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研究胆道支架置入联合介入化疗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每组30例,Ⅰ组给予胆道支架置入联合介入化疗,Ⅱ组给予单纯胆道支架置入,Ⅲ组给予保守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并发症、支架通畅率及生存期。结果:治疗前三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r-G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Ⅰ组和Ⅱ组AST、ALT和r-GT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和Ⅲ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组显著优于Ⅱ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治疗后AST、ALT和r-G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支架通畅率均显著高于Ⅱ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生存期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Ⅱ组高于Ⅲ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支架置入联合介入化疗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具有较好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62.
随着细胞与组织工程的迅猛发展,能够促进细胞黏附、生长和分化的生物材料基质支架的研究日益重要。具有生物相容性且含水量超过99%的自组装肽水凝胶因其很好地符合理想的生物材料基质支架标准而备受重视。这类自我互补的两亲寡肽含50%的带电残基,并且以交替的离子亲水性和不带电的氨基酸残基周期性重复为特征;在其寡肽的氨基末端可用直接固相合成法修饰几个短序列生物活性模体进行功能化,用以促进不同细胞的黏附生长和靶向定位。现对自组装肽水凝胶的结构特征、自组装机制、对细胞黏附生长的影响以及未来自组装肽生物材料设计的目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3.
快速成形技术制造组织工程支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祥  王成焘 《生物工程学报》2008,24(8):1321-1326
支架作为组织工程的关键要素之一, 影响着所接种细胞的分布和增值以及新组织的形成。传统的方法虽然可以制造出各种孔隙率的支架, 但缺乏对支架多孔结构的控制。近年来, 快速成形技术发展迅速, 并成功应用于组织工程支架的制造, 实现了组织工程支架内部多孔结构与复杂外形的精确控制, 从而使得构建理想的组织工程化结构体成为可能。以下回顾了应用快速成形技术制造组织工程支架的优势与潜力, 展望了未来组织工程支架的设计制造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4.
数字照片在树干解析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琪璟 《生态学杂志》2008,27(3):484-490
介绍了一种利用摄影测量技术开展树干解析的新方法.通过求算横截面积,换算成理论直径及年轮宽度.此法可以提高测量精度,特别是在树干横截面不规则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准确度.选择一个基本圆满的圆盘,直接测量直径和由面积换算比较年轮宽度,二者差异平均为10%,最大达32%.由于图像上直接测量的是面积,树皮的横截面可以更加准确获得,而传统的方法无法克服这个缺点.数字照片还是储存年轮信息的理想形式,便于保存和复查.本法使用的是普通的数码照片,方便适用,是开展森林精密测量简单易行手段.  相似文献   
65.
刘安芳 《蛇志》2003,15(1):40-41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肿瘤之一 ,中晚期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1] 。目前食管支架植入术是解决食管癌梗阻所致的吞咽困难 ,保证营养食物摄入最有效的方法 ,再辅以局部放疗或化疗可以控制肿瘤发展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我科于 2 0 0 1年1 1月至 2 0 0 3年 3月为 1 5例食管癌食道支架植入术后实施放疗外照射患者 ,按护理计划进行精心护理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 2 0 0 1年 1 1月至2 0 0 3年 3月 ,在我科收治的食管癌支架植入术首次放疗患者 1 5例 ,其中男 1 2例 ,女 3例 ,年龄 …  相似文献   
66.
非线性模型迭代参数初始值的选取及拟合的结果能否可用非常重要且一直是一个难题.传统的方法只是凭感觉偿试不进行定量评估,对于用阻尼最小二乘进行拟合只注重精度高低,没有从理论上研究和分析评价得出的结果能否可用.为了克服这一不足,使参数选取较好,阻尼最小二乘得出结果可用.利用非线性回归原理在这两方面做了探讨,提出了二个判别指标:β^T<1,β^N<1,分析了每一指标在参数不同状态的控制作用,并在Weibull分布函数参数辨识中做了应用.针对目前毛竹林林分结构规律研究的不足,利用浙江省230个毛竹林样地资料研究了省域尺度的毛竹林胸径分布规律,经SPSS软件中的P-P图检验与柯尔莫哥洛夫检验,表明毛竹林胸径结构服从Weibull分布;再经对Weibull分布模型拟合求解与作图对比,结果显示Weibull分布能很好地描述毛竹林胸径分布规律.利用Weibull分布三参数与林分特征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经分析研究,导出了一个改进的二元分布模型,用该二元分布模型很好地测度了浙江省毛竹林胸径和年龄分布规律,最后得到了浙江省毛竹林株数按胸径年龄分布的理论频数.  相似文献   
67.
温室茄子茎直径微变化与作物水分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土培和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茄子(Solanummelongena,品种新乡糙青茄)为材料进行了植株茎直径微变化(膨胀或收缩)与作物体内水分状况的关系试验研究,旨在为利用茎直径微变化无损快速诊断作物水分状况提供理论依据。盆栽和小区试验均采用两因素(土壤水分梯度和作物不同生育阶段)随机区组设计,土壤水分控制下限分别取田间持水量的80%FC(Fieldwatercapacity),70%FC,60%FC和50%FC;生育阶段分别为苗期、花果期和采收期;共有4×3=12个处理组合,重复3次。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较高土壤含水量或在较低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在晴好的天气里,茄子茎直径都是在白天收缩,傍晚、夜间复原或膨胀,而且这种微变化动态与植株体内的水分状况密切相关,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植株茎胀缩的幅度存在明显差异。高水分条件下,植株茎收缩幅度小,复原能力强;低水分条件下,植株茎收缩幅度大,恢复能力差。茎直径变化对环境因子水汽压差(VPD)的响应比较敏感,二者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为0·8938。茎直径变化量(ΔSd)与叶水势(ψL)、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67和0·965。这些结果显示,茎直径变化量能灵敏、实时、准确地反映植株体内的水分状况;与其它作物水分诊断方法(叶水势法,叶片相对含水量法,细胞液浓度法等)相比,茎直径微变化法可能具有简便、稳定、无损、连续监测和自动记录的优势。  相似文献   
68.
骨髓基质干细胞在β-tricalciumphosphate(β-TCP)支架上分别进行了1、2和4周的三维动态培养,对支架上不同时间和部位的细胞面积/微孔面积及支架动态培养的流体环境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第1周细胞在支架大部分孔道内粘附生长并出现一定区域的单细胞层和多细胞层,第2周部分区域的部分孔道已填满了细胞并出现多细胞层,第4周大部分孔道几乎填满了细胞,主管道内壁出现了较多的细胞生长.同时发现,支架上各个区域细胞粘附面积不等,部分区域无细胞存在,有的部位2周后细胞逐渐减少.为了研究支架各个位置细胞増殖与流速、剪切应力的关系,建立了支架随机孔道结构的流体分析模型,通过支架上流速和剪切应力分布探讨实验中细胞分布现象的机理.结合计算和实验发现,流体能流到的部位几乎都有细胞生长,细胞生长较快的部位速度大多集中在0.24~0.53mm/s,剪切力大多在0.0050~0.023Pa,主管道底部及靠近进口的部位可能存在由于过大的剪切力影响细胞生长的区域.上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细胞-支架-流体三者在成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对指导体外灌注培养的流量确定、灌注工艺及骨转化动力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9.
于涛  韩英伦  肖蓉  刘欣  李庆伟 《遗传》2013,35(1):55-61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Ab)在癌症以及自身免疫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并且取得了重大进展。当今应用于临床的单克隆抗体是在免疫球蛋白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研发而得。然而近期发现的无颌类脊椎动物的特异性抗原受体-可变淋巴细胞受体(Variable lymphocyte receptor, VLR), 为抗体类试剂或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 Ig)相比, VLR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亲和力及稳定性都优于Ig类抗体, 并且抗原特异性单克隆VLR的制备技术日趋成熟。因此, VLR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并可能成为新一代的抗体药物。文章就VLR的基本特征、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为实现VLR在临床诊断与治疗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0.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退化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择处于全球变化中国东北样带东部典型生态系统的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作为研究区,采用动态气室-CO2红外分析法测定了森林生态系统不同退化阶段的土壤呼吸作用.结果表明:在生长季,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不同退化阶段的土壤呼吸动态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在7-8月达到最大值;不同退化阶段林地土壤呼吸大小顺序为:杨桦林>蒙古栎林>阔叶红松林>硬阔叶林>裸地.其中,杨桦林和蒙古栎林样地的碳释放量分别为对照阔叶红松林的1.4和1.3倍,硬阔叶林和裸地的碳释放量分别为对照阔叶红松林的88%和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