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55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周婷  李丕鹏 《蛇志》2013,(4):402-406
随着生物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开始认识到杂交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生物学现象。对杂交生物的判断,不仅可以依靠其外部形态特征,而且更可以应用同工酶和DAN序列分析技术。有学者认为,至少25%的植物种类及10%的动物种类,尤其是许多新形成物种,都与杂交或与其它物种间存在遗传渗入有关。  相似文献   
992.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萼脊兰(Sedirea japonica)花瓣中分离到1个MADS-box A类基因,该基因命名为AP1-like(登录号JQ776636)。AP1-like基因的cDNA全长1 221bp,包含1个753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250个氨基酸。蛋白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AP1-like蛋白与蝴蝶兰ORAP11蛋白的一致性为96%,进化距离最近。二级结构分析表明,该蛋白分子属于亲水性蛋白,其中有53.60%的α螺旋、7.20%的延伸链、39.20%的不规则折叠。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萼脊兰AP1-like基因在盛花期的根和叶中表达量最高;在生殖器官中花蕾期花葶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花蕾;盛花期中花葶的表达量最高,子房和合蕊柱的表达量次之,萼片、花瓣、唇瓣均有微量表达。研究认为,AP1-like可能在调控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阶段及子房的建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3.
DNA损伤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DNA损伤的方法有很多,根据其原理大致可以分为3类:基于损伤DNA理化性质的改变检测DNA损伤、基于分子杂交检测DNA损伤以及基于DNA损伤后形成的产物检测DNA损伤。检测DNA损伤的方法目前还在不断快速发展、完善中。本文就DNA损伤的检测方法及其发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4.
6种杂交榛对新疆盐碱土的生理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置低、中、高3个盐碱梯度,研究6个平欧杂交榛品种(‘新榛1号’~‘新榛4号’、‘辽榛3号’、‘辽榛8号’,代码XZ1~XZ4、LZ3、LZ8)幼树的生理生化指标对新疆土壤盐碱胁迫的响应特征,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其耐盐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随着土壤盐碱从低度提高至高度,参试品种的电解质外渗率和丙二醛累积量均增加,且以品种XZ1和XZ3的叶片电解质外渗率增幅最大(HD-LD>100%),LZ8增幅最小(HD-LD≌4%);叶片中丙二醛增幅最大的品种为XZ4(HD-LD=23.94%),XZ2最小(HD-LD=7.06%)。(2)随着土壤盐碱度的提高,各品种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且以品种XZ3的降幅最大(LD-HD=32.55%);脯氨酸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抗氧化保护酶SOD和POD活性的变化趋势在品种间随盐碱度的加重差异较大。(3)品种LZ3和XZ1因在胁迫下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对盐碱土壤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各品种对盐碱土的适应能力从强至弱依次为LZ3>XZ1>LZ8>XZ4>XZ3>XZ2。  相似文献   
995.
通过野外调查和定点观测、采用人工授粉以及扫描电镜观察方法,对分布于浙江西天目山的中国特有兰科(Orchidaceae)植物无距虾脊兰(Calanthe tsoongiana Tang et F.T.Wang)野生植株的生长特性及花部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距虾脊兰分布于西天目山海拔470~ 550 m处,在腐殖质丰富、湿度较大且排水良好、有岩石裸露的地带生长良好,并能耐0℃以下的低温.其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萌芽期、开花期、果期及衰亡期4个时期.每个基株可有多个分株,但实生苗数量不足50%;该种具有有性和无性2种繁殖方式,但以无性繁殖为主.该种为总状花序,由15~ 39朵花聚集而成,每朵花由3萼片、2花瓣、1唇瓣和1蕊柱构成,其中萼片略长于花瓣,二者均为紫褐色带淡绿色脉纹;唇瓣黄色并有紫色斑点;紫色花药内含有8个近卵形的花粉块.花期3月份至4月份,持续时间约19 d,单花开放时间平均为8.14d.自然状态下结果植株数量较少,一般每个花葶上有1~4个果实.开花后前3天实施人工自花授粉或人工异花授粉,无距虾脊兰的结果率均可达100%,表明该种的交配系统为自交和杂交混合系统,自交和异交能力均较高.  相似文献   
996.
报道了中国兰科二新记录种:小馥兰(Phreatia elegans Lindl.),其主要特征是萼囊囊状,花梗和子房波状弯曲,唇瓣有爪与蕊柱足相连,唇盘有毛;镰叶鸢尾兰(Oberonia falcate King et Pantl.)与O. angusti- folia Lindl.类似,但本种的唇瓣明显三裂,中裂片先端二裂而易区别。  相似文献   
997.
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植物二新记录种,即镰叶鸢尾兰(Oberonia falcata King & Pantl.)和坎布里鸢尾兰(O.kanburiensis Seidenf.)。镰叶鸢尾兰茎较长,叶镰曲状,萼片反折,唇瓣中裂片二裂呈锐角,先端尖;坎布里鸢尾兰花瓣及唇瓣边缘流苏状,唇瓣中部缢缩,在中裂片先端最宽。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选育高产紫杉醇菌株,并构建选育到的高产紫杉醇菌株与出发菌株HD1-3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方法]分别采用硫酸二乙酯和紫外线与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处理菌株HD1-3孢子;以选育到的高产紫杉醇菌株为tester,菌株HD1-3为driver,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选育到的高产紫杉醇菌株与菌株HD1-3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结果]试验确定的Nodulisporium sylviforme紫杉醇产生菌HD1-3孢子复合诱变的适宜条件为:将106cfu/mL孢子悬液经过8%硫酸二乙酯处理15 min后,在电磁搅拌下,用紫外灯(30 w,距离30 cm)照射处理45 s,获得了1株遗传性状稳定、高产紫杉醇的突变株--UD14-11,其紫杉醇产量从出发菌株HD1-3的232.73±4.61μg/L提高至312.81±7.51μg/L;构建的文库滴度为1.2×107cfu/mL,阳性克隆率75.3%,片段大小主要集中在300 bp-1.0kb.[结论]选育到了1株遗传性状稳定、高产紫杉醇突变株;成功地构建了高产紫杉醇菌株UD14-11与菌株HD1-3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为寻找、分离微生物生物合成紫杉醇相关基因和利用基因工程或代谢工程手段定向设计改造菌株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9.
以罗汉果授粉后50 d和70 d果实为材料,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罗汉果果实在不同生育时期皂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差减cDNA文库.在正向差减文库(70 d为tester,50 d果实为driver)中随机挑选了641个cDNA阳性克隆测序,得到622条有效序列,重组率在96%以上.外源片段的长度分布在101~934...  相似文献   
1000.
报道了浙江省发现的2种兰科植物新记录,分别是采集自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划岩山的瘤唇卷瓣兰[Bul-bophyllum japonicum(Makino)Makino]与绿花斑叶兰[Goodyera viridiflora(Bl.)Lindley ex D.Dietrich].凭证标本保存于杭州师范大学标本馆(HT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