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本文介绍了黄埔区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情况.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黄埔区林业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22.
夏蕾  刘雪峰  杨振芳 《菌物研究》2007,5(3):131-133
从松材线虫枯萎病木材上分离得到Leptographium属真菌,通过形态学鉴定,确定为我国一个新记录种—冷杉半帚霉(Leptographuim abietinum),并对其进行形态学描述。  相似文献   
23.
Traits of Masson Pine Affecting Attack of Pine Wood Nematod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sson pine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in five sample plots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iner et Buhrer) Nickle (pine wood nematode, PWN) carried by Monochamus alternatus predominately attacked Masson pines in the lower diameter classes. Among the 10 tree characteristics examined, mean crown width, percentage of bole with crown, 5-year cumulative diameter growth, and resin amount showed significant variation between successfully attacked and unattacked trees. The attacked trees had a lower percentage of the bole covered with tree crown, lower crown width, lower radial growth in the last 5 years, and produced less induced resinosis than unattacked trees. Results allowed for effective ranking of the pine forest based on individual tree resistance to PWN. This index of resistance should be considered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of an "Evaluation Criterion and Indicator System". The preceding ranking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resistance and resiliency of the pine forest ecosystem to PWN's invasion, which is similar to Pest Risk Analysis (PRA).  相似文献   
24.
本文研究了离体情况下松材线虫携带的致病菌一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GcM5-1A)在LB、NB和PD三种培养基中的毒性, 以及产生的毒素对黑松(Pinus thunbergii)切根苗和悬浮细胞的效应。结果显示, 菌体在LB和NB 培养液的毒性较高, 其中 LB培养液的毒性最高, 且培养液的pH值为7时比pH值为5时毒性高, 而该菌在PD培养基中几乎不产毒。细菌培养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 得到了主要含有50 kDa蛋白的蛋白组分, 该蛋白组分对黑松悬浮细胞和切根苗均有较高的毒性, 并能改变黑松悬浮细胞细胞膜的透性, 导致胞内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外渗。  相似文献   
25.
不同林龄马尾松冠层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5月至9月,采用枝条套袋取样技术对浙江省舟山市松材线虫病疫区内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龄林和老龄林冠层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时空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树上冠层节肢动物的物种数显著高于老龄树,但老龄树冠层的节肢动物个体数量显著高于幼树.马尾松幼树的主要种类有松墨天牛 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松大蚜 Cinara pinitabulaeformis Zhang et Zhang、微红梢斑螟 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纵坑切梢小蠹 Tomicus piniperda L.、松沫蝉 Aphrophora flavipes Uhler等.老龄树的主要种类有松墨天牛、松大蚜、浙江黑松叶蜂 Nesodiprion zhejiangensis Zhou et Xiao、松叶小卷蛾Epinotia rubiginosana (Herrich-Schffer)等.供调查的马尾松树上冠层节肢动物共有13目49科98种,共计4218个个体.其中,幼树12目40科66种,共计1584个个体;老龄树12目39科74种,共计2634个个体.比较节肢动物在不同林龄马尾松冠层的时空结构表明,幼树冠层结构更有利于节肢动物的栖居,因此应加强对老龄树的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26.
甘薯茎线虫病抗侵入和抗扩展资源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69份创新种质和具有200个单株的RAPD分析分离群体进行甘薯茎线虫病抗侵入和抗扩展鉴定,结果表明:可作为抗性亲本的材料仅占创新种质的23.2%,福薯13为高抗侵入和高抗扩展特异资源,泉紫薯1号、烟紫薯176、徐01-2-5、徐01-25-8具有高抗侵入、抗扩展特性,可作为双抗亲本加以利用.另对甘薯茎线虫病抗扩展性鉴定方法的研究表明:采用室内接种200条线虫,25℃室温下培养45d,以薯块的横切和纵切面的平均防效进行评价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27.
本文报道对杨梅根结线虫病的研究及病原鉴定结果。该病症状为:病树根部形成大小不一的根结,内有乳白色囊状雌虫及棕色卵囊;后期根结腐烂,病树叶片黄化脱落,梢枯乃至死亡。病原鉴定确认,引起该病的根结线虫有3个种:爪哇根结线虫(Meloidogyne javanica)、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和北方根结线虫(M. hapla)。爪哇根结线虫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28.
湖北宜昌松林景观格局对松材线虫流行及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景观格局对能量流、物质流和物种流等生态学过程影响显著。为了探究区域生境差异对病虫害发生及扩散的影响,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松材线虫病为对象,结合区域森林资源二类清查矢量数据和松材线虫病普查资料,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探究景观格局对松材线虫病发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松林景观类型百分比、平均斑块面积、自然连接度和聚合度与松材线虫病的发病率成正相关;2)松林斑块的粒级结构分析表明,中、小斑块能抑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巨斑块、超大斑块对松材线虫的发生有利;3)从景观干扰上分析显示人类活动强度与松材线虫病发病率成正相关;4)在景观尺度水平上,景观的破碎度大、多样性指数高、蔓延度指数小、斑块形状简单、受人类活动影响大的乡镇松材线虫病发病率高。通过斑块类型尺度和景观尺度两个水平上的分析可知,在夷陵区乡镇尺度上,由小斑块松林组成且斑块聚集度低、景观破碎化程度低的景观格局对松材线虫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结论对当地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就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9.
松材线虫病已对中国森林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威胁.近年信号分子H2O2在植物病害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对松树-松材线虫互作中H2O2方面的功能研究不多见.本实验以三年生黑松(Pinus thunbergii)为材料,通过施用外源H2O2供给剂和抑制剂(AsA)探讨H2O2对松树-松材线虫互作体系中抗氧化保护酶、苯丙烷代谢途径的调控作用;同时对黑松感染松材线虫后体内H2O2产生的酶途径加以研究.结果表明,外源H2O2处理提前诱发了染虫黑松体内H2O2含量大幅度升高;AsA可在接种早期抑制染虫黑松体内H2O2含量,推迟了H2O2大量积累的发生.同步测定染虫黑松体内相关酶活性发现,外源H2O2处理后,染虫黑松体内APX和CAT活性下降幅度更大,MDA含量、PAL酶活性均提前积累;而外源AsA处理则推迟染虫黑松体内APX和CAT活性大幅下降的发生,延迟且削弱了MDA含量大量积累的发生和累积程度,PAL酶活性升高也滞后.同步观察黑松感病症状,发现H2O2处理组染虫黑松发病最快;仅接种松材线虫处理组次之;AsA处理组染虫黑松发病最慢.这表明,受松材线虫侵染后,黑松体内大量累积的信号分子H2O2可影响寄主体内抗氧化保护酶活性、苯丙烷代谢途径的表达,进一步影响了感病症状的表达.对黑松体内H2O2产生酶来源研究发现,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剂别嘌呤醇和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亚苯基碘(DPI)处理均能明显抑制黑松体内H2O2含量,说明XO和NADPH氧化酶均是黑松与松材线虫互作体系中内源H2O2合成的重要酶.  相似文献   
30.
夷陵地区异质景观对松材线虫病的抵抗力及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宜昌市夷陵地区为研究区域, 探讨在疫区通过异质性的景观控制松材线虫病扩散流行的方法及当前疫区的生态风险。结合景观生态学和森林保护学理论, 基于松材线虫病生物学特征和现有土地利用类型, 经过重分类, 构建了夷陵区景观格局, 并以景观格局指数为评价指标, 通过空间分析和克里金插值法对夷陵区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研究区异质性景观对松材线虫病的相对抵抗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水域及水利设施景观、人为活动景观、其他林园地景观和耕地景观, 马尾松等针叶林景观最弱。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夷陵区中部, 沿长江流域带生态风险值较高。预防策略上应通过景观格局的合理配置, 优化土地利用现状、合理规划利用, 采取重点生态保护措施和综合治理对策控制松材线虫病的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