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酒精性肝病的致病因素是单一,但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肝脏免疫系统被认为是独特的免疫系统,其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肝内既有参与外周循环的淋巴细胞,也有长期定居于此的免疫细胞;加上肝脏解剖结构和血液循环的特殊性决定了肝脏独特的免疫微环境。研究肝脏免疫系统在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的作用,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为酒精性肝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
跨膜丝氨酸蛋白酶6基因(transmembrane serine protease 6 gene,TMPRSS6)是一种主要在肝脏中表达,编码II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的基因,它的突变可导致严重贫血的发生。TMPRSS6突变后可造成铁调节激素肝杀菌肽在机体缺铁状态下也表达增加,这造成小肠对食物铁的吸收减少而出现缺铁性贫血。TMPRSS6突变与贫血关系的发现一方面有利于对铁代谢调节机制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为铁代谢紊乱相关疾病如贫血等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被认为是人体的"第二大脑",肝脏被称为人体内的"生化工厂",由于肠道与肝脏均起源于内胚层,且通过门静脉紧密相连,所以肝脏的各项机能都与肠道菌群息息相关。酒精性肝病是由于摄入酒精导致的慢性肝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的发生与发展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本文就肠道菌群与ALD的关系作一综述,并对靶向肠道菌群治疗ALD的方法简要总结,以期对ALD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由于酗酒人数的增长,HBV感染合并酒精性肝病患者的数量在中国逐年增加,酒精性肝病与HBV感染会严重影响肝功能。目前中国已成为引起肝硬化的第二大病因。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酒精性肝病是最常见的,且会对肝脏造成严重的损伤。本实验的检测了NF-κB信号通路和IL-8、TNF-α和Cleaved caspase-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酒精性肝病合并HBV感染并发肝衰竭会激活NF-κB信号通路,并上调IL-8、TNF-α和Cleaved caspase-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说明酒精性肝病合并HBV感染不仅对肝脏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伤,还造成肝脏组织或细胞炎症的发生和细胞凋亡及组织纤维化。通过以上的研究,本实验为揭示酒精性肝病合并HBV并发肝衰竭的分子机制,以及为后续研究酒精性肝病合并HBV并发肝衰竭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肠-肝轴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多种慢性肝脏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等相关性研究日益增多。肠道菌群通过肠道菌群失调、物质能量代谢改变及免疫反应激活等机制在多种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肠道菌群与慢性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其种类、数量、比例、定位等要素的平衡对宿主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尤其与消化系统关系紧密。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器官,大量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可对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肝病、肝性脑病、肝硬化、肝癌以及自身自身免疫性肝炎等肝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肠道菌群与肝脏疾病的相关性,肠道菌群影响肝脏疾病的可能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肝病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引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最常见原因有肥胖、糖尿病和高胆固醇。尽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事实上至今尚未发现可以用于治疗的药物。山楂酸是一种五环三萜化合物,已报道具有多种药理特性,包括抗炎、抗氧化以及免疫调节作用。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山楂酸能够抑制高脂饲料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生成。本研究中,我们将探讨山楂酸体外对肝细胞(LO2)脂质累积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山楂酸可抑制游离脂肪酸(FFA)诱导的LO2细胞脂质累积,进一步研究表明,山楂酸可抑制LO2细胞的SCAP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Zhao JY  Li YW  Li L 《生理科学进展》2010,41(3):183-188
多种慢性肝纤维化疾病均伴有肝脏过多的铁沉积,铁在肝纤维化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包括:铁通过催化自由基生成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破坏细胞生物大分子,引起细胞凋亡和坏死,激活肝星状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等。近来研究证实,由肝脏产生的铁调素(Hepc)表达的降低在慢性肝纤维化疾病肝脏铁沉积中起重要作用,补充外源性Hepc可以降低肝纤维化患者肝脏铁含量。因此,铁调素用于治疗铁过载疾病及肝纤维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曹婷 《蛇志》2012,(4):392-395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肝病是全球重要死因之一,肝硬化发病呈全球化流行趋势,且发病率也在逐渐增高。肝纤维化(HF)是慢性肝病进展至肝硬化的共同病理过程,其实质是细胞外基质(ECM)的生成超过肝脏的降解能力导致过多的ECM在肝脏的沉积[1]。目前认为活化的肝星形细胞(HSC)是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各种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升高趋势,且可进一步发展为非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迄今为止,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较为人们所接受的是"两次打击学说",即肝脏的脂肪变性及脂质的过氧化反应。自"肠-肝轴"被提出后,关于肠道粘膜屏障功能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近些年来,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肠道粘膜的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肠粘膜的四个屏障功能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肠粘膜屏障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