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76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溶性有机氮(SON)和无机氮是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过程中重要的氮素形态,互为“源”和“汇”。陆地生态系统中氮素和其他营养元素的矿化、固持、淋溶和植物吸收均与SON有密切的联系。SON在土壤物质循环和养分流动等动态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已成为生态学、环境学、土壤学、水文学等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土壤SON的研究进展,包括SON的定义和测定、SON库容大小和组成、植物和微生物对SON的吸收利用、SON来源及其影响因素、SON在土壤中的转化运移和淋失等。综合国内外研究结果发现,土壤SON是一个复杂的多组分可溶性有机物的混合物,主要为难降解的物质(惰性成分),能快速矿化分解的物质(活性成分)占比较低。由于惰性成分和活性成分在周转速率上的差异,SON在生态系统氮循环中的地位不能完全通过SON的容量特征来反映。因此,为了更准确地反映SON在氮周转、氮吸收和氮流失中的作用,未来需要创新研究方法并对SON组分加以区分:研究SON在氮转化和氮吸收中的作用时,重点关注SON中的活性成分;研究SON在氮淋溶径流损失中的贡献时,则重点关注SON中的惰性成分。  相似文献   
62.
植物凋落物碳输入显著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土壤CO2排放和有机碳(SOC)形成,然而,针对不同质地土壤添加不同化学结构外源碳去向依然不清楚。本研究将13C标记的葡萄糖、淀粉和纤维素添加至红壤和风沙土,比较2种质地土壤添加不同化学结构外源碳在土壤释放的CO2、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库的净累积量、回收率及贡献比例上的差异。结果表明: 添加外源有机碳显著提高了CO2、SOC、DOC和MBC的δ13C值,且随着外源有机碳化学结构复杂性的增加,CO2的δ13C峰值依次延迟出现;外源有机碳种类、土壤类型和培养时间均显著改变外源碳去向及其在各碳库的贡献比例;在风沙土中,外源有机碳更多被矿化为CO2,且CO2库的外源碳净累积量和回收率大小依次为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红壤添加外源碳转变为SOC的累积量和回收率显著高于风沙土,且红壤SOC库的外源碳净累积量和回收率大小顺序也为葡萄糖>淀粉>纤维素。可见,外源有机碳化学结构和土壤质地共同调控外源碳去向及累积贡献。  相似文献   
63.
随着有机氟化物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含氟有机废水处理面临巨大挑战。活性污泥作为有机废水处理的核心技术之一,微生物在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综述首先聚焦在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组成、结构和功能及其与含氟废水类型、处理工艺和处理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而讨论了功能微生物降解/转化有机氟化物的途径和作用机制,最后展望了结合分离培养降解有机氟化物的关键微生物,以及微生物组学技术解析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构建、互作、代谢等核心问题,以提高对含氟有机废水微生物降解机理的认识,优化含氟有机废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64.
本文通过研究CCl4致小鼠肝损伤组织匀浆和血浆一些免疫介质含量的变化以探讨这些免疫介质在CCl4诱发肝损伤过程中作用机制.分别选用30只健康成年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对照组和CCl4负荷组,每组15只.通过腹腔注射CCl4诱发肝损伤后,分别在第2、4、6周检测肝组织匀浆cAMP、cGMP和MDA及血浆IL-2、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整个实验期内,CCl4组肝组织匀浆cAMP水平均低于或明显低于对照组;cGMP在实验第2周后,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cAMP/cGMP比值呈现下降趋势,并低于或明显低于对照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整个实验期内,CCl4组血浆IL-2水平下降或显著下降;TNF-α水平则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CCl4负荷诱发免疫介质cAMP、cGMP、TNF-α和IL-2发生剧烈变化,在介导肝损伤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5.
免疫细胞与炎症介质在肠炎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ing GF 《生理科学进展》2001,32(3):233-239
肠炎的起因是多样的,但引起粘膜的损伤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的机制却是相似的。近年来免疫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的发展对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的了解有了巨大的进步。肠炎的起因是病原或过敏原刺激活化了先天免疫和特异免疫系统的细胞,由肠道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再活化或动员更多的细胞,并进一步分泌更多的因子,形成病原、细胞和因子之间的级联反应。由细胞与因子的综合作用,造成肠道局部的炎症。炎症因子和抗炎因子比例的消长决定了炎症的转归和预后。对炎症因子及其拮抗剂作用机制的了解,将有助于肠炎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6.
有机相酶促酯化反应中水分调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有机相酶促反应中,水含量是影响酶活力的关键因素.对异辛烷/正辛醇体系中柱状假丝酵母脂肪酶催化萘普森酯化反应中的水分调控技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水合盐对——Na2SO4·10H2O/Na2SO4对系统水分的变化具有有效的缓冲作用;非极性硅藻土吸附固定酶,使之对水分的敏感性得到缓解;另外,加入分子筛去除副产物——“水”可促进酯化过程的进行.  相似文献   
67.
分别用浓度为25mmol/L、50mmol/L、100mmol/L和200mmol/L的NaCl、Na2SO4和Na2CO3的营养液培养小麦4d,较之不含盐的营养液,其自由基含量上升,产生速率增加,叶片质膜透性增加。不同盐的影响也不同,在低浓度时,NaCl的影响大于Na2SO4,高浓度时,NaCl影响小于Na2SO4,Na2CO3的影响最为显著。实验结果也表现出小麦叶片自由基含量和质膜透性呈现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可认为,盐胁迫促使自由基含量增加,自由基通过过氧化作用影响质膜透性,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68.
定向合成化学配基亲和层析纯化碱性磷酸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合成一种含有碱性磷酸酶抑制剂-对氨基苄基磷酸的化学配基并将其耦联到琼脂糖凝胶上,制备出新型的亲和层析介质,分离纯化从小牛肠中提取的碱性磷酸酶。经过对不同配基浓度吸附剂碱性酸酶吸附容量的考察,确定配基浓度为6μmol/g的吸附剂具有最高的酰选择性。  相似文献   
69.
 分别用浓度为25mmol/L、50mmol/L、100 mmol/L和200 MMOL/l的Nacl、Na2SO4和Na2CO3的营养液培养小麦4d,较之不含盐的营养液,其自由基含量上升,产生速率增加,叶片质膜透性增加。不同盐的影响也不同,在低浓度时,NaCl的影响大于Na2SO4,高浓度时,NaCl影响小于Na2CO3,Na2CO3的影响最为显著。实验结果也表现出小麦叶片自由基含量和质膜透性呈现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可认为,盐胁迫促使自由基含量增加,自由基通过过氧化作用影响质膜透性,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70.
为了开发一种无金属有机催化剂用于生物柴油的制备,合成了一系列咪唑(啉)类氮杂环卡宾的二氧化碳加合物(N-heterocyclic carbenes CO2adducts,NHC-CO2),通过加热使其释放游离卡宾,并催化转酯反应制备生物柴油。为了比较催化活性,不同结构的NHC—CO2被用于大豆油的转酯反应中。结果发现:当使用咪唑类催化剂时,产物中甲酯含量大于90%,而当使用咪唑啉型催化剂,甲酯含量不足20%,这说明咪唑类催化剂更适合本研究中的转酯反应。催化剂最佳用量为大豆油的2%(摩尔百分比),最佳醇油比为12∶1。本研究中催化剂前体释放游离卡宾进入反应介质,反应迅速,产品分离简单,是制备生物柴油的有效绿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