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9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03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两个广西草地贪夜蛾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入侵广西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为筛选该虫的有效防治药剂,以及为该虫的抗药性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用浸叶法分别测定了田阳种群对13种杀虫剂和南宁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并比较了两个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田阳种群对1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溴氰菊酯阿维菌素甲氰菊酯氟氯氰菊酯茚虫威呋虫胺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其中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较高,LC_(50)值分别为0.0015、0.0062、0.0075 mg a.i/L,毒力指数分别为480.47、116.24、96.09,其次是虫螨腈、溴氰菊酯、阿维菌素,LC_(50)值分别为0.0296、0.0590、0.0619 mg a.i/L,毒力指数分别为:24.35、12.22、11.64,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较低,LC_(50)值在0.2544~0.7207 mg a.i/L,毒力指数在1~2.83,除对溴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甲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呋虫胺和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外,对其它药剂差异显著。南宁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依次为: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LC_(50)值分别为0.0142、0.0413、0.0792、0.2081和0.5947 mg a.i/L,毒力指数分别为:41.88、14.40、7.51、2.86和1.00,对各药剂的敏感性均差异显著。南宁和田阳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差异均较大,相对毒力指数分别在1.00~41.88和1.00~79.25。两个种群对同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也有所差异,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外,对其余药剂的敏感性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2.
水稻(Oryza sativa)细菌性穗枯病是世界性的重要病害之一, 严重威胁全球范围水稻的高产稳产。虽然该病目前仍被列为我国的检疫性病害, 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 穗枯病随时有在内地蔓延的潜在危险, 因此除了加强检疫工作, 开展针对性的防控技术研发也十分必要。水稻细菌性穗枯病菌在侵染过程中涉及多种毒力因子, 同时, 水稻在与病原菌的长期互作过程中演化出了多种防卫机制, 抗性基因是主要的防卫机制之一。挖掘水稻基因组中抗细菌性穗枯病遗传位点并培育抗病品种是最安全且经济有效的防治途径。该文综述了水稻细菌性穗枯病的病原菌特性、发病特征、发病机制、病害循环和对水稻细菌性穗枯病的抗性研究现状, 以期为挖掘和分离水稻穗枯病抗性位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43份马铃薯种质资源进行晚疫病抗性鉴定、比较和评价。以接种5 d后的感病品种‘Désirée’和抗病品种‘加湘1号’叶片症状为对照,鉴定出5份表现为高抗的种质资源,其中包含3个Solanum phurejia和2个S. tuberosum ssp. andigena材料。另外,还鉴定出14份中抗材料(No. 7~20)。结果表明,野生种和安第斯山栽培亚种马铃薯资源的抗性材料较为丰富,可作为晚疫病抗病育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84.
【目的】了解苹果绵蚜Eriosomalanigerum对不同类别杀虫剂的抗药水平,为田间苹果绵蚜化学防控过程中的药剂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18年6-7月间,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测定了3省14个地区苹果绵蚜对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的抗药性。【结果】研究表明,西安杨凌地区苹果绵蚜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最低,LC50值仅为6.813 mg/L;烟台招远地区苹果绵蚜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最高,LC50值为79.496 mg/L。多数地区苹果绵蚜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水平较低,其中烟台龙口地区抗药水平最低,LC50值为4.341 mg/L,烟台栖霞地区抗药性最高,LC50值为37.689 mg/L。青岛即墨地区苹果绵蚜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水平最低,LC50值仅为5.261 mg/L;烟台招远地区苹果绵蚜种群对吡虫啉已经产生了中等水平的抗性(RR=10.859),LC50值为57.128 mg/L。不同虫态抗药性检测表明,除了烟台蓬莱地区的若蚜对阿维菌素和吡虫啉出现了抗药性提高的现象外,其它大部分苹果绵蚜3龄若蚜对药剂的抗性与成蚜相近。【结论】苹果绵蚜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保持在低水平或敏感状态。在今后防治中应继续坚持交替轮换的用药原则,防止苹果绵蚜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85.
5种杀虫剂对滇东白背飞虱种群的毒性及其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持续有效防控白背飞虱,研究云南东部白背飞虱种群对常用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及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室内稻茎浸渍法测定白背飞虱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同期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评价5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种群的防治效果。【结果】与敏感种群比较,噻虫嗪、噻嗪酮、吡虫啉、吡蚜酮和毒死蜱对滇东白背飞虱种群的LC_(50)分别为0.208、0.459、0.608、3.108、1.256 mg·L~(-1),抗性倍数分别为2.2、10.4、5.6、6.5、5.3倍;白背飞虱对噻虫嗪无抗性,对吡虫啉、吡蚜酮和毒死蜱为低水平抗性,对噻嗪酮为中等水平抗性;5种杀虫剂药后1、5和10 d对白背飞虱种群的田间防控效果均有显著差异。除了吡蚜酮外,其他药剂的防效均在80%以上,其中以吡虫啉和噻嗪酮的持续期较长,药后10 d仍在90%以上;噻虫嗪和吡虫啉药后1和5 d的防效达90%以上;吡蚜酮药效在供试药剂中防效最低,在64.88%~77.82%之间。【结论】滇东师宗白背飞虱种群对噻嗪酮为中等水平抗性,对吡虫啉、吡蚜酮和毒死蜱均为低水平抗性,对噻虫嗪无抗性,田间防控效果以吡虫啉和噻嗪酮为最好。建议滇东稻区可以使用吡虫啉和噻嗪酮药剂防控白背飞虱,注意控制吡蚜酮的使用次数与用量。  相似文献   
86.
4种杀虫剂对胡瓜钝绥螨成螨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4种常用杀虫剂针对目标害虫推荐使用浓度范围对天敌胡瓜钝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成螨的毒力测定、综合急性毒性和二次中毒毒性.综合急性毒性和二次中毒毒性测定结果显示,毒死蜱Chlorphifos、灭幼脲Chlorbenzurin、吡虫啉Imidacloprid对胡瓜钝绥螨都具有极强的毒性,可造成毁灭性杀伤,苏云金杆菌Bt对胡瓜钝绥螨影响极小,无明显毒性.玻片浸渍法测定的不同杀虫剂对胡瓜钝绥螨的毒力大小依次为:毒死蜱Chlorphifos(乐斯本)>灭幼脲Chlorbenzurin>吡虫啉Imidacloprid>苏云金杆菌Bt.  相似文献   
87.
采用滤纸药膜法比较了常用8种杀虫剂对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的触杀作用,在药剂的推荐浓度下有机磷类杀虫剂对嗜虫书虱的急性触杀作用强于其它药剂.同时测定了杀螟硫磷、敌敌畏和溴氰菊酯(含增效醚)3种药剂对嗜虫书虱的触杀毒力,其24h内触杀作用的LC50分别为9.3284、2.1440和7.5007 μg/cm2,但杀螟硫磷的LC95为459.4949 μg/cm2,远高于敌敌畏的8.2453μg/cm2和溴氰菊酯(含增效醚)的14.5274 μg/cm2.此外,48h内敌敌畏等有机磷杀虫剂对嗜虫书虱的毒杀速度较其它供试药剂快.  相似文献   
88.
一种高效构建同源重组DNA片段的方法——融合PCR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融合PCR技术(fusion PCR)采用具有互补末端的引物,形成具有重叠链的PCR产物,通过PCR产物重叠链的延伸,从而将不同来源的任意DNA片段连接起来,此技术在不需要内切酶消化和连接酶处理的条件下实现DNA片段的体外连接,为同源重组片段的构建提供了快速简捷的途径。对原有的融合PCR技术进行改进,以三个同源重组线性DNA片段的构建为例,详细论述了改进的融合PCR技术的反应过程及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改进的融合PCR技术可以同时进行三个片段及四个片段的融合反应,产物长度均在4.5kb以上,各同源重组片段在扩增过程中均无突变发生,获得的片段可以用于后续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89.
绿豆枯萎病是影响绿豆产量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筛选苗期抗性资源,培育抗病品种对枯萎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剪根浸根接种法,对来自全国18个省市及国外的215份绿豆核心种质资源和85份绿豆新品系进行了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种质间的枯萎病抗性水平存在差异。国内产区中,东北、华东、华中地区约50%的种质具有枯萎病抗性;华北地区抗枯萎病种质占比40.4%;西北、西南和华南地区种质抗病水平较高;国外材料抗病种质占比40.0%。本研究共筛选出17份高抗(HR)枯萎病种质资源,并利用部分材料建立了枯萎病抗性研究RIL群体;6份高抗高代品系材料,在田间全生育期表现高抗且农艺性状优异。本研究期望为今后抗枯萎病绿豆新品种选育及抗性遗传相关研究提供优异资源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该研究通过对2个向日葵品种(LD5009 和JK103)根系浇灌‘锦苗标靶’诱抗剂,于浇灌处理后0、24、48 和72 h分别对根系取样进行组织化学分析,测定根系H2O2含量、ROS清除酶活性以及抗性相关基因表达,并于浇灌处理后20 d检测向日葵生长指标和根瘤结数量,以明确‘锦苗标靶’对向日葵抑制列当寄生的诱抗机制。结果显示:(1)与对照(施用清水)相比,LD5009在‘锦苗标靶’处理后,列当瘤结数减少了95.5个,寄生率降低了98.20%;瘤结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降低了94.60%和81.63%,而向日葵株高和茎粗分别相应增加了2.09 cm和0.52 mm,增长率分别为14.92%和15.29%;JK103在‘锦苗标靶’处理后,列当瘤结数较对照减少了37.5个,寄生率降低了98.04%,瘤结的鲜质量和干质量也分别降低了97.06%和82.69%,而向日葵的株高和茎粗分别增加了2.07 cm和0.39 mm,增长率分别为12.26%和9.70%。(2)‘锦苗标靶’诱抗剂浇灌处理后,2个向日葵品种根系中胼胝质的沉积量均有增加,但以JK103在处理48 h后增加幅度最为明显;JK103和LD5009中H2O2含量在处理24 h后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53和2.68 μmol·g-1,与对照相比,LD5009的H2O2含量增幅较大,为208.05%。(3)2个品种的ROS清除酶活性在处理后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处理48 h后达到最大值;JK103+锦苗标靶处理较清水对照的SOD、POD、CAT、PPO活性分别增加了69.77 U·g-1、5.44 U·g-1·min-1、1.88 U·g-1·min-1和527 U·g-1·min-1,而LD5009+锦苗标靶处理后,上述4种酶的活性分别增加了25.91 U·g-1、13.16 U·g-1·min-1、0.50 U·g-1·min-1和313 U·g-1·min-1。(4)抗性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施用诱抗剂后2个品种抗性基因的转录水平都不同程度地被诱导,但以LD5009+锦苗标靶样本中被诱导的幅度最为明显,特别是CATMn SODXTH6基因,其转录水平比对照均上调了50倍之多。研究表明,诱抗剂‘锦苗标靶’对向日葵列当的寄生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且在向日葵列当寄生前(瘤结未形成)施用效果更佳;‘锦苗标靶’可促进向日葵根系细胞中胼胝质的沉积量增加,在结构水平上抵御列当对向日葵根系的侵染,并能够诱导向日葵根系ROS清除酶活性以及CATPALMn SODXTH6等基因表达的提高,从而建立向日葵对列当寄生的获得性抗性,但诱导的程度由于品种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