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2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70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目的:分析因症状性盆腔器官脱垂(POP)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POP接受手术治疗的1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全盆底重建术97例,阴道骶骨固定术22例,传统手术(经阴子宫切除+阴道壁修补术)57例。回顾性分析不同术式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疗效及病人生活质量评分及性生活影响等相关资料。结果:1三组手术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费用上均存在不同的差别。其中盆底重建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及骶骨固定组(P=0.00)。2176例患者中有163例患者完成术后12个月随访。其中传统手术组患者的客观治愈率低于其他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种术式术后6、12个月PFDI-20评分均较术前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PFDI-20评分比较无差异;术后12个月传统手术组评分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术后恢复性生活的患者当中,盆底重建组及传统组中有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性交痛,而骶骨固定组其性生活较前术前明显改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新发尿失禁的比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术式各具优缺点,但均为症状性POP的有效治疗方式。在临床应用中,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年龄、合并症、性生活要求及经济情况等,制定和选择最合理的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992.
采用L9(33)设置3因素(包括氮、磷和钾肥)3水平(N单株施用量分别为0、10和20 g,P2O5单株施用量分别为0、4和8 g,K2 O单株施用量分别为0、6和12 g)正交实验,在2015年3月和4月分2次施肥,对9个施肥处理组施肥前后2年生桂花品种‘浦城丹桂’( Osmanthus fragrans ‘Pucheng Dangui’)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分别对各指标间的相关性以及各生长指标与施肥成本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 N、P2 O5和K2 O单株施用量均为0 g)相比,各处理组幼苗的株高和地径增长量及全株干质量总体上显著提高(P<0.05)。3月份至10月份,各处理组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Chla)和叶绿素b(Chlb)含量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在12月份明显升高;而施肥后(6月份至12月份)各处理组叶片的Chla/Chlb比值总体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并且在12月份显著高于对照组。施肥后,各处理组叶片的SOD和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呈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后,全株干质量与株高增长量和地径增长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并与P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株高增长量与地径增长量和Chla/Chlb含量比值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Chla含量与Chlb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施肥成本与幼苗的株高增长量和地径增长量及全株干质量均呈线性关系,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 A8(N、P2O5和K2O单株施用量分别为20、8和6 g)和A7(N、P2O5和K2O单株施用量分别为20、4和0 g)处理组的幼苗生长指标较高且差异不明显,但A8处理组的单株施肥成本高于A7处理组。研究结果表明:氮、磷和钾肥合理配施能够有效调节‘浦城丹桂’幼苗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并可促进幼苗生长。综合考虑施肥成本和生长指标,单株分别施用N和P2 O520和4 g较适宜‘浦城丹桂’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993.
不同施肥处理对木棉叶片光合特性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25(53)正交实验设计设置不同氮、磷和钾肥施用量及配比﹝单株施用量分别为CO(NH2)22.0、4.0、6.0、8.0和10.0 g,Ca(H2PO4)24.0、6.0、8.0、10.0和12.0 g,KCl 0.6、1.2、1.8、2.4和3.0 g﹞,并设置不同复合肥施用量(单株施用量分别为10、20、30、40和50 g),比较了施肥后第1至第3个月木棉( Bombax ceiba Linn.)幼苗叶片光合指标﹝包括净光合速率( Pn)、水分利用效率( WUE)、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 Fv/Fm )和叶绿素相对含量( SPAD)﹞和幼苗生长指标(包括株高增长量、地径增长量和叶面积增长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总体来看,不同施肥处理组木棉幼苗叶片的Pn和WUE值升高,幼苗的株高增长量、地径增长量和叶面积增长量增加,但不同施肥处理对叶片Fv/Fm和SPAD值的影响较小;复合肥对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也较小。在施肥后的第1至第3个月,单株施用量氮肥4.0或6.0 g,磷肥4.0或8.0 g,钾肥1.2、1.8或3.0 g处理组幼苗叶片的Pn和WUE值显著高于对照(不施肥)和大多数处理组;单株施用量氮肥4.0或6.0 g、磷肥4.0~12.0 g、钾肥1.2~3.0 g处理组幼苗的株高增长量、地径增长量和叶面积增长量也均较高。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氮肥对木棉幼苗光合生理特性及生长的影响最大,钾肥次之,磷肥最小。综合考虑Pn值、WUE值、株高增长量、地径增长量和叶面积增长量,木棉苗期的适宜单株施肥量为N 1.84或2.76 g、P2 O50.72~2.16 g和K2 O 0.72~1.80 g。  相似文献   
994.
《植物生态学报》2016,40(8):735
Aims Over the past twenty years, most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ing (BEF)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species diversity on single or just a few ecosystem functions. However, ecosystems are primarily valued for their ability to maintain multiple functions and services simultaneously (i.e. multifunctionality here- after).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d the constantly perfected concept of “multifunctionality”, and then tried to make some modifications to the current mainstream quantitative metho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multifunctionality of grassland communities with the management of clipping, enclosure and grazing in Inner Mongolia,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ultifunctionality and species diversity. Methods In free grazing grassland, four sites were set and each site wa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o conduct enclosure and clipping management respectively. After seven years, 15 quadrats (1 m × 1 m) were established for each type of management in each site (total 60 quadrats for each type) using the regular arrangement method; as a control, we also established 20 quadrats (two sites) in grazing grassland. For each quadrat, we carried out plants census and collected soil mixture sample, measuring 16 soil variables, and then calculated the biodiversity indices and multifunctionality index (M-index) by means of factor analysis. Important finding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indexes by the two evaluation methods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at both quadrat and site scale, suggesting that our modified method was reliable. Over-grazed communities had the lowest biodiversity indices and their most soil indicators were also low, showing obvious degradation features. Enclosure and clipping communities (seven years) had higher biodiversity and better soil indicators. The rank of M-indexes was clipping community (0.2178) > enclosure community (0.0704) > grazing community (-0.8031). The vegetation was distributed mainly along the gradients of water and fertility. Among the biodiversity indices, evenness (Pielou) index and richness (Margelf) index were most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multifunctionality, and their explanatory power (R2) for M-index were higher at site scale (R2 = 0.5921, p = 0.0093; R2 = 0.7499, p = 0.0007) than at quadrat scale (R2 = 0.1871, p < 0.0001; R2 = 0.1601, p < 0.0001), indicating study scal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terminants of multifunctionality. At both quadrat and site scales, M-indexes is a linear positive function with species evenness and a hump-shaped function of species richness. Therefore, in contrast to enclosure, clipping was more conducive to maintain the 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 in this region, and the ecosystem with moderate specie richness, where these species are evenly distributed might have better multifunctionality.  相似文献   
995.
以川中丘陵区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坡耕地、坡改梯、甜橙林和水保林4种土地利用方式以及裸地(对照)对0~10和10~20 cm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同一土地利用方式下,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随土层加深而减小,而土壤容重则相反,全钾层间差异不大.相同土层甜橙林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全磷、有效磷含量最大,容重最小,水保林全氮、碱解氮含量最高,水保林0~10 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最高,甜橙林10~20 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最高.0~10 cm土层,灰色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水保林(0.9441)、甜橙林(0.8858)、梯平地(0.6300)、裸地(0.5397)、缓坡耕地(0.4714);10~20 cm土层,灰色关联度依次为水保林(0.8919)、甜橙林(0.8401)、梯平地(0.5773)、裸地(0.5301)、缓坡耕地(0.5175).水保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作用最佳,缓坡耕地改良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996.
磷肥施用方式及类型对冬小麦产量和磷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不同磷肥施用方式和种类对冬小麦生长和当季磷素吸收的影响.磷肥种类为磷酸二氢钙(MCP)和磷酸氢二铵(DAP),施用方式包括表面撒施,种子正下方5 cm条施,种子下方5 cm、偏3 cm条施,种子下方5 cm、偏10 cm条施,种子正下方20%土体混施5种.结果表明: 种子正下方5 cm条施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最高,其中磷酸二氢钙的产量达到7.63 t·hm-2,磷酸氢二铵的产量达到7.99 t·hm-2,分别较农民习惯撒施方式增产10.3%和10.7%.在5种施磷方式中,偏10 cm条施的小麦产量最低(6.60~6.77 t·hm-2).种子正下方5 cm条施和20%土体混施处理的小麦总吸磷量均处于较高水平(34.4~35.6 kg·hm-2),偏10 cm条施在小麦各生长阶段的吸磷量均显著低于其他施磷方式,但磷酸氢二铵偏10 cm条施的小麦总吸磷量较磷酸二氢钙高11.9%.表明将磷肥近距离集中施用于种子附近为该地区较为合理的施磷方式,在偏远距离条施下磷酸氢二铵对小麦的磷素吸收利用效果优于磷酸二氢钙.  相似文献   
997.
刘欢  王超琦  吴家森  郭联华 《生态学杂志》2016,27(10):3123-3128
以1年生无性系杉木幼苗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方法,设定对照、常规施肥和3个指数施肥共5个处理,施氮总量分别为每株0、0.5、0.5、1.0、2.0 g,施氮20次,间隔为10 d,施氮210 d后,测定杉木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养分含量.结果表明: 施肥显著促进了杉木无性系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的增长,以施氮量1.0 g·株-1的指数施肥处理最佳,分别为59.0 cm、6.0 mm、52.99 g·株-1;杉木无性系苗木叶绿素荧光参数特征均表现为指数施肥显著大于常规施肥,其中指数施肥的光化学淬灭系数、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和PSⅡ的有效量子产量均随施氮总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施氮量为1.0 g·株-1时达到最佳,分别为0.89、35.79和0.71.杉木无性系苗木氮含量表现为叶>根>茎.与对照相比,常规施肥根、茎、叶的氮含量分别增加39.6%、16.6%和41.1%,指数施肥根、茎、叶的氮含量分别增加22.6%~81.4%、27.3%~152.6%和73.6%~135.5%.施氮量为1.0和2.0 g·株-1的指数施肥处理杉木幼苗根、茎和叶氮含量均显著大于常规施肥,而不同器官磷含量和钾含量无显著差异.从苗木生长性状、叶绿素荧光参数特征、植株氮磷钾含量等综合考虑,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1.0 g·株-1的指数施肥是杉木无系性苗木温室培育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用化肥减量和分期施肥、增施有机肥来替代化肥是提高半干旱区全膜覆盖垄沟种植马铃薯水、肥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在4年大田定位试验基础上,设置传统施肥(F)、化肥减量25%花期追施(DF)、化肥减量50%花期追施并增施有机肥(OF)3种养分管理模式,通过测定马铃薯不同生育期的土壤含水量和产量,计算阶段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施肥方式对半干旱区马铃薯耗水过程的调控及其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马铃薯花期的土壤贮水量DF最高,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花后DF和OF的耗水深度较F有明显增加趋势.与F相比,2011—2014年DF花前耗水量显著下降,花后耗水量分别增加了36.2%、23.0%、24.8%和19.0%;OF未显著降低马铃薯花前耗水,但2011、2012年花后耗水量增加了20.7%和16.3%.DF的马铃薯块茎产量在2012—2014年较F平均增加2595.1 kg·hm-2,水分利用效率(WUE)在2013、2014年分别显著增加14.4%和6.3%,达到显著差异;OF在2011—2014年平均马铃薯块茎产量较F增加了2945 kg·hm-2,且WUE在2012—2014年显著高于F.DF和OF均能显著调节马铃薯花前花后耗水量,使马铃薯块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但OF的增加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999.
为了解决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中的监测问题,在无需引入其他监测源的情况下,通过研究HIFU回波基波与二次谐波的多尺度模糊熵(MFE),提出了一种生物组织变性辨析新方法。HIFU回波信号通过谱减法去噪后,利用信息散度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KLD-VMD)提取其基波与二次谐波分量,然后结合基波与二次谐波的MFE对组织进行变性识别,并使用等错误概率(EER)评价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研究还比较了KLD-VMD与VMD、经验模态分解(EMD)和固有时间尺度分解(ITD)等其他分解方法,结合MFE分析了其辨析变性组织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基于KLD-VMD和MFE的组织变性识别其EER达到5.1%,相较于其他方法表现出了更好的识别效果;结合基波和二次谐波的识别结果比使用单一特征参数更好。该研究为HIFU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监测方法,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产力与多样性评价指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稳定性、持续性、均衡性进行了分析,并将三者加权平均作为生产特性指数,乘以多年平均的生产率作为综合生产力,以反映系统的生产力水平及生产特性.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特性提出了协调性(多样性)的量化指标,并提出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