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1.
跨界保护区与和平公园的基本含义及其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王献溥  郭柯 《广西植物》2004,24(3):220-223
跨界保护区是保护区的一种特殊类型 ,而和平公园是跨界保护区的一种特殊类型。随着国家之间以及一个国家的不同行政管理区域之间在经济、社会、政治和环境保护工作中深入合作的迫切要求 ,这类保护区正在蓬勃的兴起。该文主要对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作一个简略的介绍 ,期待引起国内从事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的同事和有关方面对它的关注。  相似文献   
92.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建立的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也是青藏高原第一个国家公园,对青藏高原乃至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动物多样性水平高且濒危物种占比大,其中兽类和鸟类受威胁比例分别为32.26%和19.90%;具有丰富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及青藏高原特有珍稀物种,包括46.77%的中国或青藏高原特有兽类和7.65%的中国特有鸟类,其生物多样性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意义的保护价值。本文简要回顾全球野生动物保护研究重要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分析三江源野生动物濒危成因,提出了加强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动物动态监测、创新栖息地保护技术、建立野生动物迁移廊道及避难所、开展草畜平衡管理、疫源疫病控制、人兽冲突研究和建立野生动物基因资源库等多项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对策,为实现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严格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3.
南非之行     
因参加第22届国际鸟类学大会,有机会到南非共和国东部纳塔尔省参观了一些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感到南非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在建设、管理以及开展生态旅游等方面做得很有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抵达纳塔尔省首府德班市国际机场,在机场排队办理通关手续时,看见大厅里的书架上有介绍纳塔尔省观光旅游的手册和导游地图,让游人免费取用。我顺手拿了一本翻阅,得到不少有关该省国家公园和旅游景点的信息。 会议之前,我去离德班市20公里的郊区一个名叫松树镇的住宅区看望一位白人朋友约翰。这个地方虽然叫做镇,却完  相似文献   
94.
江南  徐卫华  赵娟娟  肖燚 《生物多样性》2021,29(10):1288-27
我国建立国家公园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 然而原真性的概念尚不明确, 评估方法亟待建立。本文尝试厘清原真性的概念, 讨论其在保护实践中的价值, 探究生态系统原真性的评价方法, 以期提升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和自然保护地规划管理的科学性; 并以长白山地区为例, 基于森林清查数据, 从植被角度选取起源方式、优势树种、林龄和单位蓄积4项指标构建森林生态系统原真性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权重系数、原真性值计算公式和等级划分标准。评价结果显示, 研究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原真性值为0.69, 和龙市、安图县、抚松县、临江市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分别为0.70、0.71、0.67、0.60和0.63。原真性从高到低5个等级的面积之比为9 : 44 : 33 : 11 : 3, 原真性高与极高的森林面积比例占53%, 空间分布呈现以长白山主峰为中心向东、北、西逐渐降低的趋势。建议基于对区域生态系统原生状态的全面了解, 加强不同尺度、组成要素的原真性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95.
遥望班夫     
弗雷   《人与生物圈》2000,(1):52-54
早在八千年前,亚洲的后裔就开始利用从北美落基山脉深处流出的温泉来解乏,如今这温泉已构成班夫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班夫公园既是加拿大第一个国家公园,同时也是世界遗产地。 人们何时开始利用温泉的确切时间已无法考证,但考古学上的证据显示约在一万年以前,人们已开始广泛地涉足于这片土地,可能当时就知道并利用了这一温泉。距今300年前,现代土著人利用温泉的说法广为流传,例如石器部落首领约翰·斯诺写到:“来自大山深处的圣水,形成了这个矿物温泉,它有助于我们祛病强身。任何想去温泉的人必须在医生的带领下前往,做适当的准备和祈祷之后方能使用温泉。”  相似文献   
96.
钱江源国家公园红外相机监测平台由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大学合作建立, 覆盖了钱江源国家公园全域和毗邻的安徽及江西省的部分区域。其中, 钱江源国家公园古田山片区的监测始于2014年5月, 其他区域的监测始于2018年7月; 毗邻的江西、安徽区域的监测分别始于2017年11月和2018年3月。截至2020年5月, 共在343个公里网格内完成了1,033个有效位点的调查, 总有效相机工作日331,834 d, 共获得兽类、鸟类的照片和视频718,515份, 独立有效探测数151,221次。其中, 658,644份照片和视频可鉴定到物种, 对应133,204次独立有效探测。记录到分属7目15科的野生兽类23种, 分属9目27科的野生鸟类75种。通过覆盖全域的长期监测, 完成了钱江源国家公园大中型兽类的本底调查, 开展了关键物种栖息地利用和种群动态等研究, 为国家公园的规划、保护管理措施的制定和保护管理成效的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持。今后, 本监测平台将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进一步拓展, 以服务于国家公园主要保护目标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 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案例和素材。  相似文献   
97.
国外国家公园教育利用研究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东军  钟林生 《生物多样性》2020,28(10):1266-317
教育是国家公园的主要功能之一, 教育利用是国家公园的公益性和国家主导性要求。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起步较晚, 国家公园教育利用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探讨相对不足。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相关文献, 系统回顾了国外国家公园教育利用的研究进展, 并对国内未来研究进行展望。21世纪以来, 国外的国家公园教育利用研究进展加快, 相关文献多发表在环境科学和地球科学类期刊,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教育资源评估以及教育目的、教育管理、教育成效及其影响因素。国家公园教育资源丰富, 教育价值评估和教育利用适宜性评价是对其合理利用及保护管理的前提。教育目的主要包括争取保护支持、缓解社区冲突、提供文化及教育服务和防范旅游伤害, 多样化的教育媒介使用及针对性的教育设计、良好的教育合作共同促进教育成效的最佳实现。教育成效围绕教育目标分类的认知/意识、情感/态度、行为等维度评估教育受众在教育前后的表现差异, 主要受个体特征与教育管理两方面因素影响。国外国家公园教育利用研究已初步形成研究内容体系, 并呈现研究区域集中、学科理论交叉、研究方法趋于定性与定量综合运用、研究内容丰富且涉及领域广等特点。本文提出未来中国应重点加强国家公园教育资源评价、教育内容体系、教育媒介应用、教育合作与管理、教育成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等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98.
李丽纯  周广胜 《生态学报》2020,40(20):7267-7276
科学地规划游客的数量与时段已经成为当前国家公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2000-2018年MODIS 250 m NDVI数据、土地覆盖/利用数据、90 m高程(DEM)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和气象资料等,分析研究了武夷山国家公园不同景区活动类型(保护区、景区和过渡区)森林植被的生长季、NDVI年际变化趋势和脆弱性。结果表明:(1)相对于保护区植被生长季10月份结束,景区植被生长季结束期提前,最早提前到9月份。(2)2000-2018年气候变化和景区活动均带来植被指数的增加,但景区活动影响大于气候变化影响。(3)景区活动加重森林植被的脆弱性,其脆弱性程度呈景区 > 过渡区 > 保护区。(4)景区活动对森林植被呈负作用,但正在发生的气候变暖和景区有效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偿这一负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武夷山国家公园制定旅游时间和游客数量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9.
草地绿色承载力概念及其在国家公园中的应用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慧  王根绪  杨燕  吕雅琼 《生态学报》2020,40(20):7248-7254
针对国家公园,在草地承载力的基础上,从如何解决野生动物种群多样性与繁衍兴盛,实现禁牧减畜后的牧民脱贫致富,保障不断增长的生态体验或旅游经济发展需求的视角出发,以生态功能维护+草畜平衡+生态体验为架构,提出草地绿色承载力概念;从生态系统支撑条件、草地生产力、野生动物与家畜承载规模、农牧民与生态体验人口承载规模、监测预警5个维度,构建草地绿色承载力评价体系;提出三江源国家公园草地绿色承载力应用框架,以期为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推动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西藏色林错及周边区域是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珍稀濒危生物物种最多的地区,也是高品质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集中分布区,建立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以下简称"色-普国家公园")首要考虑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问题。本研究遵循"因素识别-指标构建-单因子评估-综合评估"的基本思路,识别色-普国家公园潜在建设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因素,开展冻融侵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风蚀、生境环境敏感性单因子评估,结合海拔、坡度、重要生态系统等限定因子,实现对国家公园潜在建设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估,以期为未来国家公园空间范围的确定、功能分区以及适度开展生态旅游等空间布局提供基础支撑。研究表明:(1)潜在建设区存在较严重的冻融侵蚀、水土流失、草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2)单因子评估显示,潜在建设区主要属于生态环境的中度和高度敏感区、水土流失的中度敏感区、冻融侵蚀的轻度和中度敏感区,土壤风蚀的不敏感和轻度敏感区、土壤沙化的不敏感区。(3)综合评估显示,潜在建设区生态环境脆弱性高,高度脆弱区面积比例达57.60%,主要分布在色林错的西部和北部;低度脆弱区仅占7.38%,主要分布在色林错东部;尼玛县低度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小,安多县分布最多;双湖县高度脆弱区面积分布最广。(4)建议未来国家公园建设把以生态旅游为主的人类活动范围集中在低度脆弱区,并重点加强对高度脆弱区的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原真性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