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河南省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河南省1∶20万土壤数据库估算了河南省土壤有机碳储量,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河南省陆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约为10.27×108 t,占全国储量的1.15%;土壤平均碳密度为7.46 kg·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60 kg·m-2;有机碳储量在前4位的土壤类型为潮土、褐土、粗骨土和黄褐土,碳储量都大于1.0×108 t,四者之和占全省总储量的69.65%;沼泽土的有机碳密度最大,为24.54 kg·m-2,其次为山地草甸土和棕壤,分别为17.69和14.64 kg·m-2,三者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其碳储量之和仅占全省的6.34%;石质土和风沙土的碳密度含量最低,分别为1.32和1.38 kg·m-2 ;全省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主要在5~10 kg·m-2范围内变动.  相似文献   
82.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genotypes in groups of the Zhuang nationality of Baishe in Guangxi, the PCR sandwich hybridization-ELISA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genotypes in 30 patinets of Zhuang nationality with hepatitis B. Geontype B, C, D and non A-F were found in this group, in which 56.6% of them were type D,46.6% type C,33.3% typeA-F, 20% type B, Most patients were found with types C D, D B or C B.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e are genotypes D, C, B and non A-F in this area, and the major one was genotype D. There are mixture of genotypes C D, B C, D B in this region, so the HBV genotype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area and nationality.  相似文献   
83.
发表了产于云南西部的香竹属一新种御香竹(Chimonocalamus cibarius Yi et J. Y. Shi)。  相似文献   
84.
徐晗  李振宇  李俊生 《广西植物》2017,37(2):139-144
通过ITS序列对21种中国外来苋属植物进行系统进化关系研究。通过ITS序列种间、种内遗传距离分析,发现苋属种间变异为0~0.055 1,种内变异为0~0.009 2。使用TAXON DNA软件分析ITS序列种间、种内变异的分布图看出规律,结果表明苋属ITS序列的种间变异适中,种间变异明显大于种内变异。采用最大似然法(ML)构建的系统树将中国苋属分为5或6个进化支(根据自展支持率取值不同)。异株苋亚属长芒苋和苋亚属刺苋聚类在一起,西部苋和糙果苋单独成为一个进化支。苋亚属中苋组苋亚组反枝苋和绿穗苋亚组鲍氏苋有着更近的亲缘关系,苋组苋亚组尾穗苋和绿穗苋亚组绿穗苋、繁穗苋等亲缘关系更近。白苋亚属分为2或3个类群,根据自展支持率取值不同,合被苋可以和白苋、北美苋并为一支,也可以单独成为一支。综上所述,该文认为苋属经典分类体系中3亚属或2~3组的分类地位不成立,建议中国苋属采取5组2亚组或6组2亚组的分类体系。5组2亚组分别由长芒苋组、糙果苋组、苋组(苋亚组和绿穗苋亚组)、白苋组和凹头苋组组成。其中,合被苋也可从白苋组分出,单独构成1组,形成6组2亚组的分类体系。表明该序列对苋属大部分种类分类效果较好,对西部苋和糙果苋复合群,绿穗苋复合群以及白苋亚属的分类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8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关系到地区经济的长久发展,从而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应依据现实基础与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本文研究甘肃省张掖市畜牧业发展战略,以期对中国西部地区畜牧业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86.
王娓  郭继勋 《生态学报》2002,22(5):655-660
根据静态气室法的测量结果 ,分析了羊草群落土壤呼吸量和枯枝落叶分解释放 CO2 量的季节动态 ,及其与地上生物量 ,枯枝落叶分解量及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 1 )在整个观测期内 ,羊草群落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呈现单峰曲线 ,8月中旬达到最大值 1 3.2 7g C/( m2 · d)。 ( 2 )羊草群落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规律与地上绿色体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同步。( 3)羊草群落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与枯枝落叶分解量的季节动态同步。 ( 4 )羊草群落土壤呼吸量与土壤 0~ 1 0 cm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 5 )地表枯枝落叶层直接排放 CO2 量的季节动态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 ,释放量平均为 -0 .87g C/( m2·d)。有减缓土壤向大气排放 CO2 的作用。 ( 6 )枯枝落叶分解释放 CO2 量同地表枯枝落叶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7.
吉林西部草原地区蚂蚁种类及分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侯继华  周道玮  姜世成 《生态学报》2002,22(10):1781-1791
在吉林西部草原地区蚂蚁是大型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数量巨大,但种类少,仅发现3亚科9属14种。放牧场、撂荒地、农田、人工林、乡间土路、院落6种生境中分布最多的蚂蚁是红林蚁和铺道蚁,撂荒地和人工林的蚂蚁种类和巢口密度最大。在割草场分布的蚂蚁主要是玉米毛蚁、黄墩蚁和铺道蚁,它们均修建明显的地上蚁丘,蚁丘呈环带状分布,即主要分布在草地与碱斑的交界处,并且从草场边缘向中心,蚁丘的数量逐渐减少。利用拥挤度指数对蚁丘的分布格局进行分析,表明蚁丘呈聚集分布,并对可能影响蚁巢分布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8.
《生命科学》2002,14(5):318-318,F003
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hytochemistry andWestern Plant Resources)2001年10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开始建设,主管部门是中国科学院,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周俊院士,实验室主任郝小江研究员。该实验室的前身是1987年开始运行的中国科学院植物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作为院级的开放实验室,与国家实验室一起参加了历次的国家评估,1992年被评为生命科学口的优秀实验室,名列第4位;1996年和2001年分别被评为良好,名列生命科学口的第12位。1 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9.
珍贵树种西伯利亚红松引进的可行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西伯利亚红松 (Pinussibirica)主产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 ,广泛分布于欧亚泰加林带 ,种内变异非常丰富 ,存在大量优良种质 .该树种具有极强的耐寒性 ,其水平分布可进入北极圈内 (6 8.5°N) ,垂直分布可达树木上限 ,分布区内绝对低温有 - 6 7℃的记录 (红松约 - 5 0℃ ) ,是寒温带针叶林的著名建群种 .而我国的寒温性森林面积很大 ,自然环境条件与西伯利亚红松分布区基本相似或略好 ,但树种较单一 ,西伯利亚红松仅在我国的北疆高山及生态环境最严酷的大兴安岭满归林业局有极少量分布 ,因此在环境条件更好的其他地区引进是完全可能的 .西伯利亚红松的引进不仅可能在短期内解决我们对良种的需求 ,而且可以开展食用松籽的生产试验 ,使我国一向几乎无农业可言的广大高寒林区 ,逐渐成为新兴的坚果林生产基地 .  相似文献   
90.
辽宁西部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驰龙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底部陆家屯层近年来产出大量恐龙和其他脊椎动物化石 ,其中包括兽脚类恐龙当中的伤齿龙类和窃蛋龙类 (Xu ,2 0 0 2 )。本文报道该层位产出的一件驰龙类化石标本。通过对比研究 ,我们确认这一标本不同于热河群已知的其他 3种驰龙类 ,并建立了驰龙类的一个新属种 :陆家屯纤细盗龙 (Graciliraptorlujiatunensisgen .etsp .nov .)。驰龙类最初发现于北美晚白垩世地层中 (MatthewandBrown ,1 92 2 ) ,随后在蒙古晚白垩世地层中也有发现 (Osborn ,1 92 4 ) ;现在已知驰龙类的化石记录主要集中在北美和中亚地区的白垩纪地层中 (Xu ,2 0 0 2 )。千禧中国鸟龙 (Sinornithosaurusmillenii)曾代表最早的确定无疑的驰龙属种 (Xuetal.,1 999) ,其生存时代大约为 1 2 5Ma (Swisheretal.,1 999)。陆家屯纤细盗龙正型标本产于义县组底部陆家屯层 ,其上覆和下伏岩层的同位素年代分别为 1 2 8Ma和 1 39Ma (Swisheretal.,2 0 0 1 )。因此 ,陆家屯纤细盗龙代表已知最早的驰龙属种。陆家屯纤细盗龙和其他驰龙类共享以下近裔特征 :尾椎前关节突和脉弧极度加长、上颌齿后缘锯齿明显大于前缘锯齿和指节III- 2明显缩短。陆家屯纤细盗龙的以下近裔特征区别于其他驰龙类 :中部尾椎有一板状结构连接左右后关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