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7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148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9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新疆不同棉花品种烟粉虱实验种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26±1) ℃,相对湿度(75±1)%,光照L∶D=16∶8]研究了烟粉虱在新疆棉田主栽品种新陆早8号、新陆早16号、新陆早17号、中棉35号、抗5和岱80棉花品种上的存活率、产卵量和寿命等,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估测了种群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力(rm)、平均世代周期(T)和周限增长率(λ)等生殖力参数.结果表明:烟粉虱在不同棉花品种上的形态大小、发育历期、存活率及产卵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比较烟粉虱种群在6种棉花品种上的世代存活率和繁殖力,其在新陆早16号上发育速度最快、产卵量最高,而在抗5上各种生命参数相对较低.新陆早16号是烟粉虱种群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棉花品种,其次为中棉35号,抗5是烟粉虱种群最不适宜的品种.  相似文献   
992.
外源硒对大豆产量、植株氮磷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不同价态外源se对大豆产量、N、P含量及与N、P代谢密切联系的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浓度为0.25和0.5μg·g^-1土的Se^4+和Se^6+后,大豆产量、含N量及土壤脲酶活性增加,大豆含P量和土壤磷酸酶活性降低.当Se^6+浓度为0.5μg·g^-1土时,大豆植株含N量与土壤脲酶活性呈极显著的抛物线相关关系;Se^6+浓度为0.25μg·g^-1土时,大豆植株含P量与土壤磷酸酶活性呈极显著的抛物线相关关系。Se^4+处理的大豆N、P含量和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3.
化学催熟剂对油菜角果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两种化学催熟剂(敌草快和农达)对生长后期油菜角果的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系统(CAT、SOD、POD活性)、细胞膜透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敌草快催熟,油菜角果皮叶绿素含量下降,SOD、POD、CAT活性及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显著提高,导致角果膜脂过氧化,且作用强度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采用农达催熟,油菜角果皮叶绿素含量所受影响较小,SOD、POD和CAT活性上升缓慢,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加不明显.随着催熟时间的推移,油菜角果保护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这可能与催熟剂干扰酶系统分子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994.
鳞翅目昆虫化学感受器及其感受机理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慧  严善春  彭璐 《昆虫学报》2008,51(2):204-215
鳞翅目昆虫化学感受器是鳞翅目昆虫化学通讯的主要工具,将种间、种内及无机环境各种化学信息联系起来,从而使昆虫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本文综述了鳞翅目昆虫化学感受器的类型及化学感受机理新进展, 包括嗅觉途径、嗅觉感受相关蛋白、信息传导、编码、加工处理、整合输出、感受谱及味觉感受机理,为探索利用鳞翅目昆虫行为控制剂来监测、防治鳞翅目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长期施肥对黄土高原旱地黑垆土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27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黄土高原旱地黑垆土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土壤相比,黑垆土开垦后,0~10 cm和10~20 cm土层>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下降了21.35%和38.82%;0.5 mm以上各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5 mm和5~2 mm大粒径团聚体的下降幅度最大;而0.5~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却增加了104.75%和23.13%.0~10 cm土层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高于10~20 cm土层.单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5~2 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最多,>5 mm粒级次之;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和秸秆还田处理能显著增加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改善土壤团聚体的结构.各处理0~10 c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MD)均大于10~20 cm土层;自然土壤的团聚体MMD显著高于同层次耕作土壤,长期施肥处理MMD大于无肥对照,有机物质培肥处理明显高于化肥处理.土壤团聚体MMD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6.
简述了国内外对生物化感数学建模的研究近况,包括通过数学模型描述化感物质的赫米西斯(Hormesis)现象,化感作用在受体植物不同密度条件下的表达,植物残茬中化感物质的分解动态及受体植物的动态响应,环境中化感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在植物-昆虫-天敌系统中的应用等。并对化感数学建模领域的先驱机理模型An-Hormesis模型,An-Liu-Johnson-Lovett模型,和An_Residue模型做了简介。  相似文献   
997.
植物对重金属耐性的分子生态机理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适应重金属元素胁迫的机制包括阻止和控制重金属的吸收、体内螯合解毒、体内区室化分隔以及代谢平衡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的深入应用,控制这些过程的分子生态机理逐渐被揭示出来。菌根、根系分泌物以及细胞膜是控制重金属进入植物根系细胞的主要生理单元。外生菌根能显著提高寄主植物的重金属耐性,根系分泌物通过改变根际pH、改变金属物质的氧化还原状态和形成络合物等机理减少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目前,控制菌根和根系分泌物重金属抗性的分子生态机理还不清楚。但细胞膜跨膜转运器已得到深入研究,相关金属离子转运器被鉴定和分离,一些控制基因如铁锌控制运转相关蛋白(ZIP)类、自然抵抗相关巨噬细胞蛋白(Nramp)类、P1B-type ATPase类基因已被发现和克隆。金属硫蛋白(MTs)、植物螯合素(PCs)、有机酸及氨基酸等是植物体内主要的螯合物质,它们通过螯合作用固定金属离子,降低其生物毒性或改变其移动性。与MTs合成相关的MT-like基因已经被克隆,PCs合成必需的植物螯合素合酶(PCS), 即γ-Glu-Cys二肽转肽酶(γ-ECS) 的编码基因已经被克隆,控制麦根酸合成的氨基酸尼克烟酰胺(NA)在重金属耐性中的作用和分子机理也被揭示出来。ATP 结合转运器(ABC)和阳离子扩散促进器(CDF) 是植物体内两种主要膜转运器,通过它们和其它跨膜方式,重金属被分隔贮藏于液泡内。控制这些蛋白转运器合成的基因也已经被克隆,在植物中的表达证实其与重金属的体内运输和平衡有关。热休克蛋白(HSP)等蛋白类物质的产生是一种重要的体内平衡机制,其分子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重金属耐性植物在这些环节产生了相关响应基因或功能蛋白质,分子克隆和转基因技术又使它们在污染治理上得到了初步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8.
矿物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本实验采用动态反应和平衡反应研究氧化物矿物表面2,4-二氯苯酚(2,4-DCP)的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无定形铁氧化物、针铁矿、α-MnO2、δ-MnO2对自然的或外源的有机化合物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其中对2,4二氯苯酚的氧化能力是:δ-MnO2αMnO2>无定形铁氧化物、针铁矿.采用分段法估算反应系统的速率,发现氧化锰氧化2,4-二氯苯酚的反应速率是氧化铁的3~50倍,δ-MnO2氧化2,4-二氯苯酚的速率是α-MnO2的1.5~3.2倍.根系分泌物由于参与氧化物表面化学反应,对系统2,4-二氯苯酚的氧化过程产生一定影响,α-MnO2加入根系分泌物后,2,4-二氯苯酚在溶液中的消减速率明显减慢,δ-MnO2则相反,在根系分泌物共存下溶液中的2,4-二氯苯酚的转化率增加.Cu复合共存可能影响2,4二氯苯酚在矿物表面的键合氧化过程,其中δ-MnO2对铜吸附能力大于αMnO2,Cu复合共存对δMnO2表面2,4-二氯苯酚的氧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99.
化学生态学在海洋污损生物防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芳  严涛  刘庆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0):1997-2002
在海洋环境中,许多海洋生物都能产生对环境无危害的、具有防污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以保护自身的洁净,利于自身的生存.用化学生态学的方法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天然防除物质成为近年来解决海洋污损生物问题的新思路,其目标是寻找高效无毒的防污材料取代原有的对海洋环境有严重危害的化学合成防污材料.虽然目前对提取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的防污机理还所知甚少,但不少从海洋生物中获得的天然产物已显示出良好的防污活性.要解决污损生物防污问题,还需对天然产物的作用机制、生态学效应、天然产物与涂料的结合、控制和释放及野外实验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Vc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