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患者,男,55岁,因反复高热,多发淋巴结及脾肿大入院。骨髓穿刺培养出荚膜组织胞浆菌,经rDNA ITS序列测定证实。予两性霉素B序贯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有效,一般情况好转,病情稳定出院。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观察胃康胶囊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炎症反应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1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1694部队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8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胃康胶囊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连续治疗6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的胃肠激素、血清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CD8+ 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胃动素(MT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胃泌素(GAS)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联合胃康胶囊可提高胃溃疡患者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炎症反应和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病程30余年、由紫色毛癣菌感染所致成人黑点癣1例。方法对头发及鳞屑标本进行多次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鉴定为紫色毛癣菌。体外药敏试验该菌对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敏感。结论本病例证实为紫色毛癣菌感染导致黑点癣,患者经口服伊曲康唑和局部治疗痊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首次报道中国北方1例由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着色芽生菌病。方法患者男性,58岁,主因"右腕部皮损伴瘙痒8~9a"就诊。对皮损脓液直接镜检,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菌培养,并对培养获得菌株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等实验室研究。结果脓液直接镜检可见多个圆形、厚壁、棕色硬壳细胞,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慢性肉芽肿样改变,并可见硬壳小体。真菌培养可见暗棕色,橄榄色至黑色菌落生长,生长速度较慢,镜下可见枝孢型和喙枝孢型产孢。ITS区序列分析鉴定为Fonsecaea monophora。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该例为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的着色芽生菌病。口服伊曲康唑200mg,1次/d;特比萘芬250mg,1次/d。治疗3个月后,皮损消退痊愈。结论 Fonsecaea monophora感染也可见于我国北方地区的着色芽生菌病患者,而ITS区序列分析是该菌种鉴定的重要手段,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本例患者显示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痹康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痹康颗粒中当归、丁香进行定性研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进行含量测定研究.色谱柱:Agilent XDB-C18柱(4.6mm 1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45:55);检测波长:246nm;流速:1.0ml/分钟;柱温:25℃.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补骨脂素在浓度范围8.64~43.20mg/m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33%,RSD=1.08%(n=6);异补骨脂素在浓度范围8.92~44.60mg/m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8%,RSD=0.92%(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以作为痹康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妇宁康泡腾胶囊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点。方法用HPLC法测定甘草酸在家兔体内48 h血药浓度,采用3P87药动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8.956 h,Tmax=8.27 h,Cmax=0.4544μg/ml,AUC=37.161。结论该制剂在家兔体内吸收代谢缓慢,其生物半衰期超过8 h。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活菌剂培菲康在腹型过敏性紫癜(HSP)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8月至2006年1月,腹型HSP的住院患儿325例,其中男187例,女138例,年龄3~14岁,病程1~16 d。随机分为培菲康治疗组173例,对照组152例。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长短及临床表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入院后均予免动物蛋白流食或禁食。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能量合剂、西米替丁及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合并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消化道出血的给予止血敏、维生素K1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培菲康1袋,3次/d。用药1周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总有效率培菲康治疗组为96.5%,对照组为91.4%,P<0.05。2组患者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培菲康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菌剂培菲康对腹型HSP的治疗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临床证明培菲康可保护胃黏膜,防止胃肠道出血,减轻腹痛症状,从而可缩短病程,临床值得应用。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其发挥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刘桂珍  刘纪青  廖朝峰  周国波 《生物磁学》2011,(14):2767-2769,2782
目的:建立肾衰康浓缩丸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鉴别肾衰康浓缩丸中大黄、丹参;采用HPLC-ELSD对制剂中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流速:1 mL/min,柱温:28℃,漂移管温度:42℃,氮气:355kPa。结果:大黄、丹参的TLC鉴别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黄芪甲苷在1.0μg-10.0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n=5),平均回收率为99.81%,RSD为1.73%(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控制肾衰康浓缩丸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探讨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联合治疗孢子丝菌病的疗效,评价两药体外联合对申克孢子丝菌菌丝相和酵母相的抗菌活性.方法 口服伊曲康唑200mg/d和特比萘芬250mg/d治疗孢子丝菌病;体外联合药敏试验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计算分数抑菌浓度(FIC)指数判定两药相互作用具有协同、拮抗或无关作用.结果 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对使用阿奇霉素引起的静脉炎的疗效与效果。方法:从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的呼吸内科患者中选择100例使用阿奇霉素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名使用阿奇霉素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普通组使用普通透明贴,对照组患者使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对两组患者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的50名患者使用普通透明贴,16例未发生静脉炎,发生静脉炎为34例;对照组的50名患者使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仅有2例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对照组与普通组相比,对照组结果好于普通组,P<0.05差距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可以有效的减少呼吸内科患者使用阿奇霉素造成的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