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田佳 《生物学通报》2004,39(6):56-56
以咖啡双点蟋(Gryllus bimacuratus)产卵瓣运动肌肉上的传出神经细胞外染色为例介绍一种神经细胞外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932.
玉米灰斑病是由玉米尾孢菌(Cercospora zeine)和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玉米叶部病害之一。以玉米灰斑病抗病自交系Suwan1和感病自交系HM01构建的BC1F1群体为研究材料,在自然发病条件下通过对BC1F1群体中玉米灰斑病的抗性鉴定,选择30株抗病材料和30株感病材料分别构建DNA抗、感混池。在对两个混池进行高通量测序后,通过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得到两个极端混池中的变异信息。利用高质量SNP标记对应的两个混池中测序深度差异进行统计检验,成功鉴定了29个玉米灰斑病抗性QTL (quantitative trait loci)。利用MaizeGDB网站在29个抗病QTL内共搜索到2 768个基因,通过Phytozome网站与拟南芥和水稻基因组进行同源比对,在1号、5号和10号染色体上分别确定了1个基因作为抗玉米灰斑病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933.
杨顺义  岳秀利  王进军  沈慧敏 《昆虫学报》2013,56(10):1152-1159
【目的】 筛选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敏感品系(SS)、 抗阿维菌素品系(Av-R)和抗螺虫乙酯品系(Sp-R)中合适的内参基因, 研究二斑叶螨不同抗性品系CYP392E亚家族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 qRT-PCR)技术, 对二斑叶螨α-tubulin, β-actin, ELFn, GAPDH, 5.8S rRNA基因和SDHA共6个看家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以期筛选出合适的内参基因,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二斑叶螨不同品系P450酶系CYP392E亚家族基因的表达量差异。【结果】在二斑叶螨SS, Av-R和Sp-R品系中稳定性最高的内参基因为ELFn。以ELFn为内参基因, CYP392E7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二斑叶螨Av-R品系中显著高于SS品系(P<0.05), 为后者的2.18倍, 而在Sp-R品系和SS品系中差异不显著; 其余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2个抗性品系中均没有增加, Av-R品系的CYP392E4, CYP392E9和CYP392E10基因以及Sp-R品系的CYP392E1和CYP392E9基因相对表达量甚至显著下调, 分别为SS品系的48%, 74%, 65%, 63%和73%。【结论】在二斑叶螨SS, Av-R和Sp-R品系中ELFn为理想的内参基因, Av-R品系CYP392E4, CYP392E7, CYP392E9和CYP392E10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显著变化可能与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形成有关, Sp-R品系CYP392E1和CYP392E9基因也可能与二斑叶螨对螺虫乙酯的抗性形成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934.
印象初  陈珍珍  印展 《昆虫学报》2013,56(10):1203-1207
记述了我国辽秃蝗属Liaopodisma 3个种, 包括2新种: 台中辽秃蝗Liaopodisma taichungensis sp. nov.和台湾辽秃蝗Liaopodisma taiwanensis sp. nov.。台中辽秃蝗L. taichungensis sp. nov.同千山辽秃蝗L. qianshanensis Zheng, 1990近似, 不同之处为黑色眼后带不明显, 前胸背板中隆线几乎不见, 雄性前翅长为宽的1.8倍, 雄性中胸腹板中隔向后渐宽大, 雄性后足胫节外侧具10刺。台湾辽秃蝗L. taiwanensis sp. nov.的后足股节下侧红色, 前翅中部不加宽且前、 后缘几乎平行, 可与本属其余2已知种区别。并附辽秃蝗属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935.
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的抗性选育及解毒酶活力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明确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对甲氰菊酯产生抗性的机理,在室内模拟田间药剂的选择压力, 用甲氰菊酯对二斑叶螨敏感品系(S)进行逐代汰选,选育至38代时, 获得了抗性倍数( resistance ratio, RR)为247.35的抗甲氰菊酯品系(Fe-R)。对S和Fe-R解毒酶活性的分析表明,Fe-R38体内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 CarE)、酸性磷酸酯酶(acid phosphatase, ACP)、 碱性磷酸酯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ixed function oxidase, MFO)较S体内相应酶的活力显著升高(P< 0.05),其相对比值(R/S)分别为1.822,13.941,3.789,4.262和17.386。此外,筛选至第9,19,25,32代时,除Fe-R25和Fe-R32的MFO活性与S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外,其余解毒酶(CarE,ACP,ALP,GSTs)的活性与S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筛选至第38代时, 5种解毒酶的活力与S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说明二斑叶螨Fe-R随着筛选代数的增加(第25代后),MFO活性的上升可能是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36.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耕地苜蓿斑蚜种群发生的适宜生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不同时期耕地苜蓿斑蚜种群分布插值图与生态气候图、数字高程图进行叠加,分析了苜蓿斑蚜密度与生态环境和地理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苜蓿斑蚜的分布和发生程度与气候、地貌和海拔密切相关,苜蓿斑蚜在研究区的适宜生境为海拔1440~2000 m的半干旱平原区和半干旱丘陵区,最易暴发成灾的区域为海拔1600~1800 m的半干旱平原区.苜蓿斑蚜的适宜生境与不同时期的空间分布插值图相结合,可定量分析各生态区苜蓿斑蚜种群的空间动态.  相似文献   
937.
利用抗生素喷施黄金葛叶片减轻冻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91μg/mL氨苄青霉素、91μg/mL硫酸链霉素混合对黄金葛(Scoindapsus aureum)叶生喷施,第15d下叶片,于-19℃下冷冻5min,结果表明:水处理叶片较未处理的对照叶片冻斑数目减少75%,冻斑厚度不变,冻斑均从叶片边缘开始。药品处理组冷冻5min未见冻斑;冷冻8min后,冻斑较对照减少95%,分布于叶片边缘。表明抗生素能明显减轻叶片的冻害。  相似文献   
938.
研究了中国金小蜂科、金小蜂亚科的痣斑金小蜂属Acrocormus Foerster,1856,描述2新种,美痣斑金小蜂Acrocrmus eucallus sp.nov.和棕唇痣斑金小蜂Acriocormus fuscussp.nov.,编制了中国痣斑金小蜂属分种检索表。美痣斑金小蜂Acrocrmus eucallus sp.nov.与榆痣斑金小蜂A.ulmi Yang较相似,新种与后者的主要区别为:盾纵沟伸至中胸盾片的1/2处;翅痣长为高的1.55倍;柄后腹长为宽的3.7倍,正模♀:河北献县,采集时间及采集人不详;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棕痣斑金小蜂Acriocormus fuscussp.nov.与五营痣斑金小蜂A.wuyingensis Yang相近,比较杨忠岐(1996)的描述,新种与后者主要区别为:唇基区具明显的册形刻点;前胸背板前缘具脊;并胸腹节具完整的侧褶;缘脉为痣脉的1.5倍。正模♀:黑龙江伊春,1978-08-12,廖定熹采。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939.
四川省直翅目-新属三新种记述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记述在四川青城山及大凉山地区采到的直翅目昆虫1新属3新种,即蚱科Tetrigidae的金沙江蚱Tetrix jinshajiangensis sp.nov.,斑腿蝗科Catantopidae的平尾蝗属Platycercacris gen.nov.,凉山平尾Plathcercacris liangshanensis sp.nov.,及突角稻蝗Oxya prominenangula sp.nov.,并附我国稻蝗属巳知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940.
二双斑唇瓢虫对矢尖蚧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顺祥  郭振中  熊继文  何永福 《生态学报》2001,21(10):1602-1606
研究了二双斑唇瓢虫(Chilocorus bijugus Mulsant)对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瓢虫雌成虫对矢尖蚧各虫态的功能反应呈Holling II型,瓢虫对矢尖蚧的捕食效应随捕食者个体间干扰作用的增加而下降,捕食作用率(E)随着瓢虫数增加呈幂函数下降曲线,温度对瓢虫的捕食效应具有显著的影响,寻找效率(a)和处置时间(Th)与温度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猎物密度对瓢虫生殖力的影响呈Logistic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