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平滑肌非钙依赖性收缩的生化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滑肌收缩的原发信号一般来自肌浆中游离Ca2+浓度的增高.在调钙蛋白(Calmodulin,CaM)参与下,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被激活,从而催化肌球蛋白的磷酸化,启动平滑肌的横桥循环(crossbridgecycling).除平滑肌收缩的钙依赖性调控外,也存在非钙依赖性调控的生化机理.这一条信号转导途径,可经由G蛋白以激活非钙依赖性蛋白激酶C的同工酶PKC-ε,其下游步骤有两种钙结合蛋白(calponinCaP与Caldesmon,CaD)发挥了直接或间接靶蛋白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2型糖尿病大鼠膈肌收缩能力和能量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造模组30只。应用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发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选取造模成功大鼠20只平均分成2组:糖尿病组、GbE治疗组。GbE治疗组按8mg/(kg.d)剂量腹腔注射GbE,持续8周。测定各组大鼠膈肌单收缩张力(Pt)、最大强直张力(P0)、疲劳指数(FI)的水平;检测膈肌组织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CCO)、乳酸脱氢酶(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并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膈肌Pt、P0、FI水平降低(P0.01);CCO、LDH、SDH活性下降(P0.01);电镜下主要表现为膈肌线粒体扩张,嵴变短,空泡化。GbE治疗组上述变化明显减轻。结论:GbE增强2型糖尿病大鼠膈肌有氧氧化和糖酵解能力,改善线粒体呼吸链功能,能提高2型糖尿病大鼠膈肌的收缩能力。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外周血来源的内皮前体细胞自体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微血管新生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SD大鼠外周动脉血,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应用含有VEGF和bFGF的特定培养基体外培养,得到内皮前体细胞;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然后将得到的自体内皮前体细胞植入缺血心肌局部区域。对照组动物注入细胞培养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肌收缩力显著优于对照组;梗死心肌微血管新生更为明显。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局部移植外周血来源的自体内皮前体细胞,能够促进血管新生;对局部梗死心肌组织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可在不同时点不同程度恢复心肌收缩力,显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4.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 MLCK)具有激酶活性和非激酶活性,在平滑肌收缩过程中起着关键酶调控的作用.为探寻MLCK的非激酶活性区域对MLCK活性的影响,以进一步阐明MLCK的非激酶活性在调节平滑肌收缩过程中的分子机制.采用PCR技术构建MLCK部分氨基酸缺失的重组表达载体pGEX-F6-5/D,经大肠杆菌表达得到可溶性GST融合蛋白,利用SDS-PAGE及Western 印迹鉴定表达的MLCK在细胞中的分布,结果还显示,提取液的上清和沉淀中均有MLCK片段的表达.运用亲和层析技术分离并纯化删除前、后表达的MLCK片段(F6.5和F6-5/D),经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 4B 纯化,SDS-PAGE鉴定显示为单一表达条带.应用EnzChek磷分析试剂盒和孔雀绿两种方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MLCK对非磷酸化肌球蛋白Mg2+-ATP酶活性的影响.两种MLCK的片段均具有激活ATP酶活性的作用,并随MLCK浓度的增加,酶的活性增加.比较删除前后不同MLCK片段对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删除MLCK片段1002位丙氨酸至1019位亮氨酸后,对ATP酶的激活作用较删除前明显降低,表明删除的部分氨基酸序列为MLCK非激酶活性所必需的区域.利用电镜技术观察到MLCK片段(F6.5)使非磷酸化肌球蛋白构象发生明显的变化.加入MLCK片段后肌球蛋白的构象由非活性型转化为活性型,并且MLCK片段还具有促进肌球蛋白单体形成肌丝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丹酚酸B对离体大鼠工作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的方法,以左室内压( LVSP)、左室舒末压(LVEDP)、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 dp/dtmax)、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为指标,观察丹酚酸B对心肌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 不同剂量(10、5、2.5 mg/L)的丹酚酸B可使LVSP、±dp/dtmax明显升高,同时使HR减慢,并呈剂量依赖性,但对LVEDP无明显作用.结论 丹酚酸B对离体工作心脏有剂量依赖性正性肌力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GMC)收缩中的作用。方法: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系用于全部实验。应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蛋白激酶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CHE)处理或来处理的系膜细胞。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①膜细胞经AngⅡ诱导后,细胞出现明显的大幅度起始钙离子浓度升高(vs.control,p〈0.05,n=16)⑦膜细胞经CHE预处理后减少AngⅡ诱导的GMC钙离子浓度(vsAngⅡ,p〈O.05,n=16)。结论:①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系膜细胞收缩。②蛋白激酶C参与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收缩过程。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GMC)收缩中的作用。方法: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系用于全部实验。应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蛋白激酶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CHE)处理或未处理的系膜细胞。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①膜细胞经AngⅡ诱导后,细胞出现明显的大幅度起始钙离子浓度升高(vs.control,p<0.05,n=16)②膜细胞经CHE预处理后减少AngⅡ诱导的GMC钙离子浓度(vs AngⅡ,p<0.05,n=16)。结论:①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系膜细胞收缩。②蛋白激酶C参与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收缩过程。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内源性儿茶酚胺是否参与白细胞介素-2(IL-2)的心脏作用.方法: 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观察室性早搏次数、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心率(HR)和冠脉流量(CF)的变化.结果: ①50 U/ml IL-2增加离体心脏的室性早搏次数,增加LVDP、LVEDP、HR和CF.②利舍平(reserpine)或普萘洛尔(propranolol)预处理后,50 U/ml IL-2对离体心脏的作用消失;phentolamine预处理后,不改变50U/ml IL-2的离体心脏作用.③200 U/ml IL-2增加离体心脏的室性早搏次数,对LVDP、LVEDP、HR和CF无显著增加作用.④reserpine或propranolol预处理后,200 U/ml IL-2增加离体心脏的室性早搏次数作用不明显,LVDP、HR和CF降低、LVEDP增高.结论: 内源性儿茶酚胺介导了IL-2的致离体心脏心律失常、正性变时和变力作用,较高浓度的IL-2抑制离体心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49.
缺血性心脏病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不可逆性功能心肌细胞数量的减少最终造成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发展成为心力衰竭.目前常规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不能修复死亡或濒死的心肌.以细胞移植为基础的组织工程学的兴起,为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带来了新曙光[1].  相似文献   
50.
《生物磁学》2012,(17):I0002-I0003
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来自患有一种常见心脏病的患者的皮肤在实验室中成功构建出了心肌样细胞。相比于以相似方式构建出的来自健康家族成员的细胞,这些心肌细胞收缩能力明显要弱一些。只能对启动心跳的钙信号波作出反应反应,且显示出异常的结构。这一研究在线发布在4月18日的《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me)杂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