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黑木耳新品种‘农黑2号'是以亲本‘木耳黑龙3号'和‘黑耳9号'的单孢进行杂交,从70个杂交组合中选育的新品种。工厂化栽培条件下,‘农黑2号'单潮出菇鲜重平均为336.4g/袋,干重平均为28.5g/袋,流耳率平均为3.8%。‘农黑2号'具有抗杂能力强、流耳率低、单潮产量高等优点,且能够很好地适应工厂化栽培条件。  相似文献   
92.
通过3种不同的嫁接方式(T1.大枝锯口嫁接;T2.短截后嫁接;T3.重回缩后在新梢上嫁接),将‘石硖’龙眼品种更新为晚熟、果大的‘良庆1号’品种,并探索嫁接成活率高、新品种产量恢复快的嫁接模式。结果表明:接口粗度(直径)0.5~1.5 cm(T2)的‘良庆1号’嫁接在‘石硖’龙眼1~2年生枝上,接穗数量多、成活率高、成活接穗数显著高于T1和T3处理。T1、T2、T3的单株平均成活率依次为27.27%、63.10%、72.73%,单株平均成活接穗数分别为3、45、8个,2012年9月份于嫁接当天测量3个处理的冠径,依次为165.7、358.3、154.3 cm,树高依次为138.7、206.7、163.0 cm,3个月后的冠径依次为181.3、370、168.3 cm,树高依次为169.7、223.3、173.3 cm;2013年春季测定不同处理平均单株花穗数依次为0、40、2个;三个处理的根系垂直分布主要集中在0~60 cm,T2的根数显著高于T1和T3,在距离树干50 cm处土壤深度为0~60 cm范围内的根数依次为37、72、18条,T2的根系水平分布比T1和T3广,主要集中在距离树干0~100 cm的范围内;T2的光化学猝灭系数最高,光合活性强,且显著高于T1。以上结果说明T2的综合效果显著优于T1和T3。  相似文献   
93.
研发动态     
我国成功培育世界首例赖氨酸转基因克隆奶牛吉林大学近日成功培育了一头携带转入赖氨酸基因的克隆牛犊。作为人类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体细胞核  相似文献   
94.
池蝶蚌胚胎发育与繁殖季节性腺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育儿囊中单细胞胚胎为材料,通过连续观察、人工体外培养等方法,对繁殖季节池蝶蚌的生殖腺特性、生殖细胞形态、胚胎发育过程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年满4冬龄池蝶蚌卵巢的相对怀卵量为(2.25±1.09)×103粒/g,绝对怀卵量为1.93×104~1.03 × 105粒;性腺指数为24.09%±0.33%;在体外用自制培养液培养的胚胎,部分能正常分裂发育至桑椹期,其胚胎发育过程经历了4个时期,即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钩介幼虫期.在18~23℃的水温下,胚胎发育历时约12 d;胚胎发育的最适水温为20~30℃.此外,通过池蝶蚌外鳃的特征可初步判断胚胎发育的时期.研究结果可为池蝶蚌人工繁殖、新品种培育及种质资源保护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植物应答低温胁迫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计淑霞  戴绍军  刘炜 《生命科学》2010,(10):1013-1019
低温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环境胁迫因子之一,而植物响应低温胁迫是一个多因素协同作用的过程,涉及到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尤其是低温下植物体内生理生化、细胞骨架结构及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改变及相关机制,一直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该文主要从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等角度入手,将低温胁迫下植物对低温的响应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着重对植物通过细胞内部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来抵御或适应低温,尤其对细胞骨架,以及低温信号转导受体及中间体、下游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在细胞内部的调控及应答机制等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为耐低温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及农业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6.
白掌新品种的引进与栽培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5个白掌新品种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同时介绍其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7.
1 航天搭载,太空(空间)诱变 航天搭载,空间诱变可以简称为航天诱变育种,亦称太空育种.它是将农作物种子或供试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或宇宙飞船,送到距地球200~400km的太空,利用空间宇宙射线的强辐射在高真空、微重力和交变磁场等特殊环境中进行诱变处理,使供试的农作物种子和材料产生变异,返回地面后筛选、培育出符合要求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98.
中昌大果花楸是由俄罗斯引进的欧洲花楸(Sorbus aueuparia)筛选出的新品种。其果大,最大直径达1.1cm,托叶宿存,叶背无毛,抗病虫害能力强,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99.
鱼类遗传育种中生物学方法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遗传育种是指利用生物学方法对鱼类进行遗传选择或改造,从而获得新型改良鱼类的过程;它可以通过人为选择优势遗传性状或者通过整合或改变已有的遗传性状而达到遗传改良的目的.鱼类遗传育种是一个从稳定品系中筛选或研制变异品系,再从变异品系中培育稳定品系的循环过程.鱼类良种的培育成功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良种的饲养、加工、销售、休闲等后续产业的发展,这在渔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包括传统选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和单性控制育种在内的选择育种技术,综述了杂交育种(近缘和远缘杂交)、细胞核移植、生殖干细胞和生殖细胞移植、人工雌核发育和雄核发育技术、多倍体育种在内的性状整合育种技术,以及以转基因育种为代表的性状改造育种技术,乃至这些育种技术在鱼类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同时结合本实验室在鱼类远缘杂交、雌核发育和雄核发育等染色体倍性育种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国内外鱼类育种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概述.  相似文献   
100.
<正>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组建的国家级专业从事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的科研实体。该"中心"以拥有国内较强的天然药物研究开发力量的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具备天然药物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实际经验和应用开发能力的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单位,致力于先进的天然药物提取分离工程技术、配套生产设备和新型分离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同时进行高科技含量的天然药物新品种的研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