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DNA放射损伤与p5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ian X  Zhu YB 《生理科学进展》2005,36(4):379-381
电离辐射等多种因素可以引起DNA损伤,表现为碱基改变、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s)和DNA单链断裂(Single-strand breaks,SSBs)等多种形式。DNA损伤后,细胞发生应答,即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和/或细胞程序性死亡,以减少损伤引起的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组不稳定。在细胞应答过程中,p53蛋白水平和活性均发生变化,介导细胞周期阻滞、程序性死亡,并直接参与DNA损伤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辣椒素对肠系膜下神经诱发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对大鼠肠系膜下神经节施加不同浓度(分别为2.5、5、10g/L)的辣椒素或其载体(对照)后,在其中枢端给予能引起反应的方波刺激,记录节后神经外周端的动作电位。结果:虽然实验动物存在个体差异,且辣椒素对其神经作用的阈值也有所不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当辣椒素浓度为2.5~5g/L、作用3min后,即可使神经的敏感性降低;并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剂量相关性,即随着辣椒素浓度的升高,其对神经的脱敏作用也逐渐增强。结论:辣椒素对肠系膜下神经节内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3.
本文旨在探索离体实验中的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有无促进耳蜗听觉传入神经元——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al ganglion cells,SGCs)存活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取成年大鼠嗅球和新生大鼠蜗轴组织块进行OECs与SGCs的培养,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培养OECs。实验分OECs与SGCs共培养组和SGCs单独培养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OECs和SGCs生长状态,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OECs,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βIII-tubulin标记SGCs。为了研究OECs与SGCs共培养体系中,前者促进后者存活的可能机制,共培养组中分别加入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500pg/mL)和BDNF抗体(IgY型,50μg/mL),对照组为未加任何处理的共培养组,然后检查各培养组中SGCs存活数量和存活时间。结果显示,OECs贴壁培养7d后形成一细胞单层,在OECs与SGCs共培养体系中,SGCs在OECs形成的细胞单层的表面生长,并伸出长突起,呈现典型的双极神经元形态;在培养的前6天内,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两组中的SGCs都较接种前减少,但共培养组中SGCs存活数量明显高于SGCs单独培养组(P0.01);单独培养组的SGCs数量在培养的第6天出现大幅度减少,在培养的第9天几乎没有生长;共培养组的SGCs数量未见明显变化(P0.05);共培养中加入BDNF对OECs促进SGCs存活无明显影响,而加入BDNF抗体(IgY)后存活的SGCs减少(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OECs与SGCs共培养能够促进新生大鼠SGCs存活和突起生长,延长存活时间,OECs分泌BDNF可能是促进SGCs存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4.
胰腺纤维化是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和胰腺癌主要的病理学特征,活化的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PSCs)是公认的致胰腺纤维化的主要效应细胞。PSCs的活化涉及到几个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磷酯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Smad信号转导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Rho-ROCK等细胞内信号途径。探讨这些信号通路在胰腺纤维化中所起的作用对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及糖尿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现就与PSCs激活有关的信号通路的研究结合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5.
γH2AX焦点(foci)被普遍当做DNA双链断裂(DSB)损伤的分子标志物.为探 讨细胞周期进程相关的H2AX磷酸化规律特征,采用胸腺嘧啶双阻滞结合噻氨酯哒唑(nocodazole)的后续处理,将HeLa细胞同步于有丝分裂的前中期.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法,观察γH2AX表达和γH2AX焦点的形成.结果显示,细胞进入G2/M期和有丝分裂过程中,γH2AX水平显著增加 ;在无DNA DSB发生的情况下,部分M期细胞中也存在大量的γH2AX焦点.随着细 胞完成有丝分裂从M期退出再进入G1期,γH2AX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这种 γH2AX表达变化特征与G2/M期密切关联的PLK1和Cyclin B1的表达规律相类似. 在4 Gy大剂量照射下,HeLa细胞于照后8 到12 h出现明显的G2/M期阻滞.γH2AX 焦点数在照后1 h达高峰,随后降低,照后8 h又上升,出现了第2个峰值.与之不同的是,在1 Gy低剂量照射下,细胞的G2/M期阻滞微弱,γH2AX焦点数在照后 0.5 h最高,随后下降,且无反弹,符合DNA DSB的修复动力学特征.因此,将γ H2AX当做DNA DSB分子标志物时,还需要考虑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γH2AX适合 作为1 Gy以下照射的DNA双链断裂损伤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66.
硬膜外应用局麻药为手术提供麻醉与镇痛,同时胸段硬膜外麻醉与镇痛也被广泛应用于心脏,大血管,胸部和腹部的手术中.它不仅可以加快病人麻醉后的苏醒,而且可以提供很好的术后镇痛.除了上述优点,许多基础及临床研究发现硬膜外麻醉还有许多其它方面的作用,如:减轻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应激反应、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通过暂时性的阻滞胸交感神经提供心肺及胃肠道的保护作用,改善免疫和凝血功能.本文就近年来胸段硬膜外麻醉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7.
慢性胰腺炎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确定,需要寻找新型有效药物。活化的胰腺星状细胞在胰腺纤维化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使之成为新的治疗靶点。活化PSC的物质分为三类,即炎症介质、氧化应激和毒素。本文就近年来针对以上不同活化PSC的介质和相关通路的抗星状细胞药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8.
蟾酥(Venenum Bufonis)一词源自《本草衍义》,为我国名贵的传统中药。其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镇痛、强心、升压、局麻、抗炎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临床应用广泛。蟾酥中抗肿瘤的有效成分为蟾毒配基类化合物,包括脂蟾毒配基、华蟾毒配基和蟾毒灵等。抗肿瘤活性主要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等。近年来,有关蟾酥中活性成分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9.
目的:构建p21WAF1/CIP1基因小干扰RNA(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对p21WAF1/CIP1表达的影响和细胞周期的变化。方法:合成了针对p21WAF1/CIP1基因的siRNA,将其克隆到siRNA表达载体pSliencer2.1-U6neo上,将重组质粒和带FLAG标签的p21WAF1/CIP1共转染293T人胚肾细胞,通过Westernblot检验RNA干扰(RNAi)敲低外源p21WAF1/CIP1的效果;将重组质粒单独转染293T人胚肾细胞,利用p21WAF1/CIP1抗体检测RNAi敲低内源p21WAF1/CIP1的效果;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敲低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测序证明构建了p21WAF1/CIP1siRNA真核表达载体;Westernblot和流式细胞分析证明,构建的siRNA能有效降低p21WAF1/CIP1基因的表达,并且使G1期细胞数减少14.03%,S期细胞增多13.45%。结论:构建了p21WAF1/CIP1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该siRNA能有效抑制p21WAF1/CIP1基因的表达并部分解除了G1期阻滞。  相似文献   
70.
槲皮素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MTT试验观察槲皮素对结肠癌细胞系RKO生长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槲皮素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确定槲皮素对p21、p27和p53表达的影响.MTT法显示槲皮素加药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且具有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经5μmol/L槲皮素作用后细胞周期明显阻滞在G0/G1期;5、10、20μmol/L3个剂量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4%、24.2%、47.9%,而对照组为13.2%;p21和p27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上调,促凋亡蛋白p53表达水平上调.因此,槲皮素对RKO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槲皮素可能通过上调p21和p27表达使RKO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可能通过上调促凋亡蛋白p53表达诱导RKO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