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0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55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生命科学发展迅速,实验动物级别逐渐提高,在保证生物制品实验结果可靠性前提下,完善动物由低级别向高级别过渡显得十分必要,最终目的达到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动物实验规范化。对实验动物质量控制中的遗传标记和免疫学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2.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4):I0002-I0002
试着念一下”黑化肥发灰会挥发,灰化肥挥发会发黑”:就在这一瞬间,你身体的许多部位一嘴唇、舌头、下巴与喉咙一刚刚表演了一场复杂的舞蹈。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大脑如何协调这些声道运动,从而帮助哪怕是最笨的人也不会被自己的舌头所”绊倒”。  相似文献   
73.
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手段,来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问题,避免初步设计概算超估算、施工图预算超概算、竣工决算超预算等投资失控。  相似文献   
74.
一种提高微生物发酵单位的新优化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发酵过程对技术进行控制和优化,对微生物发酵单位的经济利益和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注重对菌种方面的选择。但是,随着我国生物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其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对微生物发酵过程进行了优化。本文对一种提高微生物发酵单位新优化控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此促进我国微生物研究领域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75.
高强度聚焦超声能够以一种非侵入性的方式有效地穿透身体内部组织,聚焦在深层组织中一个很小的空间区域内,产生很强的声能,这些能量被组织吸收引起局部温度的升高。当温度到达热敏脂质体的相变温度时,磷脂烷基链构象的会发生改变,导致脂质体的通透性增强,从而能够促进药物的释放。因此,高强度聚焦超声可以被用作外源刺激控制体内特定位置热敏脂质体的药物释放。本文对高强度聚焦超声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6.
【背景】飞机草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入侵植物之一,目前仍缺乏可持续的控制手段。【方法】运用De Wit取代试验研究法,设置2株·盆-1(42.42株·m~(-2))、4株·盆-1(84.84株·m-2)和8株·盆~(-1)(169.68株·m~(-2))3种密度,分别研究杂交狼尾草、木豆、山毛豆和宽叶雀稗与飞机草的竞争效应,以明确4种牧草对飞机草的替代控制潜力。【结果】3种密度下,杂交狼尾草和木豆均可以显著抑制飞机草的生长,其竞争平衡指数显著大于0,说明杂交狼尾草和木豆的竞争力均大于飞机草;山毛豆和宽叶雀稗的相对产量均显著小于1,其竞争平衡指数均显著小于0,说明山毛豆和宽叶雀稗的竞争力小于飞机草。【结论】杂交狼尾草和木豆可用作飞机草的替代控制植物。  相似文献   
77.
羊毛硫肽类化合物(Lanthipeptide)生物合成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毛硫肽化合物(Lanthipeptides)是由核糖体合成并经过翻译后修饰得到的一大类肽类天然产物。这类化合物广泛的产生于不同种类的细菌,具有丰富的结构和生物活性多样性,为活性药物研究和开发提供重要的来源。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羊毛硫肽化合物生物合成进展,从其合成酶结构,进化机制,区域和立体选择性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展示了羊毛硫肽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中特殊而迷人的酶学机制。  相似文献   
78.
《植物生态学报》2016,40(9):883
AimsLitter decomposition i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process in nutrient cycling and productivity of ecosystems. Our objective is to quantify the differences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release (N and P) under the forest and in an alpine lake among the dominant tree species in the Jiuzhaigou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Methods Fresh leaf litters of Abies ernestii, Pinus tabulaeformis, Betula albo-sinensis, and Salix cupularis were collected and placed in bags under the forest and in an alpine lake for a year.
Important findings The mass remaining ratio (MR) of the leaf litters was well predicted with Olson’s decay model (r > 0.93, p < 0.01). The time for 99% decomposition was the shortest for S. cupularis (6.80 a), followed by B. albo-sinensis (10.34 a), A. ernestii (18.88 a), and P. tabulaeformis (27.21 a). These values were 1.48-, 1.55-, 1.80-, and 1.65-folds of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in the lake, respectively. Both MR and nitrogen remaining ratio (NR) ha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s with the leaf initial N concentration, but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the initial C:N. The nutrient releas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four species and between the two sites (i.e., forest and alpine lake). The N release of S. cupularis was consistent between forest and the lake (i.e. directly released in the beginning of decomposition), while other species had an obvious N enrichment process before it released. The release of P among was similar among the four species and between the two sites, with a release—enrichment—release pattern. Overall, the leaf litter decomposition appeared as an intricate process that was affected by the litter chemistry and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fast litter decomposition in the lake may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water quanlity in the Jiuzhaigou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烧伤外科患者创面分泌物病原菌的分布及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4年期间本院烧伤外科住院患者的临床细菌学资料,分析创面病原菌的分布。根据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分为病原菌阴性组和阳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创面分泌物病原菌阳性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创面分泌物培养401次,阳性结果302次(75.31%)。分离出31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48株(46.98%),革兰阴性菌167株(53.02%)。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7.46%)、铜绿假单胞菌(23.81%)、大肠埃希菌(8.89%)、粪肠球菌(5.08%)、肺炎克雷伯杆菌(5.08%)。25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创面分泌物病原菌阴性组92例(36.08%),阳性组163例(63.92%)。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史、危重症、创面深度、难愈性创面、血红蛋白、近期导管植入、近期输液、近期手术、近期抗菌药物治疗是创面分泌物病原菌阳性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难愈性创面和近期抗菌药物治疗是创面分泌物病原菌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创面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广泛,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菌。难愈性创面和近期抗菌药物治疗与创面分泌物病原菌阳性有关。  相似文献   
80.
基于串联质谱的蛋白质组研究会产生海量的质谱数据,这些数据通常使用数据库搜索引擎进行鉴定分析,并根据肽段谱图匹配(PSM)反推真实的样品蛋白质.对于高通量蛋白质组数据的处理,其鉴定结果的可信是后续分析应用的前提,因此对鉴定结果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而基于目标-诱饵库(target-decoy)搜索策略的质量控制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目标-诱饵库搜索策略搜库和质量控制的实施流程,然后综述了基于目标-诱饵库搜索策略的质量控制工具,并提出了目标-诱饵库搜索策略的不足及改善方法,最后对目标-诱饵库搜索策略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