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4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正>全球变暖、人为灾害等等导致高原湿地退化,而气候变化在高原上的超前和显著表现使得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承受着相对其他地区更为巨大的胁迫压力。蒙新高原的湖泊退化最为严重;在云贵高原,污染和富营养化是较为严重的问题,滇池尤为典型。高原湿地生活着丰富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着许多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珍稀动植物,有着独特的景观资源。其拥有的重要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其所具有的强大的生态功能,在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是  相似文献   
102.
<正>竹子秆形挺拔脱俗,枝叶秀丽多姿,四季常青,清新秀雅,独具风韵,是景区、庭院绿化观赏之佳品。竹子的秆形、叶型、色彩等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可形成不同的视觉景观,在庭院观赏和园艺配置中有不同的审美价值。如作为主景(竹林、竹径、竹篱、竹栏等),作为配景(配景树、点缀树、隐蔽树等),制作盒景或作花坛绿化等。秆形变化秆形高大,可作竹林。秆高可达20~30米,抬头看不见竹梢,有直插云天之感。如龙竹、巨龙竹、碧玉龙竹、小叶龙竹、云南龙竹等。  相似文献   
103.
提高药物的效能,延长药物的许可时间,迎合病人和消费者的需求,这些将会推动药物研发过程中给药决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4.
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的河流生物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流域景观格局变化会造成河流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的河流生物响应研究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对河流生物的影响途径,归纳了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的河流生物响应研究中选取的指标、方法和研究尺度,总结了主要研究结论。最后,从研究指标和尺度选取、监测点布设等方面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5.
基于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以生态美学思想为指导,提出城市公园绿地景观生态美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利用基于RAGA的PPC模型,将高维数据转换到低维子空间,通过寻求最优投影方向及投影函数值来实现对城市公园绿地景观的生态美学评价。选取大庆市10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进行景观生态美学评价。结果表明:总体景观空间多样性、植被色彩多样性、建筑与小品分布合理性、树种多样性、水体可亲近性、植被长势自然性、地形自然度、建筑与小品体量适宜度指标对大庆市公园绿地景观生态美学效果的影响较大,是今后大庆市公园绿地景观生态建设、改造与管理上应作为重点考虑的因素;在10个公园绿地中,油田乐园、城市森林公园最具生态美,而乘风广场、世纪大道(高新技术开发区段)附属带状绿地的生态美较差。应用该模型可以避免传统方法存在的一些不足,也为处理景观评价中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的高维数据的综合评判、排序、寻优等方面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6.
利用ERDAS、GIS等技术,系统分析了1960—2005年间民勤典型绿洲 荒漠过渡带的景观格局与动态.结果表明:林地和耕地是影响过渡带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研究期间,绿洲向外围扩张了2~3 km,且过渡带向荒漠位移,过渡带宽度由1960年的4 km增至1987年的约9 km,之后又迅速变窄;1978—1987年间,研究区景观变化强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998年后,景观格局相对稳定;整个过渡带景观破碎程度较大的时期出现在景观类型转化最快的1978—1987年,景观较破碎的区域出现在距绿洲边界2 km处和造林区.1960—2005年间,研究区乔木林趋于消失;灌木林在1987年前大面积增加,之后急剧减少;耕地开垦强度在1960—1998年间持续增加,1998年之后有所降低,但研究期间的弃耕率则呈直线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7.
苏南乡村生态植物景观营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生态植物景观营造是乡村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模拟自然、半自然植物群落为基础,对乡村生态植物景观营造进行了研究。根据乡村景观的构成要素,可以将乡村植物景观划分为村落植物景观(农户外环境植物景观)、农田植物景观、道路植物景观和水域河道植物景观;生态植物景观营造可以从自然群落中得到借鉴,以常熟为例,采用植被生态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对当地自然、半自然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模拟形成15个可供当地应用的人工配植模式;乡村不同植物景观类型具有各自的特色和功能要求,通过分析常熟典型乡村特点,以模拟自然群落为基础,可进一步改造形成适于不同类型的乡村植物景观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08.
沈阳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选取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分离度指数、分维度指数、连通性指数等8个景观格局指数对沈阳市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城市绿地景观总体表现为绿地率较低,绿地斑块分布不均衡,景观结构不合理,破碎度较高,分维数较低,景观类型较齐全,均匀度较低,景观分离度较小。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沈阳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09.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的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彭月  魏虹  朱韦  王永健   《广西植物》2007,27(2):186-190
在遥感和GIS系统支持下,以1991年和1999年两个时期的Landsat-TM合成影像为基础,利用马尔科夫模型,模拟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的动态演变。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面积增加,除水域外,其它面积相应减少,到达稳定期,区域内大多为常绿阔叶林,少量的混交林,其它类型几乎消失。这个趋势是和该地区森林的演替规律相符的,但是这种结果对维持保护区内的景观多样性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10.
基于GIS的西安市城市景观格局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西安市三环以内QuickBird卫星影像为基础,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所选取的景观指数对粒度变化的响应,在确定出研究区的适宜研究粒度为20 m的基础上,对西安市的景观格局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居住工业用地集中,人工景观聚集,影响自然生态过程;绿地、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高,分布分散;环城路内景观构成不合理,一、二环间各景观类型分布极为不均,二、三环间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建议调整城市的空间布局与结构,从绿地景观的建设和河、湖水网的保护角度来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