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6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2428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333篇
  2012年   519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416篇
  2009年   430篇
  2008年   532篇
  2007年   487篇
  2006年   448篇
  2005年   462篇
  2004年   462篇
  2003年   553篇
  2002年   553篇
  2001年   442篇
  2000年   398篇
  1999年   359篇
  1998年   338篇
  1997年   446篇
  1996年   390篇
  1995年   459篇
  1994年   421篇
  1993年   393篇
  1992年   347篇
  1991年   304篇
  1990年   279篇
  1989年   263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记述蚁蛉科Myrmeleontidae蚁蛉属Myrmeleon中国1新纪录种,狭翅蚁蛉Myrmeleon trivialis Gerstaecker,1885;提出藏蚁蛉Myrmeleon zanganus Yang,1987为狭翅蚁蛉Myrmeleonon trivialis Gerstaecker,1885的新异名.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匈牙利绍莫吉州博物馆和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动物博物馆.  相似文献   
992.
记述采自云南省石林县陆生贝类1新种,即石林管螺Phaedusa shilinensis sp.nov.,文中对新种形态特征、栖息环境进行了描述,并对其相似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93.
记述锦织蛾属PromalactisMeyrick4个种,包括新种掌锦织蛾P.palmata sp.nov.和仿丽头锦织蛾P.subcolacephala sp.nov.,中国新纪录种西锦织蛾P.sineviLvovsky,1986和斯锦织蛾P.svetlanaeLvovsky,1985。文中提供了每个种的成虫和外生殖器特征图。掌锦织蛾,新种Promalactis palmata sp.nov.(图1,5,9)本种外形和外生殖器特征与显锦织蛾P.epistactaMeyrick,1908近似,但本种雄性外生殖器抱器背基部突起呈叶状,抱器瓣端部1/3近似掌状,阳茎基环侧叶末端达背兜2/3处,阳茎具2枚角状器。显锦织蛾P.epistacta雄性外生殖器抱器背基部突起柳条状,抱器瓣端部钩状,阳茎基环侧叶不明显,阳茎具1枚角状器。正模♂,贵州省绥阳县宽阔水保护区,海拔1500m,2010-08-12,杨琳琳采,外生殖器玻片号DZH10243。副模:2♂♂,3♀♀,2010-08-10~13,其它资料同正模,1♂,1♀,2010-08-16,杜喜翠采,采集地点同正模(外生殖器玻片号DZH10244♀,DZH10245♀,DZH10247♂,DZH10249♀,DZH10250♂)。分布:中国(贵州)。仿丽头锦织蛾,新种Promalactis subcolacephala sp.nov.(图2,6)本种与丽头锦织蛾P.colacephalaWang,LietZheng,2000非常近似,但雄性外生殖器抱器瓣末端背面有1钩状突起,阳茎末端无刺状突起。丽头锦织蛾P.colacephala雄性外生殖器抱器瓣末端背面有1直的突起,阳茎末端有1弯曲的刺状突起。正模♂,贵州省绥阳县宽阔水保护区,海拔840m,2010-06-09,杨琳琳采,外生殖器玻片号DZH10335。副模1♂,2010-06-08,其它资料同正模(外生殖器玻片号DZH10253)。分布:中国(贵州)。西锦织蛾Promalactis sineviLvovsky,1986中国新纪录(图3,7,10)Promalactis sineviLvovsky,1986:39.分布:中国(北京、河北、山西、辽宁);俄罗斯(远东)。斯锦织蛾Promalactis svetlanaeLvovsky,1985中国新纪录(图4,8,11)Promalactis svetlanae Lvovsky,1985:101;ParketPark,1998:57.分布:中国(黑龙江);俄罗斯(远东)。  相似文献   
994.
系统地研究拟大磨蚱属Macromotettixoides Zheng种类,共计有6种,其中有1新种,郑氏拟大磨蚱Zhengitettix zhengi sp.nov.。文中记述每个种的引证和分布地区,并附有分种检索表。郑氏拟大磨蚱,新种Zhengitettix zhengisp.nov.(图1~7)新种与本属其它已知种主要区别如下:前胸背板前缘平直;侧面观,前胸背板上缘近平直;缺前、后翅。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正模♀,广东梅县,雁洋(阴那山),海拔600m,2009-08-13,邓维安采。副模:4♂♂,12♀♀,同正模;1♀,福建武平(平川西山),2009-08-17,邓维安采;1♀,江西安远(三百山),海拔1000m,2009-08-19,邓维安采。词源:新种种名以郑哲民教授的姓氏命名,以示对郑教授在分类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敬意。  相似文献   
995.
记述了采自我国西藏和甘肃的小赫甲螨属1新种,郑氏小赫甲螨Hermannniella zhengi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郑氏小赫甲螨,新种Hermanniella zhengisp.nov.(图1~16)新种以后背板背面小孔状花纹与杜氏小赫甲螨H.dubininiSitnikova,1973、微毛小赫甲螨H.microsetosa Hammer,1966、长毛小赫甲螨H.longisetosaHammer,1966相似,但新种以吻端有凹陷和后背板第3若螨毛f1指向前而不同于这3个已知种。除此之外,新种与杜氏小赫甲螨的区别为:新种梁毛与梁间毛端部尖,感器端部无膨大,被稀疏小刺,后背板背面小孔状花纹的6个点(有时为5或7个)间由细线连接成规则多边形,后缘成体毛4对,光滑;杜氏小赫甲螨梁毛和梁间毛端部钝圆,感器端部被小刺且略膨大,后背板背面花纹为无细线相连的不规则分散小孔,后缘5对成体毛,略被小刺。新种与微毛小赫甲螨的区别为:新种吻毛外表面被小刺,后背板背面花纹为大小均一的小孔,小孔之间有细线连成规则多边形;微毛小赫甲螨吻毛光滑,后背板上的小孔状花纹排列规则,成行但不连接成...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中国芫菁科5族11属19种(亚种)后翅翅脉、翅关节和翅基部综合特征的比较形态学研究,归纳了族级特征,并用Hennig 86(1.5)软件对其后翅综合特征进行支序分析得出它们之间初步的进化关系,即栉芫菁族Nemognathini+(齿角芫菁族Cerocomini+(豆芫菁族Epicautini+(绿芫菁族Lyttini+斑芫菁族Mylabrini)))。  相似文献   
997.
利用28S rDNA D1部分基因序列对直突摇蚊亚科代表性属级阶元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测定了12个内群属和2种外群的28SrDNAD1片段,并结合GenBank中3个同亚科种类该基因的同源序列进行了分析。采用2种建树方法(距离邻近法NJ和最大俭约法MP)分析了直突摇蚊亚科内属级分类单元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滨海摇蚊属Clunio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基部,与该属营海洋生活的特殊性一致。心突摇蚊属和真开氏摇蚊属互为姐妹群,流环足摇蚊属和刀突摇蚊属互为姐妹群,此结果与基于形态学的系统发育研究相结果一致。其它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因尚无前人研究而有待做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同时证明28S rDNA D1基因片段在分析摇蚊科昆虫属级及属内阶元关系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8.
报道在我国发现的针尾姬蜂属Pion Schiφdte,1839的种类:沁源针尾姬蜂P.qinyuanensis Chen,Shenget Miao,1998,宜丰针尾姬蜂,新种P.yifengensis sp.nov.。指出了新种与近似种的鉴别特征并附彩色特征图。  相似文献   
999.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广西产凤尾蕨科及其近缘科蕨科、姬蕨科和碗蕨科5属9种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详细描述了9种植物孢子的形态及表面纹饰特征.井栏边草、刺齿凤尾蕨、隆林凤尾蕨、剑叶凤尾蕨、林下凤尾蕨、蕨和碗蕨植物的孢子为三裂缝,辐射对称;极面观为钝三角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或超半圆形;栗蕨和姬蕨植物孢子为...  相似文献   
1000.
《植物杂志》2011,(9):94-95
半边莲又名山梗菜、六倍利,为桔梗科半边莲属(Lobelia)草本植物,有250种以上,广布于全球,大部份生长在赤道南北的温带和热带地区。我国有20种,分布于长江以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