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桃园生草对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碳库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果园生草是解决传统清耕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和果品品质变劣的果园地面管理措施之一。阐明不同牧草种类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是实现果园土壤生态管理、促进有机果品生产技术体系完善和果园土壤质量提高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桃园人工种植黑麦草和毛苕子对土壤总有机碳(TOC)及其活性组分(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WSOC)、轻组有机碳(LFOC)、重组有机碳(HFOC)以及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探明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种植对桃园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与清耕对照(CK)相比,种植黑麦草后土壤TOC、MBC和WSOC分别提高了5.13%、76.4%和18.1%,种植毛苕子土壤LFOC提高了11.3%,土壤HFOC降低了13.2%,但对土壤TOC、MBC和WSOC未产生显著影响。此外,黑麦草显著提高土壤较大粒级(74μ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而毛苕子则显著降低土壤较小粒级(2000μ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对提高TOC而言,在桃园种植禾本科牧草黑麦草优于豆科牧草毛苕子。土壤MBC、WSOC、LFOC以及HFOC可以作为指示桃园土壤质量提高与否、表征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2.
广西南宁郊区杧果园小气候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冬半年(9~2月),对广西南宁市郊杧果园内及空旷地主要气象要素进行对比观测,结果表明,①果园内日平均光照强度为7390 lx,比空旷地(13830 lx)减少46.6%。②果园内日平均气温为21.3℃,比空旷地(21.5℃)低0.2℃;气温日较差比空旷地低0.1℃。③果园内土壤浅层(0~20cm)日均温为20.4~21.1℃,比空旷地(23.3~24.4℃)低1.8~2.8℃;果园内土温日较差为0.5~6.8℃,比空旷地(1.3~12.8℃)低0.8~6.0℃。④果园内日均相对湿度为77%,比空旷地(74%)高3%。⑤果园内日均风速为0.26m/s,比空旷地(1.25m/s)低79.2%。观测数据表明,杧果园内光照强度减弱、温度日较差降低、相对湿度升高、风速减少的效果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63.
苏云金杆菌在华北果园土壤中消长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产生核黄素的苏云金杆菌CH菌株在果园土壤中的消长动态。研究结果表明 ,将CH菌株制剂喷洒于苹果园土壤表面后 1个月内 ,CH菌株的菌数基本上维持在喷洒后的 10 5/ g水平 ,其后菌数急剧减少 ,2个月后从 10 5/ g的水平减少到 10 4 / g的水平 ,并长时间维持 10 4 / g这一水平 ;CH菌株制剂喷洒于果园土壤后对土壤中固有的Bacillus属细菌数的消长没有明显的影响 ,Bacillus属细菌数长时间维持在 10 6~ 10 5/ g之间 ,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土壤透水性和灌水条件良好的土壤条件下 ,喷洒于土壤表面的苏云金杆菌可缓慢向深处移动。  相似文献   
64.
【目的】为明确桃园不同生境中天敌对梨小食心虫(以下简称梨小)卵致死效能的影响。【方法】在自然混栽、清耕混栽、套种单植和清耕单植4种桃园中,定期悬挂梨小卵卡,周年动态监测梨小卵的被寄生率、被捕食率和自然死亡率。【结果】4-9月自然混栽、清耕混栽、套种单植和清耕单植果园梨小卵总死亡率分别为45.4%、25.3%、28.6%、34.6%;其中自然死亡率为12.0%、15.3%、14.7%、16.1%,各生境果园无显著差异(P>0.05);桃果生长期4种果园梨小卵的被寄生率分别为8.0%、1.1%、1.5%、2.7%,被捕食率分别为18.6%、4.6%、6.3%、2.4%;自然混栽果园梨小卵被寄生率、被捕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果园。桃果采收期4种果园梨小卵的被寄生率分别为5.5%、6.9%、15.4%、26.8%,被捕食率分别为39.2%、10.6%、8.7%、14.1%;自然混栽果园梨小卵被捕食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果园。寄生梨小卵的寄生蜂种类为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i和暗黑赤眼蜂Trichogrammapintoi,所占比例分别为50.8%和49.2%。【...  相似文献   
65.
捕食线虫真菌在北京地区果园中的季节性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海淀区2个苹果园和2个葡萄园根际捕食线虫真菌2年的季节性变化调查,共分离到199个捕食线虫真菌菌株,隶属3个属16个种,Arthrobotrys dactyloides分离频率最高,其次是A.oligospora,A.conoides和Stylopage sp.。捕食线虫真菌的数量在晚春夏初最丰富,秋季次之,冬夏最少。通过统计分析,捕食线虫真菌数量的季节性变化与温度线性相关,而与线虫总数S形相关,与土壤湿度和植物寄生线虫数量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6.
在河南省灵宝市两处种植模式和管理措施截然不同的杜仲种植基地,以杜仲梦尼夜蛾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和T检验方法,研究立地条件、林分特征和人为干扰因素对杜仲梦尼夜蛾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栽培和管理措施条件下,影响杜仲梦尼夜蛾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坡向和海拔高度,虫口密度均随着坡向值的增加和海拔的增高而降低。人为干扰较少的庄科基地的林分郁闭度成为继坡向及海拔后影响虫口密度最重要的因素,这一点是两种管理模式下的最大的区别。闫驮基地7月份的叶面积损失率与5月的差异不显著(F=1.005,P=0.317),但极显著低于同期庄科基地的叶面积损失率(F=33.268,P0.001),表明闫驮基地采取的以抚育管理为主的生态调控措施在控制杜仲梦尼夜蛾种群密度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结论可用于指导划分关键防控区域和以抚育管理为主的杜仲梦尼夜蛾生态调控技术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