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16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研究实验性哮喘小鼠模型在诱导哮喘发作不同时间点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13、Eotaxin、MCP-1和TNF-α以及肺部浸润的炎症细胞数量变化。方法:将25只健康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利用卵清蛋白(OVA)诱导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模型组(Asthma)小鼠于第0、7天经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致敏小鼠。第14-20天连续7天用1%OVA雾化激发小鼠哮喘发作,每次20 min,观察临床症状。正常对照组(Control)小鼠以0.9%NaCL代替0VA进行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比较两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分类计数及细胞因子IL-13、Eotaxin、MCP-1和TNF-α的浓度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BALF中IL-13的水平在试验早期(致敏2天)即开始上升达68.9±4.34,此时Eotaxin和MCP-1未见明显升高;致敏7天时IL-13、Eotaxin和MCP-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8.3±3.39、67.4±4.24和38.9±3.1;激发1天组小鼠BALF中IL-13、Eotaxin和MCP-1浓度持续增高至最后一次激发后1天;而TNF-α在激发1天时出现明显升高达136.9±11.9,持续到最后一次激发后1天;从激发1天肺泡灌洗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明以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肺组织HE染色显示哮喘组小鼠气道上皮有不同程度脱落,支气管平滑肌显著增厚,血管周围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在哮喘发生过程中,IL-13水平在致敏初期即开始升高,随着继续给予OVA,Eotaxin和MCP-1水平呈现显著增高;并伴随越来越多炎症细胞在肺部浸润,TNF-α水平出现缓慢增高,进而加重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冬季肺炎和哮喘患儿呼吸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确诊为肺炎和哮喘急性加重的患儿159例,其中肺炎患儿102例,哮喘急性加重患儿57例。选择同时期在本院就诊的无呼吸道疾病患儿88例,设为对照组。检测患儿呼吸道微生物分布情况。结果肺炎和哮喘患儿呼吸道微生物多样性增加。肺炎患儿菌群丰度前3位的菌属分别是链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哮喘患儿菌群丰度前3位的分别是嗜血杆菌属、莫拉氏菌属、葡萄球菌属。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显示,肺炎患儿检出率前3位的病毒分别是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3型。哮喘患儿病毒检出率前3位的是柯萨奇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哮喘患儿,柯萨奇病毒检出率明显低于哮喘患儿。结论冬季肺炎和哮喘患儿的临床表现和体征较为相似,但是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有所不同。病原微生物检出的差异性有助于正确诊断和鉴别儿童肺炎和哮喘。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复方扁咽宁对急性咽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氨水直接喷雾法复制大鼠急性咽炎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扁咽宁高、中、低剂量组,另取正常大鼠作为对照,每组10只,高、中、低剂量组剂量(g/kg)分别按28.8、14.4、7.2(生药量计)灌胃药物水提液,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症状表现;于末次给药24 h后,腹主动脉采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及TNF-α的含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及肺支气管组织形态,透射电镜法观察气管纤毛形态。结果:模型组急性咽炎表现明显:咽部红肿、充血,气管及肺组织出现病理改变,血清中IL-1β及TNF-α的含量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P<0.05),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复方扁咽宁低、中、高剂量组急性咽炎的症状如咽部红肿、充血等现象得到明显缓解,肺组织及肺支气管组织形态得到明显的改善,血清中IL-1β及TNF-α的含量显著下降,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疗效更显著。结论:复方扁咽宁可加速急性咽炎的康复进程,改善支气管及肺的组织形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IL-1β和 TNF-α的释放等有关。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观察硝黄散外敷联合加味五虎汤口服治疗痰热闭肺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对肺功能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6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MPP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40,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和研究组(n=40,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硝黄散外敷联合加味五虎汤口服治疗),均治疗7 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 d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和血清TNF-α、IFN-γ、IL-4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7 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症状(咳嗽憋喘、发热、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时间均更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7 d后用力肺活量(FVC)、最高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FEV1)、FEV1/FVC均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7 d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TNF-α、IFN-γ和IL-4水平均更低(P<0.05)。结论:痰热闭肺型MPP患儿采用硝黄散外敷联合加味五虎汤口服治疗,可有效缩短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显著改善其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6.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RSVP)患儿T细胞亚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05例RSVP患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连续给予治疗7 d。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比较两组的一般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外周血CD3+、CD4+、CD8+水平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及咳嗽减轻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外周血CD3+、CD4+水平升高,外周血CD8+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外周血CD8+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比治疗前低(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CRP、IL-6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x2=0.501,P=0.479)。结论: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RSVP患儿的临床疗效较好,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控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和方法:为验证整合素分子激活对支气管上皮细胞(BEC)的抗氧化性保护作用,本实验用臭氧(O3)攻击培养的兔BEC,测定细胞的^3H释放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反映细胞损伤程度;观察纤维连接蛋白(Fn)及人工合成的精-甘-天冬氨酸片段(RGD肽)的保护效应。结果:①臭氧攻击使BEC的^3H释放率增高,Fn处理可减少臭氧所致的^3H释放,钙调素抑制剂W7能抑制Fn的这一作用,RGD可减轻臭氧所致的^3H释放;②臭氧攻击后细胞上清液中LDH释放增多,Fn或RGD处理均能降低LDH释放,W7阻断Fn的这一效奕;③臭氧作用后明显提高细胞内MDA含量,Fn或RGD可降低MDA含量;④臭氧攻击使细胞内GSH含量下降,Fn或RGD可增加BEC内GSH的含量;⑤Fn可增强BEC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但可被W7阻断,RGD则显示有剂量依赖性促进作用。结论:Fn及其特异识别片段与BEC的整合素分子结合后,可减轻臭氧对BEC细胞的损伤,其机理与经钙调素途径上调BEC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89.
Tan Y  Qin XQ  Guan CX  Zhang CQ 《生理学报》2002,54(1):43-46
为了探讨肺内调节肽在各类过敏性炎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我们观察了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内皮素-1(endothelin-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在未受应激与臭氧应激两种条件下对支气管上皮细胞(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BEC)与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粘附的影响,结果发现,VIP、EGF可使O3应激的BEC与EOS的粘附率下降,下调气道上皮炎症反应:ET-1、CGRP可使未受应激的BEC与EOS的粘附率增加,诱发炎症损伤反应;CGRP还能加重臭氧的应激反应;ET-1、CGRP的效应可被W7、H7阻断,抗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1)抗体能阻断BEC与EOS的粘附,提示介导BEC与EOS粘附的粘附分子可能是ICAM-1。  相似文献   
90.
回春生胶囊治疗婴幼儿肺炎腹泻7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1997年我科呼吸组共收活婴幼儿肺炎369人次,其中107例次有腹泻,占293%。70例用回春生治疗,收到良效,交流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婴幼儿肺炎指肺炎腹泻患孩除发热、咳喘外伴有腹泻或肺炎期间出现腹泻者。腹泻病的诊断、轻重程度按19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