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目的]为了开发一种高效环保型白蚁饵剂.[方法]选定烯啶虫胺和溴虫腈对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根据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筛选毒力较高药剂进行驱避试验,并制备3种不同剂量的肠衣饵剂,开展室内白蚁毒杀效果试验和园林白蚁防治效果试验;选用合适剂量肠衣饵剂进行堤坝黑翅土白蚁诱杀试验,并用挖巢法检测肠衣饵剂对堤坝黑翅土白蚁的诱杀效果.[结果]1.6tg/mL烯啶虫胺处理黑翅土白蚁72 h后校正死亡率达100%,16 μtg/mL溴虫腈处理72 h后黑翅土白蚁校正死亡率也达到100%.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对黑翅土白蚁的LC5o值低于溴虫腈,100 μtg/mL烯啶虫胺处理8h后对黑翅土白蚁无显著驱避作用.3种剂量烯啶虫胺肠衣饵剂处理72 h后,黑翅土白蚁校正死亡率均在60%以上.将不同剂量的烯啶虫胺肠衣饵剂投放到园林中45 d后,肠衣饵剂基本被食空,施药点周围无白蚁及活动迹象.在福建省水库大坝周围投放60 μtg/g烯啶虫胺肠衣饵剂,3个月后肠衣饵剂未发霉且基本被食空,6个月后挖巢发现蚁道内无黑翅土白蚁活动,白蚁巢体出现死亡和坍塌情况.[结论]60 μg/g烯啶虫胺肠衣饵剂对园林和堤坝中的黑翅土白蚁具有良好的诱杀效果,是一种高效环保型白蚁肠衣饵剂.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GFR蛋白在的表达与PET-CT检测的SUVmax的相关性。方法:临床收集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每一病例首先行PET-CT检查,然后行CT导引下活检穿刺,同一病灶取2个穿刺部位,分别为肿瘤组织内SUVmax值2.5-5区域及SUVmax〉5区域,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检测30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内部不同部位EGFR表达。结果:EGFR蛋白表达、SUVmax值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中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GFR蛋白表达、SUVmax值在不同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SCLC肿块SUVmax值与组织EGFR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NSCLC组织SUV值与组织EGFR表达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3.
大熊猫能量和蛋白质营养需要研究进展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和分析大熊猫食性、食物选择、摄食量、组织器官和竹子中养分含量测定、养分消化代谢等研究数据的基础上,推测出大熊猫干物质摄入量、总能、消化能、粗蛋白和可消化粗蛋白需要量以及精料中赖氨酸的推荐水平。结合圈养大熊猫单位的饲喂方式和饲喂效果,该研究策略有助于确定圈养条件下大熊猫饲料的精粗比例、精料养分浓度和各养分之间的比例,为圈养大熊猫饲养标准的确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4.
动物的消化生理特征和消化对策可决定其营养生态位。为揭示黄毛鼠适应高纤维食物的消化对策,在高纤维食物饲喂10 d和20 d时,以食物平衡法测定摄食量、粪便量及相应的能量学参数。在取食高纤维食物10 d时,摄食量无显著变化,但粪便量显著增加,消化率显著下降;至20 d时,摄食量显著增加,消化率仍低于对照组,但消化能与对照组无差异。高纤维组动物的体重在第10 d时显著下降,但在第20 d时未进一步下降。该结果表明,黄毛鼠能够通过增加摄食量和降低消化率的消化对策适应高纤维食物,此外,降低体重使总能量需求减少,也是其适应低质量食物的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45.
有机磷农药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摄磷效应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两种有机磷农药 (甲胺磷、辛硫磷 )在较低浓度时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效应以及微囊藻摄取磷形态 :总溶解磷 (TSP)、溶解反应磷 (SRP)和溶解有机磷 (DOP)的动力学规律。保持各培养基中总磷的浓度 6 95mg/L ,与培养基中不加有机磷农药相比 ,当培养基中甲胺磷与K2 HPO4的浓度比为 1∶11和 1∶9,辛硫磷与K2 HPO4的浓度比为1∶349和 1∶114时 ,微囊藻的生长受到促进 ,并且当甲胺磷与K2 HPO4,的浓度比为 1∶9,辛硫磷与K2 HPO4的浓度比为1∶114时促进效果最好 ,而当培养基中没有K2 HPO4甲胺磷作为惟一磷源时 ,微囊藻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微囊藻摄取SRP的速度快于其他磷形态 ,而对DOP的利用较少。微囊藻生长越快 ,对SRP的摄取速率也越快。结果表明低浓度有机磷农药促进微囊藻生长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磷的加入促进了藻类对SRP的摄取  相似文献   
46.
在批式及灌流培养条件下研究了杂交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的生长、代谢情况与氧消耗的关系。应用动力学方法在线进行OUR的检测,同时离线取样检测其他参数。结果发现OUR与谷氨酰胺的消耗、抗体的生成及活细胞密度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在对数生长期,OUR与活细胞密度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qOUR(0.103±0.028)×10-12mol/cell/h,可以通过它来进行细胞密度的在线检测。并通过以ΔOUR=0时刻作为灌流调整点进行连续灌流培养的初步实验验证了OUR作为培养过程反馈控制参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7.
海南岛气候温暖潮湿,是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最佳栖息环境。蛙和蛇是这里两个很重要的类群。有关海南脊椎动物鸟和兽的资料还能找到一些,而有关两栖爬行动物的却非常少。为此,我专门请教了上海复旦大学动物学教授黄正一先生。黄先生告诉我,海南已经记录到39种两栖类和104种爬行动物。其中海南疣螈、细刺蛙、脆皮蛙、海南湍蛙、小湍蛙,海南溪树蛙、鳞皮厚蹼蟾、眼斑小树蛙、海南拟髭蟾等9种两栖类和海南蛇蜥、海南脊蛇、粉链蛇和费氏花龟等4种爬行动物为海南岛独有。海南蛇的种类极多,蟒蛇、眼镜蛇、眼镜王蛇、金环蛇、水蛇、滑鼠蛇等大量栖息在海南岛中西部山区的热带丛林中。近年海南岛的两栖爬行动物新种和新  相似文献   
48.
正在自然生境中,果蝠主要以果实或者花蜜为食,成熟果实或花蜜由于微生物发酵而含一定量的乙醇。乙醇在生态系统中是一种常见物质,它是生物厌氧代谢的终端产物之一(Van Waarde,1991)。一旦果实成熟,它们中的糖分就会被微生物或者自身发酵代谢成乙醇(Battcock and Azam-Ali,1998;Dudley,2000,2004)。果实中的乙醇浓度主要是由这些以糖分为能源的发酵微生物的扩增状态来决定  相似文献   
49.
人类的体能与遗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传芳  王沥  张涛  金锋 《遗传学报》2004,31(3):317-324
近年来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已经在不断揭示人类的很多能力与遗传因素相关。如肌肉力量、耐力、肌肉动作能力、平衡力、神经肌肉动作技巧和协调性、柔韧性、有氧运动能力、无氧运动能力、训练应答,以及疲劳恢复等都有重要的生物学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通过孪生子分析、过继亲属分析、同胞兄妹分析、父子母子分析等,对健康和体能表型的遗传率作了大量的分析,从而确切认知遗传对人类的健康和体能有重要影响。简言之,在环境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不同个体在健康、体能、领悟力以及训练应答存在明显差异性。通过对近年来人类体能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重点讨论在一定环境因素下,遗传因素与人类体能各性状的相关性,及其在各性状表现方面的大小,并对体能相关的基因座作一概述,并对当前的研究状况和研究思路作一总结,旨在提示人类遗传学研究中一个新的视点。我国的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航天技术的应用都需要在特殊体能的个体选材中重视相关的遗传因素,以便在后期培养和系统训练中节省经费和时间。  相似文献   
50.
报道了内蒙古锡盟草原啮齿类绦虫的感染情况,其中裸头总科占绦虫感染总数的17.3%,发现该总科绦虫6种,其中有2新种,中国新纪录4种,7个宿主新纪录.文中对新种内蒙古无摄腺绦虫Aprostatandrya(A.)neimongguensis Yun et Lin,sp.nov.,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绘图,并与近似种做了比较,另1新种另文发表(贠莲等,2000),对文献中描述过于简单的中国新纪录种-杜文马氏带绦虫Mathevotaenia tuvensis Kadenazii et Sulimov,1964做了详细的描述和绘图,给出每个种宿主、寄生部位、地理分布及研究简史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