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马尾松毛虫雄蛾触角毛状感受器的细微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gus(Walker)雄蛾有一对羽毛状触角。在触角鞭节的每对侧枝的内侧(迎风面)着生许多毛状感受器。每个毛状感受器由几丁质表皮毛及位于其下的三个感觉神经原和三个呈同心排列的辅助细胞-鞘原细胞、毛原细胞和膜原细胞构成。几丁质表皮毛上有许多孔。毛腔内充满感受器淋巴液。感觉神经原发出的树状突伸入毛腔,浸浴于感受器淋巴液内。这些结构特征表明它是一种司嗅觉的化学感受器。雄蛾终生不取食,推断它的嗅觉感受器主要用以感受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帮助寻找配偶。  相似文献   
32.
马尾松毛虫雄蛾触角毛状感受器的细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雄蛾有一对羽毛状触角。在触角鞭节的每对侧枝的内侧(迎风面)着生许多毛状感受器。每个毛状感受器由几丁质表皮毛及位于其下的三个感觉神经原和三个呈同心排列的辅助细胞──鞘原细胞、毛原细胞和膜原细胞构成。几丁质表皮毛上有许多孔。毛腔内充满感受器淋巴液。感觉神经原发出的树状突伸入毛腔,浸浴于感受器淋巴液内。这些结构特征表明它是一种司嗅觉的化学感受器。雄蛾终生不取食,推断它的嗅觉感受器主要用以感受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帮助寻找配偶  相似文献   
33.
宽寄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胭螨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描述阔腹宽寄螨,新种Euryparasituslaxiventralissp.nvo.,并讨论了与近似促长安宽寄螨E.changanensisGuetHuang的鉴别要点,模式标本采自贵州省思南县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Berkenbout体上,存放在南京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究。  相似文献   
34.
在不同生境的松林中,人工补充寄主卵都能提高寄生效果。但林地生境不同,寄生率有明显差异。在松阔混交林中补充寄主,其寄生率比对照提高5.5—16.2倍。植被稀疏的纯松林效果较差,补充的寄生率比对照提高3.0倍。 卵蜂种群消长随季节温度而变化,全年以5月中旬至6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两个寄生高峰。卵蜂种群与松毛虫种群的消长存在较明显的相依关系,卵蜂种群随着松毛虫种群的消长而消长。施药对卵蜂种群有较大影响,施药区比对照区的寄生率约降低一倍。在混交林中填充寄主卵,能促进卵蜂种群世代延续。在逐步改善林地生境的基础上,利用人工补充寄主,可以代替人工繁蜂放蜂。  相似文献   
35.
36.
本文记述金小蜂科柄腹金小蜂亚科蝽卵金小蜂属一新种,正模、配模、副模,采自北京市平谷县。  相似文献   
37.
油松毛虫的光周期反应:温度和营养对临界光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兆麟  贾凤友 《昆虫学报》1991,34(2):178-183
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的临界光周值,在适温区内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加.不同季节和不同生长阶段的油松针叶,即营养质量不同的针叶,对油松毛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和存活影响明显,从而影响着油松毛虫的光周期反应.这些结果,为油松毛虫的世代发生及种群动态的预测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8.
广西杜鹃花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沛祥   《广西植物》1982,(2):69-76
<正> 1.岩谷杜鹃 新种 图1 (杜鹃亚属,长尾种子组) 附生小灌木,高20—6O厘米;枝圆柱状,密布小疣瘤,近似越橘杜鹃Rh.vaccinioides Hook.f.和匍枝杜鹃Rh.euonymifolium Lévl.;不同于前者为:叶密集,非散生,边缘外折,花黄色;不同于后者为叶向枝端聚生,较小,花萼裂片长圆形,被缘毛,花较小;不同于二者为子房和蒴果有鳞点而且被毛,可资区别。  相似文献   
39.
以宽叶独行菜和钝叶独行菜为材料,采用CTAB法提取总DNA,参照文献中引物对两物种nrITS基因、trnL-trnF基因及psbA-trnH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获得两物种的3个基因片段,并分析其序列特征。结果显示,nrITS基因序列中A+T含量低于G+C含量,而两叶绿体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则相反,A+T含量显著高于G+C含量。用DNAMAN软件对两独行菜物种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宽叶独行菜和钝叶独行菜nrITS、trnL-trnF及psbA-trnH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65%、97.97%及99.25%。本研究首次扩增获得宽叶独行菜和钝叶独行菜psbA-trnH基因序列,为独行菜属植物分子遗传学积累了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40.
【目的】蟋螽是直翅目中唯一具有吐丝筑巢行为的类群。本研究旨在探讨蟋螽丝腺的结构特点。【方法】应用解剖学观察、免疫荧光、苏木精-伊红染色、PAS苏木精染色、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方法从细胞水平对黑缘烟蟋螽Capnogryllacris nigromarginata丝腺的显微与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黑缘烟蟋螽丝腺由导管和腺泡构成。腺泡由鞘细胞延伸形成的结缔组织鞘包围。腺泡的主体有4种细胞,分别为Ⅰ型分泌细胞、Ⅱ型分泌细胞、围细胞和腔细胞。Ⅰ型和Ⅱ型分泌细胞为大的腺细胞,形状不规则。分泌细胞细胞核很大,胞质内有大量的内质网和分泌颗粒。Ⅰ型分泌细胞靠近腺泡中心,PAS-苏木精染色表明Ⅰ型分泌细胞内含糖蛋白,Ⅱ型分泌细胞在腺泡外周,位于Ⅰ型分泌细胞与围细胞或结缔组织鞘之间。腔细胞分散在分泌细胞之间,包围形成胞外运输分泌物的通道。围细胞与鞘细胞接触,具有由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微绒毛腔,胞质内有大量的线粒体。围细胞微绒毛腔与腔细胞包围的细胞外运输通道相连,分泌细胞分泌的颗粒聚集在分泌细胞和胞外运输通道之间的连接处,并将分泌物排出至胞外运输通道。多个腺泡的胞外运输通道汇集到由单层细胞组成的丝腺导管。单层导管细胞靠近管腔外围具有规则排列的质膜内陷和大量伸长的线粒体;靠近管腔的一侧具连续的细胞膜突起,在导管壁的表皮下紧密排列。【结论】黑缘烟蟋螽丝腺分泌细胞分为Ⅰ型分泌细胞和Ⅱ型分泌细胞。分泌物质产生及分泌过程依次经过分泌细胞、腔细胞包围的胞外通道、分支导管、总导管和唾窦。其中在腺泡细胞之间,分泌物向外运输过程中,围细胞微绒毛腔的微丝束可能对分泌物的外排提供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