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8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99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5,6-二氯-吲哚乙酸对革新烟草愈伤组织生长有影响。当愈伤组织在MS_0(对照)和MS 2,4-D培养基上培养22d时,生长停滞,细胞已呈空泡状,正常的超微结构完全破坏,细胞器不复存在,愈伤组织明显褐化。但在MS 5,6-Gl_2-IAA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仍能正常生长,鲜重和干重下降亦明显延缓,细胞含有原生质内含物,各种细胞器的超微结构仍保持正常。此外,后者的SOD同工酶也明显不同于其它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暗示5,6-Gl_2-IAA对烟草愈伤组织衰老的延缓作用可能与SOD同工酶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2.
本研究以掘氏疫霉P“yl口外埔o,o dr~cksleri丁ucke r野生型菌株的单游动孢子无性系为亲本,测定了自交、杂交后代交配型的遗传,经Kmno·处理引起的交配型变异以及Ft代可自孕单卵孢株有性生殖后代交配型的遗传与变异。聚碳膜间隔配对诱导A,和^,菌株自交产生的卵孢子经H zot处理索0激萌发(萌发率1 z~16%)获得单卵孢株。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t和A,亲本自交st代单卵孢株均保持与亲本一致的交配型。用KMnO.处理上述卵孢子导致A-和^z亲本的部分s一代单卵孢株出现自孕现象,少数A,亲本自交后代改变为A:交配型;从A。交配型亲本的s-代可自孕菌株产生的卵孢子萌发所建立的单卵孢株中,同时获得扎和^。交配型菌株。上述结果不支持San somc关于疫霉菌AhA,交配型分别由纯合、杂合基因控制的假说,进一步证明了Ko关于交配型抑制因子控制交配型表达的假说的合理性。 掘氏疫霉种内菌株直接配对产生的卵孢子用HtO,刺激萌发获得Ft代单卵孢拣。测定结果表明,在F。代出现A。A,、A,A;、A口4种交配型的单卵孢株,其比例因不同亲本组合而有较大差异oF。代出现的^。A,菌株自孕产生的卵孢子经HtO,处理刺激萌发建立自交系,观察到^。^:交配型在有性生殖后代发生分离,各交配型比例因亲本不同而异o A·At菌株的自孕能力在单游动孢子无性系后代可稳定遗传,认为F-代出现的AJAt个体来自亲本的杂交。AtA-单卵孢株保藏4~6个月后大多仍具自孕能力,少数改变为Az交配型。  相似文献   
103.
104.
Two strains which belong to the same serotype of Shigella were isolated from the bloody-pus stool of two patients (in 1986) and is report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were identical both showing agglutination in low titer with serotype 8 of S. dysenteriae and serotype 4 of S. boydii when the two strains were checked well with all kinds of diagnostic antisera and vice versa, ie the antisera produced by the two strains were also checked well with sera prepared with the representative strains of all Shigella spp. No cross agglutination with O6, O7, and O150 of E. coli were found. Consequently, It appears to be a new serotype of Shigella. These two strains possess the ability of causing keratitis in guinea-pigs as well as invading epithelial cells, the DNA of both strains in agarose-electrophoresis showed a large plasmid, indicating that they are virulent strains possessing invasive ability.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se two strains belonged to Shigella boydii as they fermented mannitol and non-related antigenically with Shigella flexneri. Since serotype 1-18 of S. boydii have been reported recently, we propose that this new serotype should be serotype 19 of Shigella boydii.  相似文献   
105.
磁场对Frankia SP.的生长和固氮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鸿宾  刘信 《微生物学报》1990,30(2):149-153
  相似文献   
106.
智力障碍、阿尔兹海默氏病等学习记忆相关疾病由于致病原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确,至今仍缺少有效的防治措施。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作为神经信号传递通路中重要的信号分子,是与学习和记忆相关的重要调节蛋白。CaMKⅡ功能的失调会诱发多种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疾病。目前在编码CaMKⅡ的基因上已发现多种引起智力障碍的从头突变,但具体的致病机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该文重点介绍了CaMKⅡ在学习和记忆中的作用,总结了CaMKⅡ突变引起的学习记忆相关疾病及在智力障碍上可能的致病机理,并讨论了如何以其作为新的靶点开发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个性化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7.
潘汝亮  彭燕章 《动物学报》1992,38(2):128-135
本文利用三维笛卡儿空间座标对菲氏叶猴(Presbytis phayrei)和黑叶猴(P.francoisi)颅骨的形态结构作了比较研究,描绘了它们的侧视和俯视投影图形。结果表明,两种投影图形均显示黑叶猴的颅骨大于菲氏叶猴,且显著性增大的区域出现在眉点、囟门、枕骨大孔附近和下颌骨体的高度。但菲氏叶猴较黑叶猴具有更凸的面颅。据枕骨隆突至眉点的侧视投影弧长,两种叶猴的数学模式均为:Y=a+bX-cX~2(R=0.92)。从侧视投影看,两种叶猴自枕骨隆突至眉点主要表出大小的不同。若据俯视投影图,两种颅骨的差异主要出现在外耳道以前的部分。黑叶猴较菲氏叶猴具有十分显著性增高的下颌骨体以及相对应更发达的咬肌和咀嚼器官,这很可能与它取食更多的果类食物有关。  相似文献   
108.
肖迪  刘轶  李开隆  郑密  曲冠证 《植物研究》2020,40(4):593-601
克隆小黑杨HD-ZIP家族基因PsnHB13,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过表达载体构建、烟草的遗传转化。结果表明小黑杨PsnHB13基因cDNA全长870 bp,编码289个氨基酸。成功构建植物过表达载体pROKⅡ-PsnHB13,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将外源基因转入野生型烟草。检测结果显示PsnHB13已成功整合入烟草基因组中,并在mRNA水平表达。通过观察转基因烟草的生长,发现过表达PsnHB13基因的烟草与野生型相比出现叶面积变小、叶型变长,根系生长缓慢,花朵变小等明显表型。说明PsnHB13基因主要对烟草叶片、根系及花的生长发育起到负调控作用。本文为研究PsnHB13基因对杨树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9.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情况及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进而指导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一般情况,内容包括骨折块情况、骨折类型、骨质疏松情况、软组织情况与体质。术后随访12个月,评价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踝关节跖屈度、踝关节背伸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记录所有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结果:40例研究对象中,使用克氏针张力带11例,Herbert螺钉10例,解剖锁定钢板7例,解剖复合钢板6例,1/3管型钢板6例。骨折块较小、外踝撕脱性骨折的患者主要应用克氏针张力带;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主要应用解剖锁定钢板;软组织条件不佳或受损的患者主要应用Herbert螺钉或1/3管型钢板;超重或肥胖患者主要应用解剖复合钢板;瘦弱患者主要应用1/3管型钢板。末次随访时,5种内固定方式患者的踝关节背伸度、踝关节跖屈度、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5种内固定方式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踝关节骨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方式,不同内固定方式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虽存在差异,但最终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