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41.
岩亮洞是广西扶绥地区最近新发现的早更新世巨猿化石点,经过初步发掘,采集到了丰富的巨猿材料及大量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引人注目的是其中犀类化石居多,包括146颗完整的牙齿及十多件头后骨骼化石,从形态特征判断,这些犀类化石应属于独角犀的一新种Rhinoceros fusuiensis。岩亮洞巨猿动物群中的独角犀以种群丰度最大而不同于其他已知东亚地区的巨猿动物群中的独角犀类材料。本文从犀类牙齿的主尖釉质层、齿质暴露程度、咀嚼面的磨蚀程度等方面对岩亮洞独角犀的年龄结构进行了研究。该死亡群中至少有4头幼年个体、5头青年个体、5头成年个体和1头老年个体。依据牙齿磨蚀程度和牙齿萌出顺序对年龄结构的分析及统计显示,其中青年个体和成年个体最多,幼年个体次之,老年个体最少,其死亡的原因不是通常意义上磨耗型死亡,突发性的灾害可能是造成这种死亡年龄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2.
早世代稳定水稻的ISSR标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黎军  李爱仙  吴先军  李仕贵 《遗传学报》2005,32(10):1074-1081
2个早世代稳定亲本与4个普通水稻杂交,F2代出现了8个早世代稳定株系。遗传分析表明,稳定株系出现时杂交F1群体分离,同一组合的F2群体中既出现农艺性状整齐一致的稳定株系,又出现按孟德尔分离的株系。利用26个ISSR引物对F2稳定株系进行分子标记,结果表明稳定株系出现4种类型的标记带型:母本带型出现,父本带消失;父本带型出现,母本带消失;由双亲的部分标记带组合而成;双亲标记带型消失,而出现新的标记带型。没有出现由双亲标记带组合而成标记带型。ISSR引物900标记的2000bp标记带可以将稳定株系与普通水稻材料划分为两类群。  相似文献   
143.
水稻早世代稳定相关的SSR标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具有早世代稳定特性的9个水稻品系和7个栽培稻进行杂交得到130个杂交组合。发现在同一个组合的F2群体中除出现孟德尔式分离株系外还出现性状整齐一致的稳定株系,在F2群体中出现了32个不同农艺性状的稳定株系。SSR标记结果表明:稳定株系F2与其F1单株的标记一致,都是纯合的,且双亲的标记在后代都有出现,双亲的标记位点在后代的染色体上同时出现,说明稳定株系为真杂种;分离株系F2与其F1单株SSR标记均为杂合;大部分稳定株系在RM276、RM258、RM248、RM1这4个标记位点都较高频率地出现非父母带型。推测出现变异的配子激活杂种合子体细胞减数分裂,合子经过减数分裂后,4个单倍体细胞经过胚胎发育选择,其中一个细胞染色体加倍而发育为纯合的二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144.
1植物名称早花象牙参(Roscoea cautheoides). 2材料类别幼嫩的叶片. 3培养条件(1)诱导培养基:MS 6-BA 1.5 mg·L-1(单位下同) NAA 0.1 水解酪蛋白800 椰子汁50mL·L-1;(2)分化培养基:MS 6-BA 1.0 NAA 0.1;(3)增殖培养基:MS 6-BA 0.6 NAA 0.1;(4)生根培养基:1/2MS 6-BA 0.6 NAA 0.1 活性炭0.1%.上述培养基均加0.6%琼脂、3%蔗糖,pH 5.8.培养温度(20±1)℃、光照时间10 h·d-1,光照度2 000 lx.  相似文献   
145.
浙江桐庐早二叠世船山组介形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报道的介形类化石系采自浙江省桐庐县瑶林镇沈村剖面早二叠世船山组,计14 属4 亚属22 种,包括4新种和4未定种。其中12属4亚属和19种产自船山组第三段,并被归为Hollinella(Praehollinella) ema ciata Basslerella ola 组合,代表早二叠世船山世隆林期。牙形刺化石主要产自船山组第一段,带化石Streptogna thodus elegantulus 及其共生的其它牙形刺化石,指明船山组第一段的时代为中、晚卡西莫夫期到早格泽里期。根据介形类动物群生态组合和岩石特征,推测船山组第三段是在温暖的近岸浅水且为低能的开阔海环境下沉积的。  相似文献   
146.
作者系统地研究了海南乐东洪帽剖面鹿母湾组孢粉化石,共计26属60种,其中苔藓类植物孢子1属3种,蕨类植物孢子18属30种,裸子植物花粉7属27种,组成以Cicatricosisporites-Schizaeois porites-Ephedripites-Exe-sipollenites为特征的孢粉组合.依据组合中主要分子和重要分子地质时限的讨论以及与相关孢粉组合进行比较,将洪帽剖面鹿母湾组的地质时代归为Aptian期-早Albian期.  相似文献   
147.
本文对藻类 Seloporella属的系统分类进行了评论。根据 Barattolo等人 ,1992年对该属的评论 ,结合对产自罗马尼亚阿朴塞尼山区 ( Apuseni Mountains) ,早白垩世的 Triploporella neocomiensis Radoicˇ ic′及与己发表的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 ,提出了 Seliporella neocomiensis的新组合 ,同时与该化石组合形态非常相似的“Diplopora”john-soni Praturlon,1964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48.
甘肃高台早白垩世下沟组轮藻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甘肃省高台县马营河剖面下沟组上部轮藻化石5属6种、1相似种和1未定种:Clypeator jiuquanensis (S. Wang) L. Grambast, Aclistochara huihuibaoensis S. Wang, A. cf. huihuibaoensis S. Wang,Mesochara stipitata (S. Wang) Z. Wang, Mesochara crassistipitata Zhang et Meng, Peckisphaera paragranulifera(S. Wang) Fu et Lu, Sphaerochara valida (Z. W. Li) comb. nov. , Sphaerochara sp.。讨论相关种的国内外地层分布,将下沟组上部地质时代归为早白垩世巴雷姆期。  相似文献   
149.
云南丽江早泥盆世棘鱼类微体化石的首次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云南丽江县鸣音区阿冷初早泥盆世山江组 (Lochkovian EarlyPragian)和阿冷初组(Middle LatePragian)棘鱼亚纲微体化石。这些化石被归属于 4属 5种 ,其中包含 1新属 2新种。这是西藏—滇西区棘鱼类化石的首次报道。不同于华南区棘鱼类的组成 ,丽江早泥盆世棘鱼类以栅棘鱼目属种为主 ,缺少锉棘鱼目属种。它与国外对比 ,则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中部同时代的棘鱼类表现出较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0.
H2O2诱发人成纤维细胞衰老样变化的基因表达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 5 0 μmol/LH2 O2 作用体外培养的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 4次 ,使之出现不可逆的衰老表型 .提取年轻细胞及H2 O2 处理早老细胞的mRNA ,以荧光物Cy3标记年轻细胞cDNA ,Cy5标记H2 O2 处理的细胞cDNA ,并与点有 40 96条人类基因的芯片杂交 ,利用计算机数据处理判断基因是否存在表达差异 .结果显示 :有 12 3种基因的表达变化较显著 ,这些基因参与细胞周期进程、细胞代谢及蛋白质修饰、细胞外基质及细胞骨架蛋白的形成和调节、炎症反应、调节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和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