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4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88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01.
2007年,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1956年(51龄)和1981年(26龄)人工植被区及自然植被区的藻结皮净光合速率(Pn)变化,及其与结皮含水量(>100%、40%~60%和<20%)、大气CO2浓度(360和700 mg·L-1)和温度(13 ℃、24 ℃ 和28 ℃)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1龄、26龄人工植被区和自然植被区的藻结皮Pn分别为3.4、4.4和3.2 μmol·m-2·s-1,且51龄人工植被区藻结皮的Pn显著高于26龄人工植被区和自然植被区;藻结皮含水量对其Pn影响显著,且中等含水量(40%~60%)藻结皮的Pn显著高于低含水量(<20%)和高含水量(>100%);CO2倍增(700 mg·L-1)后,中等和高含水量藻结皮的Pn增加了1.8~3.3倍,而低含水量时,藻结皮的Pn变化不明显;高含水量和中等含水量处理时,24 ℃和28 ℃条件下藻结皮的Pn较13 ℃时提高27%~66%,而在低含水量时,不同温度的藻结皮Pn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2.
应用倍比稀释法检测18份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水煎剂对7种细菌的抗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检测结果表明,千里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最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效果最差。比较不同细菌的MIC值发现,温和气单胞菌共检测出4个不同的MIC值,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和迟钝爱德华菌的MIC值为5个,迟钝爱德华菌的MIC值最多,表现出6个MIC梯度值。本研究结果提示千里光个体有效抗菌组分的多样性,也意味着千里光抗菌药理学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相似文献   
103.
5种常用鱼药对黑尾近红鲌鱼种的急性毒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比例5∶ 2)、高锰酸钾、晶体敌百虫、强氯精、溴氯菊脂等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黑尾近红鲌鱼苗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安全浓度最高的是高锰酸钾为0.738 mg/L,安全浓度最低的是溴氯菊脂为0.0033 mg/L, 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黑尾近红鲌鱼苗都比较敏感,药物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溴氯菊脂>强氯精>敌百虫>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高锰酸钾.  相似文献   
104.
对细胞膜通透性变化的研究是认识微波杀菌机理的途径之一。用荧光探针检测微波处理后细胞内Ca2 浓度的变化,可以精确地表征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选用二乙酸荧光素(FDA)和Fluo-3/AM两种荧光染料,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经微波处理后的酯酶活性及细胞膜通透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胞内非特异性酯酶(NSE)活性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情形有所不同。在50℃、55℃、60℃和65℃微波处理条件下,大肠杆菌细胞膜通透性分别增加了20.7%、28.1%、74.8%、89.8%,而金黄色葡萄球的增加不显著,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1%、6.0%、21.9%和19.7%。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与微生物致死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也可能是微波杀菌非热效应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05.
郭晓强 《生命的化学》2007,27(3):239-240
酒精性肝病是一种由于过量食用酒精而导致的肝损伤性疾病,该病往往伴发肝脏铁过剩而出现铁沉积,进而导致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而威胁生命.最新研究发现,酒精性肝病造成的铁过剩是由于一种铁调节激素肝杀菌肽的浓度异常所致,乙醇代谢可以减少肝杀菌肽在肝内的表达,肝杀菌肽浓度降低可使血清铁升高而引发肝脏铁沉积,这项研究为预防和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相关并发症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06.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长期生长在CO2浓度不断升高的环境中,其结构和功能都将受到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植物的地上部分,同时也表现在植物的地下部分(根系),尤其是细根的长度、直径、产量、周转以及根与枝的分配模式等方面。植物根系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影响植物地上部分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碳动态及土壤中碳库的变化。目前有关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根系动态影响的研究报道主要包括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根系结构(直径、分枝、长度、数量等)和根系生理(周转率、产量、碳分配模式等)的影响2个方面。目前,该领域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对植物根系内部的调控机制,以及由其引起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动态变化的了解较少;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大气CO2浓度升高使根系周转升高还是降低。今后应加强研究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根系的周转变化和光合产物分配模式变化,CO2浓度升高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对根系的影响,以及采用不同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开展升高CO2浓度对根系影响的对比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7.
采用控制环境生长室,研究了CO2浓度升高对2个种植密度下红桦幼苗生长和氮(N)、磷(P)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CO2浓度为350和700 μmol·mol-12个水平,每个CO2浓度水平下又设密度28和84株·m-22个水平。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红桦株高和叶面积指数(LAI)均增加,净同化率(NAR)值增加,叶质比(LMR)和比叶面积(SLA)均下降,但相对生长率(RGR)提高。CO2浓度增加,红桦幼苗茎枝、叶、根和总生物量提高,氮(N)、磷(P)含量降低,但单株N、P总吸收量均增加。CO2浓度升高,氮磷利用效率(NUE和PUE)提高,氮磷累积速率(NAcR和PAcR)显著增加。CO2浓度升高,红桦幼苗体内N、P浓度下降是由于生物量迅速增加引起的稀释效应造成的,而NUE和PUE的提高可以有效缓解CO2浓度升高后,亚高山和高山地区森林土壤中养分元素不足对森林生产力的限制。CO2浓度升高导致的植物生长的增加量会随植株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器官养分吸收量的增加量在低密度条件下比高密度条件下大得多,主要是因为高种植密度显著降低了植株各部位的干质量。  相似文献   
108.
支持向量机是在统计学习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机器学习方法,已在模式识别、非线性建模等领域中得到了应用.本文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应用于农田水汽通量的建模中,并同前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建模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具有可调参数少、学习速度较快等优点,具有更好的推广能力,以更高的精度建立农田水汽通量模型.模型的敏感性分析进一步显示,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的农田水汽通量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9.
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对稻、麦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物品质的形成是品种遗传特性和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大气中CO2浓度增高将对作物品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分别从蛋白质与氮含量、微量元素以及其他品质性状等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关于CO2浓度增高对水稻、小麦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强调了该领域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研究的重点内容及主要方向.主要包括:大气中CO2浓度增高对水稻、小麦品质的直接影响及品种间的差异;大气中CO2浓度增高及其与其它气候因子协同作用对水稻、小麦品质的综合影响及其指标量化;大气中CO2浓度增高及气候变化对水稻、小麦品质形成过程的影响机理;适应CO2浓度增高的水稻、小麦品质改良育种的方向与策略;适应CO2浓度增高的水稻、小麦品质改良的综合生产技术体系和分子标记及转基因技术在水稻、小麦品质改良育种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0.
开放式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2003年,利用我国唯一的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 (free-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FACE) 技术平台,研究了FACE条件下冬小麦宁麦9号不同生育期N含量、吸收、分配和N效率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FACE处理使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含N率显著降低,降幅达4.4%~13.4%;不同生育时期吸N量显著增加(7.4%~25.4%),生育中期的增幅明显大于生育前、后期;不同生育时期茎鞘的N积累能力相对增强,叶片N积累能力相对减弱,而对麦穗N积累能力的影响因生育进程而异;FACE处理使小麦不同生育时期N物质生产效率(5.5%~10.3%)、成熟期N收获指数(16.3%)和N籽粒生产效率(9.3%)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增施N肥,使小麦不同生育时期N含量和吸收量呈增加趋势,使N效率呈下降趋势,而对N在各器官中分配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