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75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沙漠是指沙质荒漠,有时也广义地包括沙地。在中国“雄鸡”状版图的颈背处,是我国广袤的西北干旱区。在那里至西向东串珠状地横亘着温带沙漠和草原沙地。沙漠日照强烈,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里泥土稀薄,基质疏松,土壤贫瘠!沙漠里多大风,风运沙移,沙暴肆虐!沙漠历来被人类视为生存的艰难之处,甚至禁区!  相似文献   
2.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植被类型,但退化态势较为严峻,严重威胁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战略地位。退化高寒草甸的复健是世界性难题,治理效果也因退化状态、恢复措施及气候环境而异。以春季休牧、秋季休牧、畜群结构优化、减畜轮牧、围栏封育及翻耕改建等典型多途径恢复措施下的退化高寒草甸为对象,系统探讨主要生态要素和生态功能的响应特征及潜在过程。结果表明,典型恢复措施下退化高寒草甸的植被生产力、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土壤饱和持水量等生态要素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而恢复效果与实施年限及恢复措施密切相关。围栏封育和翻耕改建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及饱和持水量随恢复年限均表现为对数饱和型的响应特征,退化高寒草甸固碳持水功能的基本恢复年限约为6—10年。春季休牧、秋季休牧、畜群结构优化、减畜轮牧、围栏封育等放牧管理恢复措施应适用于轻度退化至重度退化的高寒草甸,而翻耕改建则是极度退化高寒草甸的适宜治理措施。由于多途径恢复措施的关注目标不同,今后研究应集中在恢复措施的组合优化和综合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蒙古鼠兔和草原鼠兔脊柱胸廓和肩带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4.
松嫩平原南部植被与环境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环境格局入手,分析植被对环境的反应,是研究植被与环境相关性的一条途径。本文采用该途径。从生态种组入手,分析松嫩平原南部植被与环境的相关性,根据该区自然条件的特点,用生态系列表,分析植物对土壤盐碱,水分,有机质和氮素的含量以及土壤酸度的反应。依植物对上述各因素要求的相似性划分单因子生态种组,并以此为基础,综合植物对上述各因素反应的相似性,划分了11个综合因子生态种组,阐明 生态种组与植物群落及立地的关系。依据三者的关系,结合牧业生产,划分了4个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5.
6.
郭继勋  祝廷成 《生态学报》1992,12(4):295-301
分解速率和损失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枯枝落叶分解动态,羊草草原主要优势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jos),减蓬(Suaeda glauca),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五脉山黎豆(Lathyrus quinqueneruivs),碱蒿(Artemisia anethifolia)分解速率的季节变化动态近似倒“V”字型,损失率的季节变化呈S型,反了枯枝落叶的失重情况,枯枝落叶的化学组成成分是造成不同种植物间分解差异的主要原因,特别是C/N比与分解快慢有密切关系,分解初期,枯枝落叶的损失符合指数衰减模型,枯枝落叶损失95%所需时间,羊草群落约为8.8a,杂类草群落约为9.7a,碱茅群落约为7.1a,碱蓬群落约为4.7a。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牲畜种群的线性规划模型和最优利用策略。以门源马场牧场的实际数据作为模型的一个例子,分别提出了藏羊、改良羊和牦牛的最优种群结构和最优出栏方案。在改良羊、藏羊、牦牛和马为主的牧场上,改良羊是牧场上的主要牲畜,牦牛和马保持其数量下限,藏羊全部淘汰。在藏羊、牦牛和马为主的牧场上,藏羊是牧场上的主要牲畜,牦牛和马保持其数量下限。按照线性规划模型方案经营,可提高经济收益,并减轻冬舂草场上牲畜的过多采食。价格分析说明青海省现行的畜产品价格体系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8.
新疆草原地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9.
 此项研究工作于1986年5—9月植物生长季节内,在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进行。用钴纸法测定了矮嵩草等10种植物的蒸腾强度、垂穗披碱草等3种植物的蒸腾日进程和不同植被覆盖地段的蒸腾—蒸发量,在测定时记录了气温、湿度等有关气象资料,以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矮嵩草等10种植物的蒸腾强度随植物种和所处的物候期而变化,植物生长早期蒸腾强度较低,进入生殖阶段,蒸腾强度明显提高。2.垂穗披碱草等3种植物蒸腾强度日进程呈明显的单峰型曲线,在中午或午后出现峰值,没有午休现象。这同气孔一直开着有关,是矮嵩草草甸植物蒸腾的特征之一。 3.不同植被覆盖地段的蒸腾—蒸发表明,有植被覆盖的地段的蒸腾—蒸发量较裸地的蒸发量为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