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光温外界信号、植株状态与成花决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物由营养生长状态转向生殖生长状态(成花转变)是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一步。经过一段时期营养生长的植株,便自动进入成花感受态,在这种状态下植株才能够对外界信号产生应答反应而启动成花过程。本文主要讨论光周期和温度对成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光(温)敏雄性不育的研究无论对于作物杂种优势利用还是揭示植物发育过程中形态建成的光温调控机理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调控机理和分子遗传学角度对光(温)敏雄性不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我们的相关研究,对目前光(温)敏雄性不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3.
建立了藏药短管兔耳草中松果菊苷和麦角甾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采用Waters XTerra RP18色谱柱(150mm×4.6 mm,5μm),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28:72,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在20 min内分离检测了该两种化合物.松果菊苷和麦角甾苷进样量分别在0.077~4.950μg(r=0.999 9)和0.085~5.450μg(r=0.999 9)内呈良好线性,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5%和92.50%,RSD分别为2.35%和2.86%.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藏药短管兔耳草的质量控制,并为兔耳草属植物中苯丙素苷类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4.
聚酰胺树脂精制青钱柳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青钱柳黄酮的最佳精制工艺.通过不同条件下聚酰胺树脂对青钱柳黄酮的静态和动态吸附与解吸特性的研究,确定聚酰胺树脂对青钱柳黄酮的最佳精制工艺;采用优选出的最佳精制工艺对青钱柳黄酮粗提物进行多次精制,得到高纯度青钱柳黄酮.聚酰胺树脂精制的最佳条件是:在室温和吸附液为碱性,吸附流速为2.0 mL/min时吸附能力最强;在室温和解吸流速为2.0 mL/min时,以40%乙醇洗脱效果最好;青钱柳黄酮粗提物经过聚酰胺树脂三次吸附和解吸后黄酮含量由粗品的11.40%提高到了81.34%,纯度提高了6.14倍.聚酰胺树脂对青钱柳黄酮纯化效果好,总黄酮含量高,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35.
甘肃莲花山淡眉柳莺的繁殖记录及其孵卵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6~7月,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记录了淡眉柳莺(Phylloscopus humei)繁殖,研究了其孵卵行为。结果表明,窝卵数为(4.3±0.5)枚(4~5,n=4),卵的大小为(14.0±0.4)mm×(11.2±0.4)mm(n=17)。育雏期为(13.8±0.5)d(13~14,n=4)。孵化期内雌鸟日活动期的平均长度为(833.2±40.0)min,平均每天离巢(46.6±12.2)次(n=27),每次离巢时间为(5.3±2.8)min(n=1435),每次在巢时间为(12.7±7.5)min(n=1409),在巢率为72.4%±11.6%(n=21)。雨天在巢和离巢的时间与晴天有显著差异,晴天在巢率为71.5%±12.1%(n=13),雨天在巢率为75.1%±9.0%(n=8)。在整个孵卵期间所有记录到的卵温平均为31.2℃(49066min内连续记录58879次)。雌鸟每次离巢,卵温平均下降(9.4±3.4)℃(n=1450)。  相似文献   
36.
目的:检测寒颤对呼吸道复温的影响。方法:采用冷水浸泡降温和注射卡肌宁抑制寒颤的方法建立抑制寒颤的低体温犬模型。受试犬吸湿热空气(40.45℃,RH99.9%)及室温空气(19±1℃,RH30%~75%)复温各2h,不同温度空气复温的先后顺序随机安排。复温4h后,加压呼吸湿热空气复温使其恢复自主呼吸,继续呼吸湿热空气复温直至直肠温度(Tr)和食道温度(Te)恢复入水时温度。实验过程中采用间接测热法测定代谢产热量。结果:①抑制寒颤时,吸湿热空气2h可使Tr和Te平均每小时分别增高0.26~0.39℃和0.44—1.11℃,吸室温空气2h可使Tr和re平均每小时分别降低0.24-0.51℃和0.58~0.67℃,Tr和Te的变化与呼吸不同温度空气的先后顺序无关。②有寒颤、自主呼吸湿热空气时,Tr和Te的复温速度分别为2.26~2.33℃/h和1.96~2.38℃/h,较抑制寒颤、呼吸湿热空气时明显加快。③与抑制寒颤、加压呼吸湿热空气时的代谢产热量比较,受试犬恢复寒颤自主呼吸湿热空气时代谢产热量明显增高,使复温速度明显加快。结论:呼吸道复温有助于低体温机体复温。寒颤时机体代谢产热量明显增高,使复温速度明显加快。因此,检测呼吸道复温作用时应抑制寒颤,排除寒颤产热的干扰。  相似文献   
37.
小麦温光型两系恢复系MR168的选育与利用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不同生态区冬、春小麦地理远缘杂交,育成适应西南冬麦区生态条件的温光型两系恢复系材料MR168.其主要特点是早熟,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株高适中,穗大粒多,穗层整齐,穗子方正,开花期较集中,花药较大且外露率高;后期落黄好,灌浆速度快;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经初步利用表明,MR168所配组合对早春低温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不同年份其杂种一代结实正常,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病力强,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
作为蒸散量的测算和环境评价的一种方法,通过近年来对三温模型的研究,该文详细探讨了植被蒸腾扩散 系数(hat),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它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特性和应用前景。在该模型中,hat的表示式为 hat=(Tc-Ta)/( Tp-Ta),式中Tc、Tp和Ta分别为冠层温度、没有蒸腾(蒸腾量为零)的冠层温度和气温 。理论上,植被蒸腾扩散系数的取值范围为hat≤1,hat的取值范围可以决定植被蒸腾量的大小,该系数 越小, 蒸腾量越大。为了证明hat的这些特性,在1994~1999年的5年间,用3种作物(高粱(Sorghum bicolor),番茄( Lycopersicon esculentum)和甜瓜(Cucumis melo))进行了5次试验。实验结果表明: hat值与感热通量比率(H/Hp)的值近似相等,二者之间回归线的斜率接近为1,截距接近0,回归系数为 r2=0.70。此外,hat值不仅能较好地反映植物根系区的土壤水分状况、也能较好地反应天气状况。在缺水 条件下,hat主要受根部区域的水分状况影响。 所以,hat可作为作物水分亏缺的指标。当植被受到其它 环境胁迫(污染、高温等)时,hat可作为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标。植被蒸腾扩散系数的主要优点不仅是能 很好地反映蒸腾过程和确定蒸腾量,而且容易测得,便于遥感应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驯化得到喜温嗜酸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SM-1在低于最适生长温度下具有较高生长活力的突变菌株,并认知喜温嗜酸硫杆菌在不同温度下的基因组可塑性。【方法】利用实验室长期进化实验对菌株进行3个温度的驯化:37、40、45°C。运用454测序技术对驯化获得的菌株进行基因组重测序,通过比较基因组分析驯化株基因组单核苷酸位点变化(SNPs),对包含位点变化的基因从功能上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可能与温度适应性相关的基因。【结果】通过不同温度下的长期驯化,得到了在低于最适生长温度下具有较高活力的菌株;重测序结果发现,SM-1基因组具有较好的可塑性,不同温度(37、40、45°C)生长的菌株中,基因组中分别有418、384和347个核苷酸位点发生累计变化,其中3个温度下有20个相同的非同义突变位点,分别分布于编码重金属和毒性抗性系统、DNA甲基化和蛋白乙酰化酶、核酸代谢相关酶类等相关基因上;相比而言,在低于最适生长温度(37、40°C)下生长菌株特有的位点变化涉及能量代谢、信号转导以及DNA/RNA稳定性相关基因;其中,2个低温菌株共同发生位点变化的基因有3个,其中两个编码转座相关的蛋白Atc_1031与Atc_1623,另一个编码假想蛋白Atc_1130,该蛋白分别与外膜蛋白组装因子B和二硫键形成蛋白具有23%和35%的相似性。另外,不同生长温度下相关蛋白中氨基酸的组成也发生变化。【结论】喜温嗜酸硫杆菌SM-1基因组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对于其基因组变化的研究结果为认识微生物温度适应性提供了组学数据。本研究揭示喜温嗜酸硫杆菌(At.caldus)SM-1可能通过多种途径适应向低温过渡生长,既包括微生物通用的环境适应机制,也存在菌株特有的温度适应途径。  相似文献   
40.
光温因子对大田冬小麦累积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探索光、温因子对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生物量的影响及冬小麦各组织器官生物量的变化规律,利用甘肃省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8年冬小麦生产年度物候期、产量分析要素等观测资料、1995-2008年冬小麦生产年度三叶期、越冬期、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及成熟期生物量测定资料及相应时段的温度、日照资料,分析了冬小麦生物量变化过程及光温因子综合作用辐热积对各生育阶段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生物量的累积过程呈“S”型曲线,抽穗期、乳熟期生物量达到最大.自1981年以来,抽穗期、乳熟期的辐热积以3.314 MJ·m-2·a-1的速度上升,其他各生育阶段辐热积随年份呈抛物线变化;返青期、拔节期及乳熟期、成熟期辐热积在20世纪90年代较大,20世纪80年代及21世纪初较小;拔节期、抽穗期辐热积在20世纪90年代较小,20世纪80年代及21世纪初较大.各生育阶段辐热积与产量相关显著.各生育阶段的叶面积指数与该阶段的辐热积利用率呈显著相关,拔节期及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增加1,其辐热积利用率分别增加0.049和0.259 g·MJ-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