方红豆杉树冠果实的空间分布 ,受传粉条件包括风向、冠层方位及距传粉源的距离、冠层内外上下层次等因素的影响 ,方位间的结实量按东南西北方位依次为 :2 30 .375粒、185 .6 2 5粒、12 8.813粒、10 5 .4 38粒 ,呈递减趋势 ,冠外层结实量普通高于冠内层 ,树冠东向下外层结实量最高 4 16 .75粒 ,北向下内层最低 2 2 .0 0粒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