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4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准噶尔无叶豆的开花物候与生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沙漠稀有植物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的开花物候特征及其对生殖成功的影响, 2005和2006年连续两年对其自然种群的开花物候和开花过程中的花部表型变化进行了观察, 并运用相对开花振幅、开花强度和开花同步性等开花物候指数研究了开花物候特征。结果表明: 准噶尔无叶豆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开花, 其种群、个体、花序和单花的花期分别历时26~29 d、8~10 d、5~7 d和2~3 d。单花开花进程依其形态和散粉特征可分为散粉前期、散粉初期、散粉盛期和凋谢期4个时期。其个体水平的开花物候进程(开花振幅曲线)呈渐进式单峰曲线, 具有很高的开花同步指数, 表现出一种集中开花的模式。开花物候指数与座果数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始花日期与花期持续时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而与开花数和座果数存在正相关关系; 花期持续时间与开花数和座果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准噶尔无叶豆个体开花物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遗传因子决定的, 而开花物候在年度间的变异, 可能是由于荒漠气候的差异(主要是水分和温度的差异)所引起的。作为沙漠窄域分布特有种, 准噶尔无叶豆在环境和人为干扰的双重选择压力下, 为了吸引更多的传粉者访问而达到生殖成功, 形成了大量集中开花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2.
孙秀艳 《生物磁学》2005,5(3):63-64
在口腔修复领域中,金瓷冠因具有金属全冠的强度和瓷全冠的美观,成为临床上修复牙体、牙列缺损的理想方法.然而临床上常发生金属烤瓷冠瓷折裂现象,从而影响修复效果,因此关于影响金瓷冠抗折强度因素的问题,国内外学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对金属影响金瓷冠抗折强度的研究较多,而对高温瓷粉与低温瓷粉抗折强度的对比报导较少。  相似文献   
103.
水、旱条件下水稻茎秆主要抗倒伏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粳型旱稻IRAT109和粳型水稻越富杂交的116个DH株系的群体为材料,利用已构建的分子标记连锁图(包括94个RFLP标记和71个SSR标记),定位了水稻茎秆主要抗倒伏性状的QTL。在水田、旱田栽培条件下,考查了乳熟期DH系及其亲本的茎基粗、茎秆长及茎秆强度等性状。相关分析表明,茎基粗与茎秆长、茎基粗与茎秆强度及茎秆长与茎秆强度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QTLMAPPER进行水、旱田单环境定位分析及水、旱田联合定位分析定位了控制这些性状的QTL。水、旱田单环境定位分析结果表明:3个性状共检测到9个加性QTL和5对上位性QTL;联合定位分析表明:茎基粗、茎秆长共检测到6个加性QTL和6对上位性QTL,其中6个加性QTL和1对上位性QTL在两种方法下都检测到。旱田条件下检测到2个加性及2对上位性QTL(bctla、ct9、c16a-c16c和cs5-cs12)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简称贡献率)大于30%。这些高贡献率QTL可能对旱田条件下旱稻抗倒伏分子育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黄鳝体内胃瘤线虫的种群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胃瘤线虫幼虫主要寄生于黄鳝的体腔内 ,以包囊形式附着于肠壁及肠系膜等处。该线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有随宿主体长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但有些波动 ,在体长 35 0— 4 0 0mm的黄鳝中其感染强度先有所下降 ,后又迅速增加 ,体长 4 5 0mm以上的黄鳝其感染率降低。这可能宿主鱼的食性改变及对寄生虫的感染产生免疫力等有关。胃瘤线虫的种群平均丰度随宿主体长的增加而缓慢地增加 ,其种群平均丰度 (M)与宿主体长 (L)符合直线方程M =- 1 0 76 0 0 0 0 85L的变化规律。随着黄鳝体长的增加 ,胃瘤线虫种群在黄鳝中的频率分布的尾增长 ,即黄鳝感染较多线虫所占的比例增加。 4— 5月份黄鳝体内的胃瘤线虫种群组成中以体长较大的虫体 (4 0— 6 0mm)为主。胃瘤线虫种群在宿主黄鳝种群中呈聚集分布 ,且聚集强度随线虫种群平均丰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5.
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开花物候与生殖特性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研究了长柄双花木开花过程中花部表型的变化。连续4a对其野生种群、1a对人工种群的开花物候进行了观察,并运用相对开花强度和同步性等开花物候指数分析了开花物候对其生殖的影响。结果如下:长柄双花木开花时间为9月上、中旬至11月中、下旬;单花花期一般为6~7d,单花依其形态和散粉特征可以分为4个时期:散粉前期、散粉初期、散粉盛期和凋谢期。个体开花持续时间49~55d,种群花期历时63~71d。种群内不同年度间开花物候指数没有显著差异,而种群间则存在显著差异,野生种群开花进程为渐进式单峰曲线。人工种群则为“钟”形曲线,二者均属于“集中开花模式”。长柄双花木具有2个相对开花强度的分异趋势,这种分异趋势具有进化意义。开花物候指数与生殖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始花时间与开花数量、座果率及花期长度之间均具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开花数量与花期长度之间则呈显著正相关,但均为线性相关。长柄双花木开花物候在种群间的差异和种群内年度间的相似性说明,其开花时间可能是由与其相关的复杂的微生境特征和(或)由其遗传因子决定的,同时也反映了种群间的遗传分异和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一致性。作为一种濒危物种,长柄双花木在这种环境的选择压力之下,形成了“大量、集中开放的花”的开花模式,吸引到更多的传粉者的访问,从而达到生殖成功。  相似文献   
106.
浮游动物摄食在赤潮生消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孙军  刘东艳  王宗灵  朱明远 《生态学报》2004,24(7):1514-1522
浮游动物摄食在赤潮生消过程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摄食过程的复杂性和生物物种与个体行为存在的多样性 ,使得赤潮过程中浮游动物的摄食研究具有相当难度。从浮游动物的摄食类型和习性、浮游动物摄食率测定、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对赤潮群落演替发展方向、浮游动物摄食在有毒微藻赤潮中的作用、浮游动物摄食在中国赤潮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浮游动物摄食对赤潮生物种群动力学的影响 ,为理解和治理赤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7.
摄食对印度蜓蜥代谢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摄食后印度蜓蜥雌性成体的耗氧量变化 ,研究摄食特殊热动力作用 (SDA)。动物分为摄食黄粉虫幼虫实验组和禁食对照组 ,两组蜥蜴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测定耗氧量前 ,将所有动物在 3 0℃恒温室内禁食 3d。用容积为 3 0 0ml的封闭式呼吸室测定两组蜥蜴在 3 0℃条件下连续 3d的耗氧量 ,测定间隔时间为 4~ 2 5h。禁食组动物实验期间的耗氧量无显著的时间变异 ,实验组动物耗氧量的时间变异显著 ,这些结果表明摄食影响印度蜓蜥的代谢率。实验组动物摄食 8h后耗氧量已显著大于禁食组 ,摄食 3 0h后两组动物的耗氧量无显著差异。印度蜓蜥达到SDA峰值的平均时间约为 1 2 7h ,SDA峰值耗氧量是禁食对照组动物耗氧量的 1 6倍。印度蜓蜥单次摄食实验中的SDA具有进食后耗氧量迅速增加 ,达到峰值后下降至摄食前水平的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108.
苏州地区野生黄颡鱼寄生虫多样性及其寄生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2~9月对苏州地区野生黄颡鱼寄生虫进行了系统调查,发现其体内外寄生虫共有37种,分别隶属于5门11纲14目22科28属,其中原生动物门13种,占所有寄生虫的35.1%;扁形动物门15种,占40.5%;线形动物门5种,占13.5%;节肢动物门3种,占8.1%;环节动物门1种,占2.7%。从不同体长组黄颡鱼的寄生虫感染率和平均感染强度变化以及季节变化的结果表明,黄颡鱼对许多淡水寄生虫易感,而且吸虫与纤毛虫是苏州地区黄颡鱼的主要寄生虫。研究还发现,当黄颡鱼体长超过20cm时,寄生虫的感染程度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109.
日粮水平对中华鳖稚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1年12月购买当年繁殖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稚鳖(28.66-53.37g),在30℃水温下进行摄食-生长实验(实验时间为56d),设饥饿、1%、2%、4%和饱食5个日粮水平,研究了摄食水平对中华鳖稚鳖生长和转化效率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摄食水平对中华鳖稚鳖的特定生长率和转化效率均有显著影响。稚鳖的湿重、干重、蛋白质和能量的特定生长率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增加,摄食率(RL)-干物质特定生长率(SGRd)的关系模型可表示为:SGRa=-0.0832RL^2 1.0795RL-1.8779(n=25,r^2=0.906.F=105.46);当摄食率为6.97%、6.49%、6.08%和6.34%时,稚鳖湿重、干重、蛋白质和能量的特定生长率分别达到最大值。1%组的各项转化效率均显著低于2%和4%组,干重和能量转化效率显著低于饱食组;2%组的干重和能量转化效率显著高于4%和饱食组。  相似文献   
110.
1996-1998年8月在Larraun河(埃布罗河流域,西班牙北部)共捕获306尾埃布罗河(鱼岁)和185尾0龄的鳟,分析比较了胃含物组成,并测定了种间的食物重叠.食物的个数百分比组成表明两种都主要摄食水生无脊椎动物.摄食策略图显示两种都是摄食不同食物 种类的广食性种类.另外,比较胃含物和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表明,0龄的鳟和埃布罗河(鱼岁)不摄食光螺科、钩虾科、细蜉科、 四节蜉科和卷襀科的物种,而喜食摇蚊科、五节蜉科和毛翅目物种.尽管简化的Morisitas指数表明Larraun河中这两种鱼之间的食物重叠是显著的,但由于栖息地不同和摄食的可塑性可以降低种间的竞争,使得该水域的这两种鱼能以相对较大的数量共存.然而,在食物资源和可用栖息地有限的河域,埃布罗河(鱼岁)的引入,其适应性和可塑性有可能威胁单独存在的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