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壳聚糖(CS)及其复合其他材料作为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已在生物医学领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CS自身的功能基团可聚合一些聚合物来增强其复合支架的各方面性能,从而使其应用范围更广泛,应用效率更高。在神经损伤中,CS支架材料对促进神经的再生和修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对CS在神经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研究做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32.
固定化酶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生物催化剂,其性能远超游离酶。目前酶的固定化技术适用范围仍然较小,酶的研究范围多停留在模型酶阶段,扩大固定化酶的研究范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作为酶固定化的载体在近些年得到了广泛的探索,但是具有生物功能的酶-MOFs复合材料的许多特性仍有待挖掘。采用仿生矿化的合成方法将5-羟甲基糠醛氧化酶(HMFO)固定到以沸石咪唑酯(ZIF-8)为代表的MOFs材料中,制备得到一种新的生物催化剂HMFO@ZIF-8,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其形态区别于经典的菱形十二面体。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计算得到酶的固定化效率达到89. 0%。HMFO@ZIF-8催化5-羟甲基糠醛的转化率达到84. 3%,收率和选择性均高于游离酶。拓展了MOFs固定化酶的研究范围,为研究其他生物大分子复合材料的生物催化剂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3.
粘合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材料,在工业包装、海洋工程以及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天然存在的粘合剂如贻贝足丝粘合蛋白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但因其来源受限及在生理环境下较弱的粘合性能,因此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从自然生物的粘合现象中汲取灵感,各种利用化学或生物合成方法制备的仿生粘合材料应运而生,针对生物医药领域的特定需求,一些新兴粘合材料在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组织粘附等方面都表现出在医药领域应用的潜力。展望未来,受自然粘合材料兼具环境响应、自我再生和自修复等特征的启迪,各种生物灵感和生物仿生粘合材料的开发势必是未来的发展热点,而合成生物学技术为创建具有上述特征的活体粘合材料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34.
李佳佳  刘宇鹏  韩骥  张超  陈伟强  张力小 《生态学报》2019,39(24):9246-9256
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土地为载体,通过大量投入钢铁、水泥等建材大规模修建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创造出大量的城市生产和生活空间。利用1985—2010年中国省级行政单元城市建成区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总面积、城市住宅总面积和城市住宅建筑材料总使用量等数据,识别城市扩张模式,揭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建筑面积及其构筑材料三者间的关系。研究表明2000年是中国城市扩张的重要分界点,2000年之前中国各省份的城市建成区总面积、城市住宅总面积和城市住宅建筑材料总使用量均较小且省份间差异不大,2000年之后三者迅速增长且省份间差异逐渐扩大。在地区尺度上,三者均呈现东部地区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特点,地区内部差异则表现为东部地区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的特征。大多数省份的城市住宅总面积及其构筑材料总量随着城市建成区的扩张而增长,表明城市在发展初期以扩大建成区和水平扩张为主。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内部空间重组和用地置换导致高层建筑逐步替代了原有的单层或低矮建筑,城市扩张的方向由依赖土地的水平扩张转向以大量使用建筑材料为基础的垂直扩张,使得许多省份的城市住宅总面积逐渐超过辖区内居住用地总面积。这种以建筑材料"创造"出更多"土地"的城市垂直扩张在满足人们对城市生产和生活空间需求的同时,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空间,但需要以消耗更多的建筑材料并承担建筑材料在开采、制造、运输、使用和废弃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影响为代价。  相似文献   
35.
代谢工程作为通过引入外源合成途径或改造优化代谢网络,进行高附加值的天然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目标合成产物的结构日渐复杂,构建多基因的从头合成途径造成宿主生物代谢失衡与中间产物对宿主细胞产生毒害作用等一系列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为解决这些问题合成支架策略应运而生,合成支架将途径酶共定位以提高局部酶和代谢物的浓度,来增强代谢通量并限制中间产物与宿主细胞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成为生物催化和合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尽管由核酸、蛋白质构成的合成支架策略已经应用于多种代谢物的异源合成,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但合成支架的精确组装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文中详细介绍了合成支架技术的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合成支架技术的原理和实例,并初步探讨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6.
土壤重金属与农产品质量息息相关.本研究通过设置砷胁迫条件下水稻种植盆栽试验,分析络合型含铁材料不同施用时期和不同施用量对水稻SPAD值、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以及水稻砷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砷胁迫对水稻SOD、POD、CAT活性有着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添加络合型含铁材料可以降低水稻MDA含量,缓解砷对水稻光合作用和SOD、POD、CAT活性的抑制;同时能减少水稻对土壤砷的吸收和累积.与移栽前添加络合型含铁材料相比,选择水稻孕穗期前添加络合型含铁材料,水稻砷吸收的抑制效果较好;水稻植株地上部砷含量与络合型含铁材料的添加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孕穗期前添加0.2 g·kg-1络合型含铁材料对水稻植株砷的吸收抑制效果最好,水稻植株地上部砷含量降低59.22%.  相似文献   
37.
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全导致心肌细胞大量坏死、生存微环境恶化,近期可发生心肌细胞机械-电生理功能紊乱,远期可导致心力衰竭。目前的临床治疗方法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功能,减轻心室重塑,但由于心肌细胞再生能力有限,心脏功能难以完全恢复正常。近年来,脂肪来源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移植后细胞的存留和存活率普遍较低,总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对目前脂肪来源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现况及提高其疗效的途径和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8.
骨组织工程基质材料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组织工程是目前公认的最有可能在临床取得实际效益的研究领域之一,而细胞外基质材料的选取又是骨组织工程的关键。本文从材料的选择,制备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综述,并对当前基质材料研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9.
目的:调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ICS)患者心理弹性状况,并分析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ICS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心理弹性量表(CD-RICS)调查ICS患者的心理弹性状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ICS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CS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36条目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120例ICS患者的心理弹性总分为(64.41±5.73)分,心理弹性各维度得分由低到高分别为乐观、力量、坚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CS患者的生活质量平均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呈正相关(P<0.05)。冠心病病程、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兴趣爱好数量、居住地对ICS患者的心理弹性得分有影响(P<0.05)。冠心病患病时间≥10年、文化程度为初中及其以下、家庭月收入≤3000元、兴趣爱好为1~2个、居住地为农村是ICS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ICS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一般,且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冠心病病程时长、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兴趣爱好、居住地等多种因素影响,应制定合理措施来提高ICS患者的心理弹性,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0.
作为组织工程研究中三大要素之一,组织工程支架可为细胞的附着、迁移和增殖提供理想的环境。传统的组织工程支架制备方法,如粒子沥滤法、相分离法及静电纺丝法等在理论和技术上已较为成熟,但由于大多需要有机溶剂的参与,在制备过程中仍存在有机溶剂难以去除,以及支架孔洞难以控制、连通性较差等问题。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CO2)密度近似液体,黏度和扩散系数近似气体,具有流动性强、溶解能力大、传热效率高等特殊的理化性质,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可在绿色温和的反应体系中有效规避上述问题,在组织工程支架制备及药物负载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